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時下大多數(shù)語文課堂都呈現(xiàn)一片繁榮景象,遮蔽了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教師應正確解讀文本,認真做到“四簡”“兩實”——即制訂簡明的教學目標,簡約教學內(nèi)容,簡單教學手段,簡化教學環(huán)節(jié),注重文本對話。適當拓展延伸,實實在在地進行閱讀教學、扎扎實實地進行語文教學。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四簡”;“兩實”
走進文本,細讀細品,讀中感悟,讀中提升,這是閱讀教學的根本所在。而受現(xiàn)代科技發(fā)展的影響,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充分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媒體,導致師生共同沉浸于文本學習中,研讀文本的環(huán)節(jié)完全缺失,學生閱讀文本只是走馬觀花,沒能真正走進文本。教師和學生的思維、對語言文字的品味甚至情感的熏陶都沒達到應有的層面,學生的發(fā)展受到了局限,教師的教學智慧也受到了束縛。使語文課堂教學收效甚微。那如何能有效輕松地進行語文教學呢?這是錢夢龍老師提出的,也就是語文課本“真”的追求——簡單實在。
一、正確解讀文本,教學目標簡明
文本是語文教學的立足點,是根本。解讀文本是每一個語文老師都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蔣軍晶老師指出:老師要學會解讀文本,因為要使學生有感悟,教師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學生能體驗,教師首先要能體驗;要使學生受感動,教師首先要受感動。只有當教師對文本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的時候,學生才能受到真正的熏陶和感染?!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只有正確地解讀文本時,你才會產(chǎn)生“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課堂調(diào)控信心;才能深入領(lǐng)會教學三維目標的和諧統(tǒng)一,擬定出“簡潔明了、實實在在、易于達成、便于反饋”的教學目標,從而利教、利學、利評。
二、準確把握文本,教學內(nèi)容簡約
課堂教學時間是一個常數(shù),學生的學習精力有限。教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它提供了教與學的范例和師生對話的中介,
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必須創(chuàng)造性地用教材,追求教學內(nèi)容的簡約?!昂喖s”不是簡單、機械地減少教學內(nèi)容,減少教學的知識容量,而是要求教師認真研讀教材,學會舍棄,在深入上下工夫,在淺出上做文章,對教材進行科學、合理的整體把握,在深入解讀教材上下工夫,在淺出教學內(nèi)容上做文章。根據(jù)教材特點、學生實際選擇能讓學生終生受用的“核心內(nèi)容”進行教學。從而呈現(xiàn)“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境界。
例如:蔣軍晶老師執(zhí)教的《月光曲》,就既注意整體把握,又突出了教學重點,教學內(nèi)容簡約而適度,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他在教學的設(shè)計上以一個中心問題“究竟是什么打動了音樂家貝多芬的心”導入課文,引導學生深入體會人物細膩而復雜的思想感情。教者選擇了反復朗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充分體會人物心理活動和思想感情,再現(xiàn)了窮兄妹倆對話的動人場面和貝多芬覓到知音萌發(fā)的創(chuàng)作靈感,有感有悟,情理交融。學生在學習中感悟到了盲姑娘對音樂的追求,感悟到她的善良懂事,感悟到了貝多芬在茅舍中覓到知音再彈奏一曲的創(chuàng)作激情。反復品讀,真正實現(xiàn)了學生、教師、文本三方的深入對話。
三、深入領(lǐng)會文本,教學手段簡單
時下,上課特別是公開課,充分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和大量的信息,提高教學效率,已成為共識。但任何一種教學媒體都只對某一種教學情境具有特定功能,不存在能對任何學習目標和學習者產(chǎn)生最佳作用的教學媒體,有些課堂教學中,大量使用了教學媒體,課堂看似生動活潑,實則是將學生的學習由過去的“教師灌輸”變成了“機器灌輸”,缺乏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極不利于學生知識的理解和健全人格的發(fā)展。因此,現(xiàn)代教學媒體的運用必須與新的教學觀念相結(jié)合,運用教學媒體要適時,只要教師認真領(lǐng)會文本,把握學生,以用“教材教”的理念來教學,簡單的教學手段,課堂照樣可以很成功、很精彩。
例如:《老人與海鷗》這節(jié)課的多媒體內(nèi)容避免了繁雜的教學資源,以尊重學生主體為前提,設(shè)置多媒體課件,學生理解哪一自然段即出示哪一自然段的文本,既可以直觀、快速地閱讀文本,也可以通過文本中字色的改變強化學生對重點詞句的閱讀和理解。
