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的孩子,絕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他們大多生活在蜜罐里,在生活自理能力、意志品質(zhì)等方面相對較弱,尤其是遭遇挫折和困難時,往往選擇退讓,不敢面對,也無力面對,而且其中還包括很多男孩子。但是,他們總有一天要獨自去面對生命中的風風雨雨,而照現(xiàn)在這樣下去,實在是令人擔憂。孩子們?nèi)绱说默F(xiàn)狀,也在很大程度上給班主任的管理增加了難度,也給班主任提出了一個富有挑戰(zhàn)性的難題。身為班主任,我們有責任去教育他們,去引導他們,讓他們成為自我生命的強者。對他們的管理,就需要班主任站好自己的位置。
站在前面
在校門口,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一幕幕情景:孩子們從一輛輛小車里出來,背上從車里遞出來的書包,然后極不情愿地邁進校門;一個個背著書包的成年人牽著自家的孩子走進校園,走進教室;家長送孩子到校門口,從小攤上買來吃的,看著孩子吃完后把書包遞給孩子,目送孩子走進學校……
今天的孩子,就是像這樣的被父母寵著、慣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結(jié)局是,生活離不開父母,離不開他人。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他們沒有去經(jīng)歷獨立生活的過程,而真要獨立生活時肯定會無所適從。就像那位從小學一直到高考都有母親陪伴的孩子一樣,雖然考入了名牌大學,但卻因為自己不會洗衣服,不會打飯和洗碗而最終選擇了退學。今天,班主任對孩子們的教育,首先應站在他們的前面。站在前面,是一種期待,是一種引領,是一種鼓勵。
站在前面,不是在那里指手畫腳,而是從方向上引領;不是遠離,而是融入。如若沒有融入他們當中,便無法對他們進行引領,所以,班主任應適時了解他們的愛好,并以此為切入點,走近他們。也只有如此,才能成為他們的朋友,并發(fā)現(xiàn)他們的弱點,從而開展相應的活動來教育他們。比如,組織春游或秋游,搞野炊,讓他們獨立做一件事。當他們在實際操作中,處于“憤”“悱”狀態(tài)時,及時予以引導。在扶上馬送上一程后,他們就能感知到其中的樂趣,并堅持獨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或者其他事情。當形成習慣后,他們的獨立能力就會大大地提高。
站在側(cè)面
今天的孩子,如溫室的花朵一樣,受挫能力弱,一遇到事情,不是打退堂鼓,就是哭鼻子。在班上的拔河比賽中,我發(fā)現(xiàn),旁邊的拉拉隊,那整齊有力的“加油聲”,以及與隊員傾斜一致的身體給了隊員巨大的力量,從而占盡先機。受此啟發(fā),我覺得,在孩子面對困難而欲退縮時,班主任要及時站立于孩子們的身旁。
孩子們在家里很少做掃除,在學校做掃除時,好多孩子做不到五分鐘就想歇息。此時,我及時出現(xiàn)在他們旁邊。當他們看到我鼓勵的眼神時,頓時來了精神。有時,當孩子們在比賽中失誤時,我便陪著他們在校園里轉(zhuǎn)轉(zhuǎn),和他們一起談談心,不時也說上幾句安慰的話……
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有一篇課文叫《一面》,里面有一段話是這樣寫的,這事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隔了四年。在這四年里,我歷盡艱苦,受盡非人的虐待,我咬緊了牙,哼都不哼一聲。就是在我被人隨意辱罵、踢打……的時候,我總是昂著頭。我對自己說:“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和孩子們一起,能帶給孩子們無窮的力量。當他們遇到困難,當他們喪失信心時,當他們感覺無助時,班主任出現(xiàn)在他們的身邊,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關切的話語,能讓他們平添莫大的信心和前行的勇氣。
站在后面
在孩子們抗挫能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漸漸增強時,我們應及時地轉(zhuǎn)到后面。站在后面,是讓他們獨立去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去獨自承受一些風浪。站在后面,絕不是隱身,撒手不管,因為孩子的成長是復雜的,具有反復性。當他們遇到了無法獨自處理的事情時,還得及時改變位置,陪著他們走,或給予引領。這樣做,是讓他們漸漸地遠離依賴,并勇敢地站立著。
管理“獨生子女”,班主任要站好位置,更要瞅準時機,伺機而動,還要堅持不懈。面對成長中的孩子,面對不同經(jīng)歷與個性的孩子,班主任所站的位置不是固定的。也只有隨情況不斷變換著位置,我們才能真正達成對孩子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