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到了寒、暑假,老師們學習、成長的愿望開始變得強烈。很多老師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和金錢來學習和提高。今天,我們姑且不討論老師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僅從金錢投入的角度來剖析一下金錢投入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影響。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投資的來源是教師工資,教師的工資多少在相當程度上影響教師在專業(yè)發(fā)展上投資的多少。我是一級教師,月工資不足3000元,每次出門擠公交車,特殊情況下才坐出租車。但如果我的月工資是2萬,那么我可能每次出門都坐出租車。同樣的道理,收入高的老師可能投入在專業(yè)發(fā)展上的金錢會更多一些,而收入少的老師相關投入可能就相對少一些。
當然,也可能存在這樣的現象。有的工資高的老師不喜歡學習,所以沒花一分錢在學習上;而有的工資低的老師,有強烈的學習愿望,拿出很多錢來學習。但是,這只是個別現象,大多數老師還是根據自己收入的多少來決定自己專業(yè)發(fā)展投入的多少。
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的教師工資是有很大差異的,不同收入的老師也很難體會到彼此之間的生活差異。工資高的老師參加幾百元的培訓,覺得很正常、很合理,甚至會想,那些收入低的老師怎么也能擠出幾百元來吧??晒べY低的老師可能就不會參加幾百元的培訓,因為這幾百塊錢可能成為孩子突然生病的救命錢。他們可能會想,那些收入高的老師,動不動就參加幾百元的培訓,真不會過日子。所以,不同收入的老師不要拿自己的標準來評價別人,那種評價也是沒有意義的,只需根據自己的收入來決定自己的投入即可。切記,教師在專業(yè)發(fā)展上的投入不能成為經濟負擔。
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投入主要有兩個方面:購買書籍和參加培訓。
教師可根據自己的需要購買教育學、心理學、腦科學、信息技術等方面的書籍,用于自己閱讀和學習。書籍相對來說較便宜,價格從十幾塊錢到幾十塊錢不等,多數老師可以負擔得起。但缺點是主要依靠老師的自我領悟,而無法與人交流。弄不懂書中的意思,或者領悟錯了書中的意思,這樣的事情經常發(fā)生。
老師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加入相關的社會團體,參加一些專業(yè)培訓。但參加專業(yè)培訓的費用相對較多,路費、食宿等費用少則幾百,多則上千,讓很多老師望而卻步。但可以與名師面對面地交流,而且會受名師的品德、情感、榜樣等方面的影響,老師的收獲也很大。更有甚者,因為自費參加了一次培訓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上述培訓,并不是學校選派的教師培訓。如果是學校選派的培訓,當然是所有費用都報銷,但是名額有限,只有少數老師能參加,無法滿足廣大老師渴望學習的強烈愿望。所以,現在有很多民間組織的培訓,辦得有聲有色、如火如荼,任何老師都可以參加。大多培訓都免會議費,但需要老師自己負擔差旅費。
在國內比較有影響力的民間組織有梅紅建老師的班主任尖峰論壇,蔣自立老師領銜的李鎮(zhèn)西思想研究所,鄭立平老師的心語班主任成長學院等。這些民間組織針對會員免會務費,且成為會員也是免費的。很多老師因為加入了這些組織而得到提升和改變。這些培訓匯集了部分國內的名師,有相當高的影響力。
不同的老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投資的多少。不能找借口說工資低,沒錢投入。在一些購物網站上,一些電子版的學習資料只需要一塊錢。只要你想改變、想提高,就會有途徑。而且往往因為自己花了錢,往往更珍惜學習的機會。
時代在變革,知識在更新,老師們若墨守成規(guī)、固步自封,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學生不會答應。要想進步就得學習,免費學習,我們要參加,例如各省市的教師全員培訓等;需要花錢的學習我們也要參加,不讓自己的思想、知識有盲區(qū)。我們是老師,也是學生,只有我們不斷地學習,才能做學生的老師,才不會被淘汰。
10年前,我們用一段話教育學生,學生可能會感激涕零;10年后,我們用同樣的一段話教育學生,學生可能會嘲笑我們迂腐?,F在,不是我們想不想學習的問題,而是我們必須得學習。我們必須用知識來豐富我們的大腦,用不斷更新的觀念來教育學生,用更為先進的方法來管理學生,用高科技的教學手段來輔助教學,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個“永遠年輕”的教師。
教師投資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就是投資自己的教育事業(yè),就是投資自己的人生。投資的回報可能會慢一些,但一定會有不小的收獲,讓我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適當地做些投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