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某大學大一學生在軍事訓練基地軍訓,因天氣炎熱、訓練強度大,3名學生出現“心臟驟?!?。對此,校方予以否認,“中暑是肯定有的,每年軍訓都有中暑的學生?!保〒?月21日《新京報》)
學生軍訓的重要價值和意義無須多言,但許多大學生由于之前過于重視文化課而忽視體育鍛煉,因而體質較差,一時間難以適應過于集中、強度超過其承受力的軍訓科目,這也是一個很實際的問題。
在大學新生中,普遍存在對軍訓的畏懼。軍訓期間發(fā)生中暑、體力不支或其他突發(fā)事件的現象使學生談“軍訓”而色變。為此,甚至還有些學生通過請病假、推遲入學等方式來“合理規(guī)避”軍訓。如此一來,軍訓的價值就大打折扣。
實際上,在當前學生體質較弱的情況下,學生軍訓也不適合再采取這種統(tǒng)一集中且臨時僵化的模式了。軍訓在制定明確的訓練目標的基礎上,也要顧及當前學生的體質情況,不能幻想一蹴而就,一口吃個胖子。拿一把固定尺子來度量“先天不足”的學生的做法是不恰當的,只會讓學生精神緊張、身體受損,也給大學在軍訓時增加了許多的管理難度,正如大學的“病號班”人數與日俱增一樣。
高校完全可以將軍訓科目的訓練目標化整為零,納入高校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并與體育課教學融合整合,實現長效化、漸進式,作為一種軍事國防教育的系統(tǒng)工程與高校課程安排有機結合。由此,必定能通過一個持續(xù)的鍛煉過程,達到持續(xù)提升學生體質、培養(yǎng)軍事素養(yǎng)的目的。
大多數高校在新生入學之初進行軍訓,能否不采取“一錘子買賣”式的軍訓模式而作出相應的調整,檢驗的是高校的人性化關懷是否到位,檢驗的是高校的教育理念是否能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