又如:一位教師在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鳥很多,很熱鬧”,一反時髦地利用課件展示的方法,而是采用簡單的教學手段,讓學生依據(jù)課文語言展開豐富的想象,引導學生品味作者精煉傳神的語言。教學中,該教師讓學生閉目聽朗讀,引領(lǐng)一顆顆充滿靈氣的心去展開想象,全身心地感受那榕樹上鳥兒旺盛的生命力,并用自己的言語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磥?,教師在選擇教學手段時,完全沒有必要非要選那些最“時髦”的方法,簡簡單單才是真,簡單明了的教學手段照樣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快樂體驗文本,教學環(huán)節(jié)簡化
體驗文本本來應該是一件簡單而快樂的事情,這里的簡單不是指內(nèi)容簡單,而是方法的簡單。教學中,教師為使課堂“熱鬧”充滿“活力”,絞盡腦汁進行教學設(shè)計使許多原本簡單的課堂變得紛繁復雜,結(jié)果收效甚微。筆者始終相信“好課本簡約,妙手才可得”。我們何必設(shè)計那么多花里胡哨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鉆,不真實的情境只會讓學生感覺虛偽,不切實際的探究浪費教學時間,除了能體現(xiàn)教師的“作秀”水平,還能帶給學生什么?教學設(shè)計的任何環(huán)節(jié)從一切為了學生出發(fā),力求簡化、有效。
五、把握教學重點,實在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薄读x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所指的對話不是語言學的“對話”,而是一種教育理念。閱讀教學中的對話,是師生、文本之間的多向交流、深層溝通,然而有的教師卻把這種對話片面地理解為師生間的一問一答或師生、學生與學生間的討論,以至于淡化了讀書。
筆者認為,學生是對話的主體,對話的主要形式是讀書。學生讀文章時的理解、體味、批判、反思、運用,是兩個或更多的人在讀文章時的言語交流與碰撞,因此,閱讀教學必須以讀書訓練為重點,教給學生讀書方法,注重讀書質(zhì)量,扎扎實實地落實閱讀教學:
1.重視朗讀,培養(yǎng)默讀
“學者讀書,須要斂身正坐,緩視微吟,虛心涵詠,切己省察?!辈灰柏澏鄤?wù)廣,終日勤勞,不得休息,而意緒匆匆,常若有所奔走追逐,而無從容涵詠之樂”。正如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所要求,應該引導學生原原本本地讀、平心靜氣地讀、整體聯(lián)系地讀、步步深入地讀,通過讀書,讓學生在課文中“走個來回”,完成對文本語言的玩味、賞析和內(nèi)化,完成方法的歷練和提高,情感的體驗和熏陶。例如:教學《老人與海鷗》時,學生抓詞句談理解,從理解到朗讀,從朗讀到自我總結(jié)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自我總結(jié)寫法,扎扎實實地落實了語文教學的基本內(nèi)涵。
2.閱讀重在吸收和積累
小學生正處在記憶的最佳期,讓他們通過閱讀積累精彩而又豐富的語言材料,在大腦中形成一個良好的語言反應機制。注重方法指導,達到高效積累:一是熟讀成誦,水到渠成,即“功在誦前”。認讀和表情朗讀要為背誦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訓練,使學生對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的程度。二是演誦結(jié)合,寓趣于誦。即根據(jù)文體的特點,可以通過講故事、當導游、演課本劇等不同形式,激發(fā)學生背誦課文的積極性,既使學生享受背誦的樂趣,又使學生受到了情感的、文化的、審美的熏陶。
六、拓展延伸適當,扎實語文教學
語文課堂上,學生對文本的學習如走馬觀花,卻花大量的時間去“遷移拓展”“舉一反三”完成課外補充學習材料,這樣做其實不對?!读x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苯炭茣亲钪匾慕虒W資源,是課程標準下的教學內(nèi)容的具體體現(xiàn),同時也是課程教學資源的主體,其所選課文文質(zhì)兼美,不但是學生學習語言的藍本,也是學生在學習語言中潛移默化地進行人文教育的范本。而課外資料僅是教學中向課外拓展所需要的,是對文本的補充,不可以喧賓奪主。因此,正確的做法是讓學生先“學會走路”,然后再“學習跑步”。
“簡”是一種大氣的表現(xiàn),是境界的回歸,它給了教學很大的提升空間。閱讀教學從“簡”并不意味著簡而不精,單而不豐,從“簡”其實講的是精煉、樸實,把課堂教學藝術(shù)化、精良化、高效化。莎士比亞提出:“精簡是智慧的靈魂。”筆者認為要真正做到立足文本,從簡從實,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反思,不斷地優(yōu)化自己的教學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文本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學生運用方法與文本充分對話,去品位、領(lǐng)悟語言文字,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也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會健康美麗。
參考文獻:
[1]閆曉楓.語文教學追求簡約之美[N].小學語文教學,2009(10).
[2]王榮年.語文本色和本色語文[N].小學語文,2012(11).
[3]強洪權(quán).豐實的語文 簡約的教學[J].小學語文教師,2007(2).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