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指出:“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不同的學生存在著不同的差異,我們就要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發(fā)展?!备鶕?jù)這些我們確立評價標準時,從學生的成長需要,從學生實際水平和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建立以人為本的考試評價機制,讓考試成為學生展示能力的舞臺。關注每一個學生,使他們都能體驗成功的快樂,讓考試充滿生命成長的氣息。因此,我在對教材進行深刻領會的基礎上,對小學低中年級數(shù)學考試評價進行了探索。
一、轉(zhuǎn)變觀念,學習在先
首先,更新教育觀念,學習科研知識,提高自身科研能力。我利用各種形式來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及有關考試評價方面的理論知識等。通過不斷學習,使自己的觀念更新。
1.考試評價是評價改革的有機組成部分,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考試并不能決定一切,要關注每個孩子,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
2.改變考試的內(nèi)容、形式,綜合運用多種方法,給予多次機會,以減輕學生的壓力,關注學生個體差異,采用“分層式”考試評價,激勵學生努力向上,全面發(fā)展。
3.體現(xiàn)人文性,從關愛學生的角度出發(fā)。
二、鎖定目標,付諸實施
明確了研究目標和重點以后,我制訂計劃并付諸實施。
1.改變命題語言,體現(xiàn)人文關懷
依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及新教材的呈現(xiàn)方式,我改變了以往生硬的命題要求,而是用親切的口吻,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民主的氛圍。如:“輕松演練”“相信你能行”“活動樂園”“認真做呀,老師相信你能填好”等激勵性的語言,讓孩子充滿自信;有的用第一人稱的表達方式,讓孩子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如:“我能解決下面問題”“我會填”“我能連”等。這些耳目一新的命題語言,使孩子在充滿自信、愉快的氛圍中輕松答卷。
2.依據(jù)課程標準和教材,確定考試內(nèi)容
每次檢測前,我都要再次對課程標準和教材進行研究,嚴格按照要求去做。針對數(shù)學課程標準階段目標第一學段(1~3年級)中對實踐活動的具體目標“獲得一些初步數(shù)學實踐活動經(jīng)驗,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的要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買下列商品中的兩件,大約要帶多少錢?怎樣買可以獲獎?自行車:886元;收錄機:690元;手機:2850元;電飯鍋:168元;抽油煙機:1410元。好消息是:有獎促銷買3000元送100元。”
3.分層試卷,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我設計了分層式試卷,即A、B、C卷,A卷為基礎題,B卷為提高題,C卷為拔高題。測試時,讓學生自己選擇試卷,各取所需,滿足了不同學生的需求。如二年級的乘法口訣檢測中,A卷中出的題目是:
5×8=( ),口訣:( ) 8×3=( ),口訣:( )
B卷中:填上合適的數(shù)。( )×8=40 8×( )=56 ( )×4=32
C卷中:想一想,括號里能填幾?8×6+8=8×( ) 8×6-8=
8×( )等。
經(jīng)過測試,學生基本上都達到A、B級水平,優(yōu)秀生能做出C卷的題目。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看到了自己的進步,有了成功的快樂,他們會以此為起點,繼續(xù)努力。尤其是家長看到了孩子的發(fā)展,他們自然很高興,對孩子更有信心了,會更加關注自己孩子的成長。對于比較好的學生呢,題目靈活、開放,需努力才能做出來,這樣就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同時,建立了自尊、自強和自信心。
4.分層評價,展示結果
分數(shù)所能反映出的信息畢竟是有限的,在新課程的評價理念下,我們對考試結果以“等級+評語”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充分體現(xiàn)評價與考試的發(fā)展性功能,激勵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發(fā)展,促進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到評價中。如:我們的卷面上用A、B、C等級制來反映考試結果,并有教師的評語:“雅×,你是好樣的,老師祝賀你,這次考得很好!”“嘉×,從卷面中老師看到了這一段你的努力,千萬別停住啊!”“慶×,希望你能在解題的過程中,把算式寫出來,繼續(xù)努力呀,老師為你加油啦!”教師的評語全面客觀地描述學生的學習狀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同時指出學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潛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用評語有利于樹立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促進學生進一步發(fā)展。
5.延時評價,激發(fā)新動力
有的學生對某次試卷不滿意,教師鼓勵學生請示教師重考,教師就給學生第二次答卷的機會,并給予評價。如二年級有個學生,在一次月測中,考得不好,他的情緒有些低落,教師發(fā)現(xiàn)這個情況后及時找他談心,鼓勵他并問:“你想再做一次嗎?老師會重新給你評價的。”這個孩子很高興,于是這一次做得比上次好,上次錯的地方,這次做對了。這種延時評價,可以反映出學生的縱向發(fā)展,特別是對有困難的學生來說,這樣做可以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享受成功的快樂,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
三、反思實踐,不斷進步
一張小小的試卷蘊含著許多積極樂觀的因素,從中折射出許多道理。學生在考試中得到了鼓勵,找到了自信,受到了有效的指導,獲得了前進的動力。教師能夠積極樂觀地對待學生,在反思中改進教學。家長參與,使他們更加了解孩子,分享孩子成長的快樂。評語的溝通,融洽了師生、家長的感情。
總之,考試評價改革是比較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相信只要充分發(fā)揮激勵功能,在考試中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分層進行,各取所需,定能讓考試成為孩子們張揚個性、展示自我的舞臺,成為學習旅程中的加油站,成為師生、家長之間的一座心靈溝通的橋梁。
參考文獻:
王云.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評價方式的探索.數(shù)學大世界:教學導向,2012(6).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