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4)12-078-01
學校教育離不開校園文化建設,學校的發(fā)展就是校園文化建設不斷發(fā)展的過程。校園文化是立校之根,強校之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xiàn)。校園文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chǎn)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課程所無法比擬的。健康、向上、豐富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滲透性、持久性和選擇性,對于提高學生的人文道德素養(yǎng),拓寬同學們的視野,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具有深遠意義。
一、什么是校園文化
(一)校園文化概述
校園文化是指在校園內(nèi)部長期的教育、學習和生活中,將各種力量統(tǒng)一于共同方向,所形成的一種價值觀念、精神支柱、學校傳統(tǒng)、行為準則、道德規(guī)范和生活觀念的總和,其內(nèi)核是學校師生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念。可以這樣認為,校園文化是時代精神在學校的反映,是社會主義學校辦學方向和指導思想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群體意識的體現(xiàn)。
(二)校園文化三要素
校園文化建設包括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這三方面建設的全面、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其中,物質文化是實現(xiàn)目的的途徑和載體,是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必要前提;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nèi)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校園制度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內(nèi)在機制,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和保障系統(tǒng)。這三個方面建設的全面、協(xié)調(diào)的發(fā)展,將為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因此,構成校園文化主要是環(huán)境氛圍、師生活動和制度建設這三方面因素。
1、環(huán)境氛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睂W校的校容校貌,表現(xiàn)出一個學校整體精神的價值取向,是具有引導功能的教育資源。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huán)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于創(chuàng)建一種氛圍,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構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2、師生活動
老師學生是校園文化重要的載體,他們的精神風貌、言行舉止、待人接物等一切活動就是校園文化的體現(xiàn),不止影響個人的前途發(fā)展,更會對社會風氣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其中,老師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決定因素,他們是學校策略的貫徹者,是學校制度的維護者,是校園文化的傳播者和身體力行者。魏書生說過:一個好班主任隊伍就是一所好學校。學校的規(guī)劃發(fā)展、定的制度措施等都需要班主任向學生貫徹傳達。好的班主任隊伍就是和學校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并創(chuàng)造性完成學校各項工作的執(zhí)行力強的隊伍。
3、制度建設
校園制度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內(nèi)在機制,包括學校的傳統(tǒng)、儀式和規(guī)章制度,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tǒng)?!皼]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guī)章制度、規(guī)范了師生的行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風,才能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但僅有完整的規(guī)章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負責將各項規(guī)章制度予以執(zhí)行和落實的組織機構和隊伍,因此,還必須加強相應的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也就是說,制度文化建設實際上包括制度建設、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三個方面,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是確保制度建設落到實處,并使其真正起到規(guī)范校園人言行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校園文化組織機構的健全和完善,校園文化隊伍的勤奮與能干,對正常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決定性的作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既要用制度管人,更要用制度服務人、培育人。
二、如何建設校園文化
(一)思路清晰、著眼長遠
有句話說得好: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這個好校長不只是指他的學識才華、品德修養(yǎng),更重要的是指他的辦學思想和辦學理念,他是為學校、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考慮呢?還是急功近利或者得過且過?這些都決定著校園文化建設的品味,決定著老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學生的精神風貌。
我們知道,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我們要著眼于這個目的,不管從何處著手,何處施力,都要立足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立足于師生積極向上精神風貌的塑造,立足于學校正氣的維護。
(二)定位準確、特色鮮明
明確了學校的發(fā)展方向,理清了學校育人的思路和目的,就要研究本校實際,找準本校的校園文化特色,進行以點帶面的系統(tǒng)建設。這個“特色”可以是學校的某一方面的優(yōu)勢,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不足。比如,學生不懂禮貌,不會說禮貌用語,那么就可以確立“禮儀”的校園文化。第一層次是養(yǎng)成說“請,您好,謝謝”習慣,第二層次就要上升到“非禮勿言,非禮勿聽,非禮勿動,非禮勿處,非禮勿想”的境界,這就涵蓋了一切不文明行為,學生不說臟話,不打架,不聽別人的壞話,不到游戲廳等地方呆,積極努力地塑造有禮懂禮的自我,學校就好管理了。
再如,學校的書法教育搞得好,那就把“書法”作為校園文化的特色和著力點。告訴學生,字寫好了,寫工整規(guī)范了,人人都喜歡,做人也一樣,做個好人,就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和愛戴。然后再詳細地列出“好人”的標準,上課該怎樣?下課該怎樣?回家該怎樣?等等,細則制定出來了,學生就知道該怎么做了。
(三)環(huán)境引領、制度護航
校園文化明確了目的,確立了著力點,就要用到校園文化建設的“兩架馬車”:環(huán)境塑造和制度建設。
環(huán)境塑造很關鍵,要讓每堵墻都會說話,讓每處地方都賞心悅目,走到哪都能找到校園文化的影子,走到哪都能對學生的言行有正面的影響,讓孩子一走進校園,就心情愉快、精神飽滿。
制度建設很重要。校園文化切記“假、大、空”。必須真抓實干,不能來虛的,要從小處考慮,從細處著手,要制定詳細地規(guī)章制度,明確學生的行為,從嚴考核,堅持考核,直到養(yǎng)成習慣。好習慣養(yǎng)成了,學生的氣質形成了,校園文化建設就有成效了。
三、校園文化和教學的關系
有人說,校園文化建設是不是影響學校的成績?且不說學校的成績校園文化建設就是學校的成績,但從考試分數(shù)論,校園文化建設只會促進不會影響考試分數(shù)。眾多名校實踐證明,校園文化建設和教學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校園文化是本,教學成績是末,不進行校園文化建設,只抓教學成績,只能是無本求末,事倍功半,甚至無功而返;校園文化建設好了,就會極大地調(diào)動師生的積極性,學生就會主動自主地學習,成績不提高才怪。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校園文化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xiàn)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能賦予師生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精神,激勵師生不斷反思、不斷超越。所以,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發(fā)展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