近幾年來,由于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多以及城鄉(xiāng)學校硬件設施的差距,農村很多人都想盡辦法讓孩子到城里讀書。我校每個班級現(xiàn)在都有65人左右,屬大班額教學。大班教學受教學時間和教學模式的限制,師生間、學生間的交流不夠,不少學生得不到展示與發(fā)展的機會;一堂課指名回答問題的學生人數有限,多數學生成了看客;不同層次的學生間的干擾很難消除,優(yōu)秀生敏捷的思維、積極的反映給偏差生造成了心理壓力;教師經常為等學困生跟上來而放緩教學節(jié)奏,造成了課堂教學高耗低效。
針對這些情況,我們提出了創(chuàng)新語文課堂大班額分層教學的模式。爭取為每個學生提供更多參與課堂活動的機會,創(chuàng)造適合各個層次學生學習的課堂環(huán)境,給每個學生提供最佳的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機會,從而促進每個學生愉悅地參與語文課堂活動,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課堂教學也進行了分層。這里重點是分層施教和分層練習。在課堂教學中,對優(yōu)生以“放”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導學生自學;對中等生和后進生以“扶”為主,“扶”中有“放”,重在帶領學生學習。這樣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不相同的目標區(qū)域內前進,后進生必須基本上達到大綱的要求,優(yōu)生盡其所能拔尖提高。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全體學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訓練有側重,分層設題、因人提問,激發(fā)每個學生的思維,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訓練目標。
為了使每個學生有所提高,在作業(yè)布置中分清層次,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難度不同、類型各異的作業(yè)。一般分為A、B、C三個層次。
每個學生的內心都是渴望得到表揚的。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不同的學習要求做出相應的評價,不同層次的學生一旦達到分層目標,教師應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成就感,從而使他們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在評價時,教師要注意講究語言藝術,以鼓勵為主。例如在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時,B、C層學生只要能基本講出課文的大致內容,語句通順就可以給予表揚,A層學生就要求語言準確,概括精煉。這樣,每個層次的學生就都擁有了成功的機會。
試運行了此等分層教學模式之后,真正使因材施教落到了實處。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這樣也使得每個學生都在課堂上學有所獲,兼顧了低差生,學生在課堂上學得懂,聽得明,作業(yè)做得會,這便是學習中的一種良性循環(huán)。大班額分層教學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最大限度的發(fā)展,的確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參考文獻:
紀元.語文分層教學模式探討[J].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8).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