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觀察以甘麥大棗湯加味酸棗仁為基礎方治療女性更年期失眠的臨床療效。方法 2011年3月-2014年3月選擇18例診斷為更年期失眠女性進行臨床療效觀察。結果 失眠治療有效率為88.9%。結論 甘麥大棗湯加味酸棗仁治療女性更年期失眠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治療方法,可在社區(qū)醫(yī)療推廣。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8例女性患者均來自管轄社區(qū),以便于觀察及隨訪。年齡41-45歲4例,46-50歲8例,51-55歲4例,56-60歲2例,平均49.5歲。病程最長6年,最短3個月,平均病程13.16個月。
1.2 診斷標準 (1)有失眠典型癥狀[4],入睡困難,時醒時睡,睡而不穩(wěn)或醒后不能再睡,晨醒過早。夜不能入睡,白天昏沉欲睡,睡眠不足5h。(2)上述睡眠障礙每周至少發(fā)生三次,并持續(xù)一個月以上。(3)符合更年期癥狀,月經紊亂或已絕經或全子宮切除術后或有情緒不穩(wěn),轟熱出汗,心悸心煩等證。
1.3 觀察指標 (1)睡眠質量(睡眠持續(xù)時間、覺醒次數(shù)、入睡時間、醒后精神狀態(tài)、睡眠狀態(tài))評分標準參照國家中醫(yī)疾病診斷標準。
1.4 治療方法 淮小麥60g 大棗(去核)10枚 炙甘草10g 酸棗仁20g,將以上藥物同放入砂鍋中,加入約1000ml冷水,完全浸沒,浸泡20分鐘,用大火燒開后,改用小火煎煮1個小時,煎煮后倒出約400ml藥液,每日1劑,分3次溫服,均為空腹服用。
1.5 療效判定標準 (1)睡眠判定標準:①臨床痊愈:睡眠恢復正常或夜間睡眠時間>6h,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②顯效:睡眠時間增加3h以上,醒后精力明顯好轉。③有效:睡眠時間增加不足3h,醒后精神有好轉。④無效:睡眠無明顯改善或反而加重者。
2 結果
2.1 失眠療效觀察 痊愈6例,顯效8例,有效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88.9%。
3 典型病例
患者,女,48歲。2012年3月初診,訴近3月來心煩失眠,每晚只睡2-3h,情緒不穩(wěn)定,脾氣急躁,心煩易怒,盜汗時作,工作時注意力不能集中。心電圖示:竇性心律不齊,偶發(fā)房早。月經開始紊亂,時閉時行已歷半年。舌苔薄黃膩,舌質偏紅,脈細滑。診斷為更年期失眠(陰虛火旺型)[1]。處方: 淮小麥60g 大棗(去核)10枚 炙甘草10g 酸棗仁20g。患者有陰虛表現(xiàn),在基礎方上給予加入生熟地(各)15g,知母10g,炒川柏6g,每日1劑,共7劑。二診時訴:睡眠稍增,情緒較前穩(wěn)定,盜汗癥明顯改善。原方不變,再進7劑。三診時睡眠已增至每晚4-5h,余癥亦均見減。三診后去除生熟地、知母、炒川柏等藥,基礎藥方連續(xù)服用3月,睡眠恢復正常,每晚能睡5-6h,白天精神佳,工作效率明顯提高。停中藥,囑調飲食,暢情志,失眠一直未發(fā)。
4 討論
更年期婦女失眠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中醫(yī)認為女子更年期沖任脈虛弱,營血衰少,精髓耗竭,不能養(yǎng)心寧神,故而容易出現(xiàn)心煩不寐[3],情緒不穩(wěn)之癥。筆者用甘麥大棗湯加味酸棗仁治療婦女更年期失眠,其中甘麥大棗湯為中醫(yī)治療婦女更年期的基礎方,方中用淮小麥為君,養(yǎng)肝補心,除煩安神,甘草為臣,和中緩急,大棗為佐,益氣和中。三藥合用,甘潤平補,養(yǎng)心調肝,共奏養(yǎng)心安神,和中緩急之功 。酸棗仁能養(yǎng)肝,寧心,安神,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酸棗仁有較恒定的鎮(zhèn)靜作用,對于心煩不眠有良效[2]。四藥合用,不但增加了病人的睡眠時間,提高了睡眠質量,對女性的其他一些更年期癥癥狀也得到了明顯改善,同時也避免了病人使用西藥安眠藥的一些不良反應,收到了較好的臨床療效,本基礎用方簡單有效,且藥物均為常用中藥,中藥湯劑口感酸甜,長期服用未見不良反應,便于在社區(qū)醫(yī)療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鄧中甲,主編.方劑學[M].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0.
[2] 高學敏,主編.中藥學[M].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7.
[3] 楊甫德,主編.中國失眠防治指南[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
[4] 周仲瑛,主編.中醫(yī)內科學[M].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