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學語文教學運用默會知識的必要性
默會知識和常規(guī)的顯性知識相互對立、相互統(tǒng)一,默會知識對顯性知識是一種補充和拓展,默會知識更加顯示出一個人的知識儲備,同時不同的生活經歷、思想特點、個性特點的人具有不同的默會知識。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自如地運用顯性知識,但是默會知識卻有很難的把握性,這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重視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對默會知識的理解能力。此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語言不能準確表述的內容,這就需要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來領悟知識點、感情、思想等,課堂教學內容的隱晦性也需要學生和教師豐富自身的默會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把握語文教學的關鍵,加深對小學語文知識的理解。
二、小學語文教學運用默會知識的實踐策略
鑒于默會知識的重要性,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雙管齊下共同緊抓顯性知識和默會知識,并把兩者相互滲透,提高小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
1.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課程時,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加強感情的融入和引導,由于小學生處于情感較為純真的階段,對
于真善美的分辨能力較差,同時其知識、生活的閱歷較淺,默會知識缺乏。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同時為學生營造一種情境交融的氛圍,把學生的情感變化和授課知識結合在一起,提高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其感悟生活的能力。例如在《荷花》課文的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講述對于荷花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并增強對于自然界植物的熱愛度。
2.通過朗讀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朗讀是提高小學生語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只有通過不斷的朗讀才能使學生體會到深奧語言表述中蘊含的情感,才能讓小學生準確全面地理解課文所描述的內容。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小學生留出足夠的朗讀實踐,并在朗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的情感變化,使小學生更加準確地理解語文課程中蘊含的奧妙。此外還可以通過朗誦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朗誦的積極性。
3.豐富小學生的知識儲備
只有具備了良好的知識儲備,才能更好地理解學習的內容,
并把生活和課程中的知識結合在一起,從而擴展其默會知識量。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在教學課程的基礎上,增加課外知識的閱讀,利用書籍的知識擴展學生視野,同時要提醒學生記錄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優(yōu)美句子,提高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
4.重視教學過程評價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要通過教學評價提高學生對默會知識的重視度,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進行單獨的輔導工作,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此外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作業(yè)的管理,并在批注中給予學生針對性的建議,同時要加強和小學生的溝通,通過游戲等方式了解小學生的情感動態(tài),以便于開展有效的教學規(guī)劃。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默會知識對于提高學生語文能力至關重要,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知識儲備來增加其默會知識量,此外教師要重視教學過程評價,促進學生不斷地
進步。
參考文獻:
許小梅.在小學語文教學如何運用默會知識[J].教育藝術,2014(3).
作者簡介:楊曉鶯,女,出生于1976年1月,本科,就職于泰州市姜堰區(qū)馬莊中心小學,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