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即對話。對話是優(yōu)秀教學的本質(zhì)性標識?!读x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語文教學應(yīng)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低段語文課堂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重在積極營造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教師積極和文本對話,才具備和學生對話的底氣,課堂上才能產(chǎn)生有效的生成教學資源;同時,教師應(yīng)善于在生際間合作學習的基礎(chǔ)上關(guān)注對話,實踐對話。只有這樣,才能把握對話教學的實質(zhì)與精髓,從而打造亮麗的課堂教學本色。
關(guān)鍵詞:平等關(guān)系;研讀文本;合作學習
一、當前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
1.“強勢”課堂當仁不讓
課堂上,教師繁瑣累贅地“多其訊言”,填鴨灌湯地“急于數(shù)進”。學生或是風平浪靜,無言以對;或是波濤駭浪,各自精彩。這樣的課堂教學主要溝通是接受,教師和少數(shù)學生獨“舞”,大多數(shù)學生淪為“配角”與“觀眾”。老師始終堅持,生活是從“我”開始的,要么以“我”為中心畫圓,處處圍繞著我轉(zhuǎn),要么沿著“我”指定的方向,走入一條深深的胡同。
2.平淡課堂屢見不鮮
教師一堂課講下來,該完成的任務(wù)順利完成了,教學活動的組織、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安排、知識與問題的講解都比較順利,沒有明顯的問題,給人的感覺,這是一堂順利的課,但仔細品味,卻總覺得平淡,不夠厚重,不夠深刻。
3.討論課堂盡顯浮夸
新的課程標準提倡改變原有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F(xiàn)如今,課堂上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學習方式比比皆是。一段簡短的話,小組合作讀;一個簡單的問題,小組合作討論。從同桌互讀到小組討論,集思廣益,思想碰撞可謂是轟轟烈烈,學生聊得起勁,侃得小臉發(fā)紅。事實上,這樣的小組討論卻常常流于形式,孩子們在熱鬧中無法靜心思考,沒有真正表達自己的想法,更不會用心傾聽同伴的想法和建議,他們以看客的心態(tài)參加討論,這樣的對話無益于孩子成長,教學不會相長。
二、歸因分析
分析以上教學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教師“唯我獨尊”,課堂“淡而無味”,“人聲鼎沸”的小組討論等原因主要有:
1.在“強勢”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角”,大多數(shù)學生是不起眼的“群眾演員”
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guān)系在很多情況下是“觀眾”與“聽眾”的關(guān)系。教師以獨白者自居,始終認為自己的聲音最正確、最權(quán)威,不同別人對話,不容納第二種聲音。殊不知,就像巴赫金所說,一個聲音什么也結(jié)束不了,什么也解決不了,兩個聲音才是生活的基礎(chǔ),生存的基礎(chǔ)。
2.教師的講解如果只局限于對教學內(nèi)容的平面化解讀是導致“平淡課堂”的主要表現(xiàn)
教師個人缺乏教學資源意識,缺乏有效的教學資源的支撐,思路展不開,分析深入不下去,從而導致課堂教學表面上順順利利,實際上平平淡淡。
3.教學過程中開展小組討論的最大價值,在于為培養(yǎng)學生從被動的重復(fù)者變?yōu)橹鲃拥膶W習者提供條件
沒有任務(wù)分工,沒有具體方法操作,更沒有合作、探究方法引領(lǐng)的合作學習無法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學習,課堂就熱鬧得沒有主題,沒有章法。同時也培養(yǎng)不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和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這樣也不利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陶行知先生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的,才能達到人心靈深處?!币哉鎿礉饬业那楦屑茉O(shè)師生心靈對話的橋梁,在浸潤著真情實感的課堂教學情境中,師生才能共享學習的愉悅。聆聽許多優(yōu)秀教師講課,仿佛置身于一個師生真誠交流的驛站,課堂充溢著激動、興奮與智慧,這樣以交流和溝通為主渠道的師生對話教學讓人感到生命的涌動與成長。下面就談?wù)劻聋愓n堂的對話教學策略。
三、對話教學策略實施
1.師生平等關(guān)系,是進行有效對話的前提
對話教學倡導“平等”。教師一方面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享有平等對話的機會。其次,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他們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讓他們從對話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課例1:人教版一下《美麗的小路》教學片段
(教師出示課文插圖。)
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圖上畫的是什么?
生1:這是鴨先生門前的小路。
師:(點頭,微笑)是的,可見你預(yù)習很認真。
生2:小路上有花花綠綠的鵝卵石。
師:你的語言運用很美。
生3:路的一旁種著很多高大的樹木。
師:真美!
生4:路旁開著五顏六色的鮮花。
師:這幅圖描寫的是課文第一段的內(nèi)容,請同學們打開書本認真讀書。
利用插圖,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因為尊重學生的學前體驗,并提供平臺讓學生盡情展示學習所得,通過課堂上的對話,也喚醒其他學生學習的欲望,最后積累本段語言就變得簡單、輕松。
課例2:人教版一下《看電視》教學片段
(教師出示課文句子:奶奶不看電視只看我們,和我們一起拍手歡笑。生讀后再出示課文插圖。)
師:小朋友看圖說說奶奶為什么不看電視只看我們呢?
