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低年級課文插圖內(nèi)容豐富,既圖文并茂,又符合低年段學生的特點。插圖和課文內(nèi)容緊密結(jié)合,插圖的有效運用對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起到了促進作用,是發(fā)展學生思維和運用語言文字非常形象的活動載體。
關(guān)鍵詞:課文插圖;詞語;內(nèi)容
小學語文課文中的插圖是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文字的敘述是課文的中心部分,課文中的插圖是為課文教學中心服務(wù)的。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中,每一篇課文基本都配有插圖。插圖新穎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的顯著特點。插圖是結(jié)合課文中敘述的事物描繪出的具體形象。課文中的全部圖片和繪畫,都集中反映了編委們的一片苦心,他們采集的圖片,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繪畫作品貼近生活,緊密聯(lián)系教材內(nèi)容,通俗易懂,富有童趣,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欣賞水平。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靈活地引導(dǎo)學生觀察插圖,有機地結(jié)合插圖講授課文知識,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看圖學文中,圖文對照是為了加深學生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不能片面地理解通過看圖去幫助理解圖文??磮D,是學生憑借畫面去感知客觀事物;學文,是讓學生了解作者是怎樣用語言文字表達圖意的。前者訓練觀察能力,后者訓練閱讀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也得到了訓練。在日常教學中,只要把插圖和課文語言文字的訓練結(jié)合起來,就能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得到發(fā)展。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備課文,也要備插圖,要對文中插圖時行仔細地觀察,努力挖掘插圖中隱含的語言訓練因素,
并把它納入每篇課文的總體教學設(shè)計之中。
一、利用插圖,理解詞語
一些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相去甚遠的字詞,尤其是表示事物名稱的詞,可以利用直觀形象的課文插圖讓學生在可視的情境之中認識事物,自然而真切地感悟到這些字詞的意思。教學《坐井觀天》這一課時,“井沿”是文中的一個新詞,也是理解課文很關(guān)鍵的一個詞。如何理解這個詞?我引導(dǎo)學生觀察圖,小鳥從天上飛來落在哪里了?學生從圖中很容易就能看出小鳥落在井邊上。學生圖文對照,很容易就理解了“井沿”的意思。在此基礎(chǔ)上又讓學生用“沿”組詞。利用文中插圖不僅巧妙地幫助學生理解了詞語,還培養(yǎng)了學生圖文對照理解課文的能力。
二、利用插圖,創(chuàng)設(shè)情境
語文教學的宗旨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這個學段的學生有較強的形象思維能力,而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孩子們是喜歡圖畫的,并喜歡讓圖畫說話的游戲。我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利用文中插圖指導(dǎo)學生進行想象說話練習。在教學《一株紫丁香》這一課時,我讓學生看著圖畫,這樣啟發(fā)學生:“夜深了,可老師還在燈下認真地批改作業(yè),如果你就是老師窗前的一株丁香花,看到這一幕你想對老師說什么?”孩子們一觸即發(fā),紛紛表達了對老師的關(guān)愛和體貼之情。再猜猜看老師聽了你們的話會說什么?孩子們和我在用插圖創(chuàng)設(shè)的情境中入情入境的對話。對話中孩子們忘記了自己,忘記了課堂,儼然自己就是一株株丁香花。
三、利用插圖,拓展延伸
教材中有許多插圖不僅濃縮了課文內(nèi)容或者再現(xiàn)了課文的某個精彩片段,而且將觀察方法、思維訓練蘊含其中,很適合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訓練。
如,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葡萄溝》一課中的一幅插圖描繪的是維吾爾族老鄉(xiāng)熱情待客的情景。而文中對這幅圖的描述只有一句“要是這時候你到葡萄溝去,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xiāng),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苯虒W中我有效利用插圖資源將文中的句子進行拓展延伸,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罢埻瑢W們仔細看圖,遠道而來的客人坐在哪里?桌上都有些什么?再注意看看女主人的神態(tài)動作,她是怎樣招呼客人的?小組交流后請以表演的方式再現(xiàn)這幅圖。”學生在演說中不僅感受到了維吾爾老鄉(xiāng)的熱情好客,還有效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的學生還能運用文中描寫葡萄的句子:“葡萄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
四、利用插圖,理解內(nèi)容
有的課文圖文并茂,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利用插圖進行想象延伸,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涵。如《畫家和牧童》課文中的插圖就可以指導(dǎo)學生仔細觀察:當圍觀的人都紛紛夸贊戴嵩的畫時,一個牧童擠進來大聲喊著:“畫錯啦,畫錯啦!”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文中插圖,看看圍觀的人都是怎樣的神情?生:“有的人特別吃驚;有的人一下子呆住了;還有的人一副不知如何是好的表情……”這時我進一步引導(dǎo)學生:“那他們心里會想些什么?”這一問讓學生開始靜心思考?!坝械娜藭氪麽钥墒且粋€著名的大畫家,一個小牧童知道什么?有的人會想戴嵩怎么可能畫錯呢?有的人會想是哪畫錯了呢?”我繼續(xù)指導(dǎo)學生再次看圖:“再看看圖中哪個人是戴嵩,你怎么看出來的?”生:“戴嵩摸著自己的胡子,和別人的表情不一樣,他帶著點微笑望著牧童,和牧童說話呢。”師:戴嵩和圍觀的人的神態(tài)動作都不一樣,課文中用了一個什么詞?生:“和藹。”由此學生從圖中體會到了牧童的大膽、勇敢,感受到了畫家戴嵩謙虛的態(tài)度。從圖中戴嵩和圍觀的人的對比中理解了文中的重點詞語。
五、利用插圖,訓練讀寫
古詩教學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個難點。教材中每一首古詩都配有一幅意境悠遠的圖畫,教師如能充分利用好插圖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學一年級下冊的古詩《小池》,在學生初讀古詩的基礎(chǔ)上,我引導(dǎo)學生先按順序有重點地觀察插圖,進行說話練習。學生借助圖畫對這首詩的意思也有了大概的理解。這時再回過頭來引導(dǎo)學生朗讀古詩,學生的讀就變得有意境、有滋有味了。學習了古詩以后,還可以讓學生借助插圖展開想象,進一步進行寫話訓練。
實踐證明,借助插圖能逐步加深學習內(nèi)容,這既符合小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又符合低年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用圖作為學文的憑借,比較形象、直觀,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字、詞、句等基本功的訓練,幫助小學生理解字、詞、句、段、篇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課文插圖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教學資源,只要我們充分重視,靈活運用,以圖助學,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李吉林.李吉林和情境教育學派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12.
[2]吳忠豪.從“教課文”到“教語文”[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0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