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探討血清降鈣素原(PCT)及C-反應蛋白(CRP)、血液中白細胞(WBC)聯(lián)合檢測在重癥感染性疾病中的特殊臨床意義。方法 (1)采用南京基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FIA8100免疫定量分析儀檢測血清降鈣素原(PCT)及C-反應蛋白(CRP)。(2)采用美國Beckman5diff細胞計數(shù)儀檢測血液中白細胞(WBC)。并將檢測數(shù)據(jù)做統(tǒng)計學比較。結果 觀察各組感染性疾病的血清降鈣素原(PCT)及C-反應蛋白(CRP)、血液中白細胞(WBC)檢測值均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P<0.01)血清降鈣素原(PCT)在重癥感染性疾病膿毒血癥患者異常檢出率遠遠高于C-反應蛋白(CRP)、血液中白細胞(WBC)。結論 血清降鈣素原(PCT)的檢測對重癥感染性疾病患者早期的診斷和治療有更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血清降鈣素原(PCT);C-反應蛋白(CRP);血液中白細胞(WBC)
【中圖分類號】 R446.11 【文獻標識碼】 A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臨床常見疾病之一,目前在全球范圍,感染性疾病的發(fā)病率、病死率急劇上升,成為非心臟病重癥監(jiān)護病房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膿毒血癥是創(chuàng)傷、休克、感染等臨床急危重癥患者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國外流病學調查顯示,膿毒血癥的病死率已超過急性心肌梗塞,由于膿毒血癥已經不僅是危重癥,而且是多發(fā)的普通病癥,膿毒血癥來勢兇猛、病死率高,給廣大醫(yī)務工作者在救治方面帶來極大困難。以往臨床工作中評價和觀察感染性疾病炎癥反應的血液細胞計數(shù)、體溫檢測、血液培養(yǎng)等檢測方法對膿毒血癥等嚴重感染并發(fā)癥而言,特異性和敏感性均較差。對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診斷、療效觀察、病情監(jiān)測和判斷預后是挽救危重患者性命,提高患者生存質量、防范風險的重要手段。本文就目前本院實驗室開展的血清降鈣素原(PCT)及C-反應蛋白(CRP)、血液中白細胞(WBC)檢測項目,進行回顧性分析進一步評價這些指標對感染性疾病的臨床診斷價值,以探討血清降鈣素原(PCT)在重癥感染性疾病患者早期的診斷和治療中重要的臨床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及標本 選取我院就診患者作為受試對象,病毒性感染組73例,男41例、女32例,細菌性感染組45例,男21例、女23例,膿毒血癥組56例,男34例、女22例,健康對照組35例,男23例、女12例,受試對象均根據(jù)其病史的臨床診斷,實驗室檢查得以證實。
1.2 方法和儀器 上述各組人群均在來院后清晨空腹采取靜脈血,分別混勻、分離血清以備做白細胞和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檢測。血清降鈣素原(PCT)及C-反應蛋白(CRP)均采用南京基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FIA8100免疫定量分析儀,通過雙抗體夾心法和膠體金免疫層析技術檢測,血液中白細胞(WBC)測定采用美國Beckman5diff細胞計數(shù)儀,使用原裝配套試劑,操作時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病毒性感染組、細菌性感染組、膿毒血癥組、健康對照組的陽性率比較采用計數(shù)資料的X2檢驗,所有數(shù)據(jù)均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
2 結果
血清降鈣素原(PCT)值大于0.5ng/mL、C-反應蛋白(CRP)值大于10mg/L、血液中白細胞(WBC)值大于10×109/L時為異常。各組血清降鈣素原(PCT)及C-反應蛋白(CRP)、血液中白細胞(WBC)的測定結果比較,見表1。
2.1 相鄰各組之間血清降鈣素原(PCT)檢測值均有顯著性差異(P<0.01),血清降鈣素原(PCT)檢測值隨著C-反應蛋白(CRP)、血液中白細胞(WBC)的增高而上升,兩者呈正相關。
2.2 血清降鈣素原(PCT)的陽性檢出率隨著感染的加重而明顯高于C-反應蛋白(CRP)、血液中白細胞(WBC)。
3 討論
血清降鈣素原(PCT)是沒有激素活性的降鈣素(CT)前肽物質,是由116個氨基酸合成,糖蛋白的分子量為13KD,PCT的半衰期為25-30小時,在體內外有較好的穩(wěn)定性 [1]。在機體嚴重細菌感染異常情況下,血漿CT前肽物質的剪接產物升高異常。其中PCT是最主要的產物,而CT則無明顯變化。許多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全身性嚴重細菌感染時,PCT異位生成,水平明顯升高。且升高的程度與感染的嚴重程度及患者的預后相關。健康人群血清降鈣素原含量極微(<0.1ng/ml),0.5ng/ml被看做是感染性疾病診斷的分界值,本研究結果顯示,細菌感染組與病毒感染組兩組之間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shù)有著很大的重疊,僅降鈣素原沒有重疊。膿毒血癥組的PCT降鈣素原(PCT)水平顯著高于其它各組,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PCT降鈣素原(PCT)診斷膿毒血癥的敏感性為99.6%,PCT降鈣素原(PCT)在全身性細菌感染和膿毒血癥輔助和鑒別診斷、預后判斷、療效觀察方面具有很高的臨床價值。
C-反應蛋白(CRP)是1930年,Tillett和Francis發(fā)現(xiàn)急性感染患者的血清能和肺炎雙球菌細胞壁上的C-多糖發(fā)生凝聚反應[2],是一種參與反應的蛋白質- C-反應蛋白(CRP),是由肝細胞合成。它在人體廣泛分布,作為急性時相反應的一個極靈敏的指標,血漿C-反應蛋白(CRP)濃度在創(chuàng)傷、感染、炎癥、腫瘤浸潤、外科手術、急性心肌梗塞時顯著升高,可達正常上限的數(shù)千倍。細菌性感染常常導致C-反應蛋白濃度升高,且與感染嚴重程度呈正相關。而多數(shù)病毒感染時血清濃度基本保持不變或變化不大,這是由于多數(shù)病毒感染在機體細胞內進行繁殖,完整的機體細胞膜缺乏暴露的磷脂蛋白質,故不能激發(fā)C-反應蛋白的產生和結合[3]。而血液中白細胞(WBC)受年齡、運動、疼痛、情緒、生理因素等多方面影響,同一檢測對象白細胞計數(shù)甚至可波動50%。尤其是老年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下降,白細胞不能反映體內的真實情況,由于影響因素眾多、個體差異較大,白細胞總數(shù)升高和下降都不如C-反應蛋白敏感。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血清降鈣素原(PCT)的檢測對重癥感染性疾病患者早期的診斷和治療有更重要的臨床意義。血清降鈣素原(PCT)及C-反應蛋白(CRP)、血液中白細胞(WBC)聯(lián)合檢測陽性率和準確率較單獨檢測時均明顯提高,不僅提高了重癥感染的診斷陽性率,而且提高了重癥感染的診斷準確性。
參考文獻
[1] Whang KT,Steinwald PM,White JC,eta 1.Serum calcitonin precursors in sepis and systemic inflammation [J].Clin Endocrional Metab,1998,83(9):3296-3301.
[2] 張桂花,徐于信.圍手術期應用抗生素降低醫(yī)院感染效果的前瞻性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1995:160-163.
[3] 全國衛(wèi)生專業(yè)技術資格考試專家委員會編寫.臨床醫(yī)學檢驗與技術(中級)[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