生1:奶奶喜歡看到我們笑。
生2:奶奶愛我們,我們開心,她也開心。
生3:奶奶看到我們笑,她就覺得幸福。
生4:奶奶喜歡她的兒子和孫子,兒子和孫子也喜歡奶奶。
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讀、悟、對話交流,明白了文中蘊含的道理:人與人之間應(yīng)該相互關(guān)愛。
以上兩個課例,筆者注意保持了對話雙方的平等意識,處處與學生交流、溝通,尊重學生的人格,崇尚個性發(fā)展。在對話中,讓學生的生命價值得以體現(xiàn),生命的花朵都得以綻放,筆者僅對學生討論進行引導,而不給出自己的觀點。這樣的教學就有利于學生充分自由地放飛自己的思維,最終實現(xiàn)師生情感交流,實現(xiàn)教學的預(yù)設(shè)目標與突然目標一致。
2.師生研讀文本,是進行有效對話的基礎(chǔ)
教師和文本對話,就是要鉆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鉆研好了,才具備和學生對話的底氣,才能有效地把握課堂上即時生成的教學資源,使用它,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課文讀好,還要為學生搭建與文本對話的橋梁。學生與文本對話時,只有通過熟讀課文,有了自己的感悟和見解,才具備與同學、老師對話的底氣。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失物”招領(lǐng)》寫的是小學生參觀植物園不慎丟失垃圾,通過唐老師教育,小學生主動承認錯誤并積極撿拾“失物”的一件事。本篇課文人文性較強,如果僅是停留在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上就很容易變成品德課。所以備課前,我認真研讀教材,與教材深度對話,特別關(guān)注本課的語言形式并做好教學預(yù)設(shè)。第二課時的教學課堂,抓住主問題“文中的小朋友聽了怎么反應(yīng)?”聚焦到課文五自然段教學:
師:小朋友們聽了唐老師的話后有哪些反應(yīng)呢?
生1:讀了第五自然段。
師:是的。這里都寫了小朋友的什么呢?
生2:老師,我發(fā)現(xiàn)這里寫了小朋友的眼睛、小手、小嘴。
看到大部分孩子都發(fā)現(xiàn)了,我順勢引導,請小朋友把這些詞語圈起來。
生3:老師,我還發(fā)現(xiàn)小朋友的反應(yīng)不一樣,有的眼睛睜得大大的,有的在口袋里摸著,有的在大喊。
這樣一交流,學生完全理解了這段話所表達的意思。我即刻表揚了學生:這是一個偉大的發(fā)現(xiàn),你是學語文的高手,更重要的是你用上了“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說話,真了不起?,F(xiàn)在我們把這些動作的詞語畫出來并學一學他們的樣子好不好。于是老師讀唐老師的話,其余學生動作表演。有師生一起表演,有小組各自表演,還有同桌互相表演。在表演中,不但抓住“睜”“摸”“喊”幾個表示動作的詞還理解了“各自”這個詞的意思。小朋友邊讀邊做動作,輕而易舉了解了句子的表達特點,課文是從表情、動作、語言三方面寫出文中小朋友的反應(yīng)。
3.合作學習教學,是進行有效對話的關(guān)鍵
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是座位排列上的變化,其實質(zhì)是學生間建立起積極的相互依存關(guān)系。合作學習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能促進學生的情感發(fā)展,滿足學生的交往需求,因而教師對學生小組要進行細致分工。即將學生分成5人一組,把一項學習任務(wù)分割成幾個部分或片段,每個學生負責掌握其中一個部分或片段,隨后再集中起來組成一個“專家組”,共同學習和研究所承擔的任務(wù)以至掌握。最后由小組輪流到其中一位組員匯報研究成果。
人教版一上口語交際《小兔運南瓜》的教學中,我設(shè)計了3套學習任務(wù)卡,引導他們:動眼——看書,動腦——思維,動口——發(fā)表個人觀點。當學生對照課文插圖了解故事內(nèi)容后,我啟動第二個學習任務(wù),我以“可愛的小兔子們,請你看看有什么好法子,把這大南瓜搬回家吧!”這句話讓學生進入到角色中展開想象。學生先是個人獨立思考2分鐘,然后5人一小組共六組依次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最后由一個代表上臺進行發(fā)言。孩子們走入了小兔子的角色,興趣更濃了,仿佛自己就是那只要搬南瓜的小兔子,小組里討論也特別熱烈。有的孩子迫不及待地在好朋友面前手舞足蹈地示范了起來。當孩子們將自己的辦法匯報出來時,想法之新奇著實讓我驚嘆:
生1:和同伴一起抬回家。
生2:把南瓜當車輪滾回家。
生3:請大象的長鼻子來幫忙。
生4:用一輛汽車將南瓜拉回家。
生5:用一輛手推車把南瓜推回家。
這個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語言對話的環(huán)境,小組間所有的學生都進行了有效的對話,學生之間相互啟發(fā),思維火花在交流中碰撞,產(chǎn)生了更多、更有效的課堂資源。因為合作學習有效,學生的思維和說話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合作學習就像一盞燈,指引著學生前進的步伐也點亮了課堂。
有效對話教學強調(diào)教學在對話過程中促進學生發(fā)展。對話是師生交流的主要方式和途徑,對話實現(xiàn)了思想的交流,知識的轉(zhuǎn)化,情感的提升。在對話過程中,教師不是傳授既定的知識,而是把知識作為與學生進行交流的資源,目的是通過資源的共享,引導學生在自己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建構(gòu)起個人的意義,豐富自己的人生。
參考文獻:
[1]孫建鋒.享受對話教學[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李森,伍葉琴.有效對話教學[M].重慶: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