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是教育的競爭。而教育成敗的關鍵在教師. 最近,我校所有教師配置了筆記本電腦,建立了校園網,并且,所有教室將安裝多媒體投影儀。因此,中學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問題也顯得越來越重要。
關鍵詞:信息素養(yǎng) 教師 競爭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4)12-079-01
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是教育的競爭。而教育成敗的關鍵在教師。隨著終身學習觀念在全社會的進一步確立,實現教師在任教學校的終身學習發(fā)展,已成為每位教師面前的首要任務。因此,為了推進教育現代化的發(fā)展,雅禮教育集團兩個校區(qū)都對校園網建設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投入:建立了寬帶校園網、配置了教師電子備課室、多媒體教室、建立了校園電視臺等。為所有教師配置了筆記本電腦,并將建立校園網,并且,所有教室將安裝多媒體投影儀,這一切,在學校管理和教學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促進了我校教育信息化的進程。
然而,我們發(fā)現,很多校園網功能、校園網資源(包括硬件資源和軟件資源、信息流資源)還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部分教師很少將多媒體運用到各科的課堂教學中去發(fā)揮作用,因此,中學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問題也顯得越來越重要。
一、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基本內容
教師信息素養(yǎng)是教師整體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個體根據社會信息環(huán)境及其發(fā)展要求所應具備的信息品質、信息知識與信息能力。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環(huán)境下,教師信息素養(yǎng)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基本信息素養(yǎng)
即傳統(tǒng)的信息基礎知識和計算機基本技能。教師必須了解信息技術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了解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基本知識;必須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操作、Word文字處理、Excel電子表格、打印機及一些常用應用軟件的安裝和使用,并能熟練應用計算機處理學生考試成績、編寫測驗試題等。只有具備了基本的信息素養(yǎng),才能培養(yǎng)信息處理的能力。
2、多媒體素養(yǎng)
信息時代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媒體。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學科特點和教育對象,圍繞教學目標、授課內容選擇和使用不同的媒體。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掌握計算機教學的基本過程并盡量學會使用PowerPoint、Authorware、和Flash等應用軟件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3、網絡素養(yǎng)
網絡時代的教師應具有網絡基本知識和素養(yǎng)。教師應當掌握電腦網絡的一般原理,學會利用網絡搜索數據、傳輸文件和網絡交互式教學,能利用電子郵件跟同行或學生進行交流,利用電子公告牌或自己制作的網站(頁)發(fā)布自己的認識和觀點,同時必須具備尊重知識產權和遵守網絡道德的素養(yǎng),還必須具備網絡安全的基本知識,學會防治病毒。
4、課程整合素養(yǎng)
教師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必須具備把信息技術和不同媒體優(yōu)化組合、將信息技術有機融入學科教學過程的能力和素養(yǎng),真正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作用,從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培養(yǎng)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重要性
信息技術和電腦網絡已經給教育帶來了深刻的變化,基于信息技術的學科課程整合必將發(fā)揮最大的潛力,促進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要做到信息與多媒體技術有機地融合到學科教學中,教師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至關重要。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現代化進程中應培養(yǎng)教師信息素養(yǎng)。
1、信息時代要求教師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
信息時代教師的角色已經發(fā)生了變化,教師不再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由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學習模塊的構建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信息資源的提供者。信息的發(fā)展,知識的更新,要求教師必須具備信息素養(yǎng)。
2、教育的新形勢要求教師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
隨著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課堂、電腦網絡進入學科課程教學以及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傳統(tǒng)的教育理論及觀念、教學策略及模式、教學方法及手段都在發(fā)生著深刻的變革。多年沿襲下來的“一個課本一張嘴,外加滿身粉筆灰”的授課模式也在變化,取而代之的是多媒體網絡環(huán)境下的新型授課方式。教師因此能在教育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信息素養(yǎng)也就變得更加重要。
3、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需要教師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行的是模塊操作、任務驅動式教學,它把信息技術融合到學科教學當中,并把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貫通起來,要求教師把信息技術作為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認知工具,要像使用黑板和粉筆一樣流暢自然,從而優(yōu)化教學過程,達到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機整合。
三、如何培養(yǎng)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
1、培訓策略與方法
通過學校行為對教師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培訓
培訓策略與方法:利用基于計算機的信息技術,首先轉變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工作方式,然后以此影響學生。所以,在培訓的內容和培訓方式都應該考慮到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水平。由此提出我校教師信息素養(yǎng)培訓的方法和策略。
2、培訓內容
基于我校教師的信息能力的現狀,制定的培訓內容是最基礎而實用的知識。使教師們學即有所得,特別是消除老師們因“不會用”“不敢用”而產生的焦慮感。
培訓的內容包括:
1、現代教育思想、教學理論、教學設計的理論和方法,提高教學中應用基于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技術的意識,提高教師善于利用信息技術設計教學方案的能力。
2、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校園網以及計算機互聯網的基本使用。
3、初步掌握最流行的軟件技術:如Windows xp、office 2007等。
4、掌握多媒體教室,網絡教室的基本使用。
5、掌握適合于自己學科的簡易開發(fā)的應用性平臺軟件(Authorware、方正奧思等)。
這些內容應用性操作性強,又有一定的梯度,做到了適應性層次和發(fā)展性層次的結合。
3、教師自學
我校已經在教師培訓方面下了一定的功夫,但要使教師利用現代技術的教學技能、教學水平、教學成果能有突破性的發(fā)展,并不是一兩次培訓就能做到的,而必須是長期的學習與實踐,必須依靠教師自身的自覺行為,把提高、學習做為工作的一部分。
所以,我們鼓勵教師利用我們先進的計算機網絡以及豐富的資源庫,自學計算機知識,并適時地開展一些學習講座,為教師們的自學指引方向。
四、在教育科研中培養(yǎng)信息素養(yǎng)
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普及發(fā)展,對促進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發(fā)揮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不但在教學方式上,而且在教研方式、辦公方式上,也開始產生革命性的變化。各地教育網絡建設和資源開發(fā),使教研信息化、辦公自動化,不斷躍上新的臺階。在教育科研中,有效地利用信息資源尤其顯得重要,享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可以使我們的教育科研始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總之,培養(yǎng)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是一個長期必須堅持的過程,我們作為二十一世紀的教師,應該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yǎng),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 劉成章.信息技術教育學.清華大學出版社.
[2] 中國教育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