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面對時代對幼兒教育的新要求,傳統(tǒng)美術教育活動中采用的分科教學模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為了提高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的質(zhì)量和水平,老師應當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然而,如何在活動課中將美術教育和語言教育有機地結(jié)合呢?這就是要探討的內(nèi)容。
關鍵詞:幼兒園;年齡特點;語言藝術
我們知道,進入大班的幼兒,其智商和情商已經(jīng)逐漸得到提高,老師如何針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的特點進行教育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本文首先介紹幼兒園大班幼兒的幾個顯著特點,再由這些特點找出美術教育和語言教育相結(jié)合的有效途徑。
一、幼兒園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1.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高,但概括和表達不完整
這個時期是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幼兒的語言基礎如何取決于這個時期其語言能力開發(fā)的程度如何。幼兒能夠根據(jù)他人的談話來改變自己的談話內(nèi)容,而不再是以自己為中心的隨意表達,語言表達有相對明確的目的;同時他們也可以根據(jù)圖畫進行簡單、零碎地描述圖畫的內(nèi)容??墒侨绾卧谶@個關鍵時期將孩子的語言概括能力和表達邏輯能力提高是一個難題。
2.求知欲愈加強烈
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外界事物越來越充滿了好奇心,他們會開始思考事物和現(xiàn)象的變化及其原因,并努力向從中得到答案。老師在與他們相處時,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為什么”會越來越多。他們對事物認知的渴望十分強烈。這就需要老師能夠發(fā)現(xiàn)幼兒的這種變化,并且利用這個特點對幼兒實施有效的美術與語言教學。
3.團隊合作意識逐漸形成
要知道,幼兒在早期主要是以自我為中心,他們只想滿足自己的需要,卻不會考慮其他玩伴的需求。但是進入大班的幼兒,他們開始有了團隊合作的意識,他們會選擇“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玩游戲、一起開展一些合作性的學習。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開始學會遵守集體的規(guī)則,并且也要求集體中的其他人也要遵守規(guī)則,這是幼兒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現(xiàn)。
4.自主動手能力明顯提高
這個階段的幼兒逐漸學會了自理,生活上慢慢脫離老師的照顧,他們會自己選擇喜歡的衣服、自己進食、自己安穩(wěn)入睡等,同時孩子也喜歡動手去實踐,從動手活動中找尋答案,動手能力明顯提高了。
二、美術教育與語言教育的結(jié)合
我們知道,在幼兒園大班教育中,美術可以提高孩子的藝術素養(yǎng),同時孩子也可以通過畫畫來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想法;語言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學的內(nèi)容,老師通過語言教育,使孩子的語言更加豐富、更加完整。美術教育和語言教育是幼兒教育兩大重要內(nèi)容,老師如何在綜合活動課中,將美術教育和語言教育有機地融合起來呢?下面從實際的教學實踐出發(fā),提出了幾條有效的途徑,希望能夠?qū)σ院蟮挠變航逃鸬揭欢ǖ膯l(fā)作用。
1.在美術教育中巧用語言
老師在進行美術教育時,可以適當?shù)貏?chuàng)設一些環(huán)境讓學生開口講話,通過講話理清自己的邏輯思維,幫助孩子提高美術能力的同時開發(fā)其語言天賦。具體來說,老師可以讓學生畫一幅自己喜歡的畫,然后讓學生講述為什么喜歡這幅畫,這幅畫的特點是什么等。舉個例子,老師在教“我喜歡的民族服裝”這節(jié)美術課時,老師可以先簡單介紹幾個主要民族的服飾特點,比如藏族服裝是以長袖、寬腰的藏袍為主,他們認為最珍貴的禮物是“哈達”;而滿族的主要是旗裝,結(jié)構(gòu)樣式較為簡單等等。通過給幼兒介紹這些民族服飾,讓幼兒自己畫出心目中喜歡的民族服飾。等學生畫出民族服飾之后,老師就可以讓學生拿著自己的作品,上臺為大家介紹自己的畫作,老師也可以誘導性地問:“你能給大家說說你畫的服飾有什么特點嗎?你為什么喜歡這種服飾呢?”這樣孩子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鍛煉了自己的邏輯思維以及表達能力,使得孩子的語言天分在無形中得到開發(fā)??梢钥吹?,這種在美術教育中巧用語言的教學方式,一方面使學生能夠?qū)W到美術的知識技巧;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學生的語言邏輯和表達得到鍛煉和提升,是一種“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2.在語言教育中利用美術
老師在進行語言教育時,也可以順勢將美術教育融入其中。舉個例子,老師在進行“一起過年”這個綜合活動課時,可以將其變?yōu)橐豁椪Z言和美術結(jié)合的小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找到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提升他們的語言能力和美術能力。具體來說,老師針對幼兒合作意識不斷增強的特點,可以先讓學生自由組成一個個小組,然后每兩個小組進行競賽,讓其中一個小組描述某個節(jié)日的過節(jié)特點,另一個小組就要猜出這個節(jié)日是什么。通過兩兩比賽,決出最后剩下的兩組,這兩組就要根據(jù)老師指定的節(jié)日,各自在黑板上畫出這個節(jié)日的特點,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適當?shù)靥釂枌W生:“黑板上兩個小組的作品,哪些地方凸顯了這個節(jié)日的特色?”。學生七嘴八舌地回答著,使得學生的語言在這種教學氛圍中獲得更好的開發(fā)。這種活動課利用了小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激烈又有趣的教學環(huán)境下,可以盡情地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更重要的是,老師可以在語言課上自然地融入美術教育,讓孩子能夠在無形中接受到各種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全面發(fā)展。
3.“作品互評”的課題教學方式
為了讓孩子的各項能力得到實質(zhì)性提高,老師可以在教育過程中引進“作品互評”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具體來說,就是孩子對其他孩子的繪畫作品進行客觀的評價和評分,因為評價作品需要說出自己評分的依據(jù)和緣由,因此在評價他人作品的過程中可以增強自己的邏輯思維。例如,在學“我喜歡的花燈”這節(jié)美術課時,老師可以先讓孩子自己作畫,畫出自己心中最喜歡的花燈樣式,因為知道自己畫的花燈要被其他小伙伴評分,所以會更加努力和認真地完成這個任務,給其他小伙伴留下好印象。老師在學生完成畫作后,便可以順勢提問學生“這樣的花燈哪些地方吸引了你呢?”孩子們便會急著搶答。通過這種方式,孩子之間的友誼加深了。一方面,他們會更加努力地學習美術,從而讓自己的畫畫技能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他們也能讓自己的語言能力得到鍛煉,使得幼兒語言教育的水平和質(zhì)量得到保證。
總之,幼兒教育的好壞直接關乎孩子的未來發(fā)展,如果老師能夠在孩子早期時候?qū)⒑⒆拥母黜椖芰﹂_發(fā)出來,那么對于孩子的未來發(fā)展是非常有利的。相反,要是老師仍然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忽略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的發(fā)展將會受到極大的限制。為了更好地將美術教育和語言教育融合起來,老師務必要不斷地積累教學經(jīng)驗,從教學實踐出發(fā),關注孩子的生理、心理變化,采取各種有效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在寬闊的藍天中自由自在地成長,從而為社會培養(yǎng)未來優(yōu)秀的棟梁。
參考文獻:
[1]曹高慧.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的師幼互動狀況[D].浙江師范大學,2012.
[2]陳懿.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反饋言語行為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
[3]傅亞男.幼兒美術教學新思考[J].赤子:中旬,2014(3).
[4]郭婧.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師幼互動策略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