磊磊媽媽急著找我,是因為磊磊把一碗米飯扣在了食堂地板上。
磊磊是正在讀五年級的男孩兒。在學校吃午飯時,他旁邊的同學小飛值日去了,不在座位上,女生小婉沒調羹,走過來就拿了小飛的調羹。磊磊對小婉說:“這是小飛的調羹,你不能拿!”小婉沒理他,磊磊很較真兒,不讓小婉拿走,要去搶奪小婉手里的調羹,小婉不干,還把碗里的米飯弄灑了一些在磊磊面前,磊磊的火氣騰地起來,把一整碗米飯扣在了地上。同學們去告訴了老師。老師過來,沒問前因后果,也沒批評他,只是讓他去把地上的米飯收拾了,磊磊不干,他覺得老師偏心眼兒,不批評小婉,他固執(zhí)地不收拾地面上的米飯。最后,老師通知了家長。
類似這樣的事情不是一次兩次了,磊磊媽媽很著急,找到了我。
說起來這孩子愛憎分明,正義感很強,但是經(jīng)常都是前半截兒他占理,后半截兒他發(fā)飆,最后惹出麻煩來。
我問磊磊媽媽,家里的撫養(yǎng)人里誰脾氣急躁?我估計,不是媽媽,就是外婆(或者奶奶),果然,外婆是非常急躁的人,也是典型的“刀子嘴”,數(shù)落、呵斥起人來頗有殺傷力。
磊磊有個雙胞胎妹妹,妹妹脾氣柔順得多,這就奇了,一樣的家庭氣氛養(yǎng)出不一樣的孩子來。
我問媽媽,孩子出生以后晚上是跟誰睡覺的?果然,五個月以后,磊磊就跟著外婆外公睡覺了,而妹妹一直跟著媽媽睡覺。別小看這睡覺問題,三歲之前,孩子跟著媽媽睡覺是個很要緊的問題,孩子入睡時感受到媽媽溫暖的氣息,籠罩在媽媽溫和的愛里面,這會給孩子很好的安全感(尤其是如果媽媽的情緒穩(wěn)定性比較好,是溫柔可親的人),這兩三年的共眠(小床放在大床邊也可)會給孩子非常安心的夜晚,奠定良好的安全感和穩(wěn)定的情緒。
磊磊媽媽回憶,小時候,磊磊晚上入睡前有時不安穩(wěn),驚悸尖叫,往往招來外公外婆的呵斥:“快睡覺!你驚咋咋(編者注:四川方言,突然大聲、夸張的意思)地吼啥子!”嗯,可見,磊磊那時候已經(jīng)出現(xiàn)安全感不足的問題,但是,他的表現(xiàn)沒有得到溫和地呵護和補充,而是招來呵斥(也即傷害)。
媽媽的情緒也比較急躁,但是比起外婆好了許多,妹妹由媽媽親自撫養(yǎng)的時候比較多,所以妹妹要平和一些。而磊磊,從小由外婆帶得比較多,生活在這樣一個躁動不安、電閃雷鳴的環(huán)境中,磊磊的安全感不足,情緒穩(wěn)定性不夠,內心得到的愛和力量不足,所以自卑、好面子,好強、爭公平,在學校里,自然和其他人摩擦多多。
班上有這樣一個孩子,很考驗老師的耐心和內心力量,因為他容易與人起沖突,天天給老師添麻煩,而且你稍稍批評他幾句,他輕則“甩臉子”(編者注:四川方言,給臉色的意思)給你看,重則摔桌子、扔書包,惹出一大堆禍事來,這樣的人,總給你無理取鬧、不可理喻的感受。
其實,在他的“軌道”上,他有一大堆“理”,只是他的“理”跟你的“理”大不相同。他的“理”主要圍繞他自己受到的傷害上,對于他給別人帶來的麻煩和傷害,他自動過濾掉了,這樣的幼稚是因為他內心的那個小孩從幼年開始不僅沒有得到充分的愛和呵護,反而隨時得到傷害,所以這個孩子“營養(yǎng)不良,嗷嗷待哺”。這樣一來,他永遠只看到自己的傷和痛(所以還沒能力去愛別人),因為內心本身傷痕累累,所以任何事都是導火索,一碰就舊傷復發(fā),痛得鉆心,開始發(fā)飆。
對待這樣的孩子,只有一個法寶——愛,矛盾發(fā)生時,解決方法只有一條——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
在磊磊將米飯扣在地上后,老師沒有批評他一個字,但是也沒有詢問事情過程,貌似給了磊磊面子,但是這里面有兩個問題:第一,沒有給磊磊一個機會來傾訴,讓他內心的情緒沒法紓解,所以心結沒打開,米飯是別指望他收拾干凈了,以后也別指望這孩子心甘情愿跟老師合作;第二,老師對于磊磊看重的問題顯得漠不關心,而漠視孩子也是一種傷害,尤其是漠視他非常看重的問題。所以這份漠視會傷害原本內心脆弱的磊磊,而磊磊最經(jīng)不起傷害,他面對傷害他的人,會采取“對人不對事”的態(tài)度——不管事情對不對,只要是傷害自己的人說的,那就不配合,所以,這以后的師生關系堪憂。
其實這個矛盾老師很好解決(主要看老師是否看重這個解決過程,因為它看起來顯得沒有考試得100分重要,但是我認為這個過程比分數(shù)重要多了):
首先,老師可以把磊磊摟過來,讓他消消氣,可以摸摸頭,找張紙巾來給他擦擦臉,通過肢體接觸來表達關心。然后請磊磊說說剛才發(fā)生了什么事兒,再請小婉說說過程,再請旁觀者來證明一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保持“傾聽”和“不評價”(主要是不呵斥)的態(tài)度。
接著,請同學們和當事人來評價雙方對錯,這些步驟之后,才是老師的說話時間,最好言簡意賅,用“先褒后貶”的方式,就是先表揚,再批評。不過,這個批評,也要注意語氣態(tài)度,建議都用“我”字開頭(表達自己的觀點),不用“你”字開頭(容易指責對方)。比如,老師可以這樣說:“磊磊,你維護紀律是對的,應該這樣做,只是,我不喜歡男生用特別強硬的態(tài)度對待女生,我覺得你能想出其他更委婉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边@時可以請磊磊想出其他解決辦法,比如報告老師或自己去廚房再取一把調羹來等等。
最后,老師可以請磊磊、小婉和自己一起把地上的米飯收拾干凈。“米飯”由誰收拾,在這件事中,似乎有標志著“輸”的含義,所以,我建議雙方和老師一起來收拾。老師蹲身下來跟孩子一起做事兒,是比較好的一種共情方式,可以有效地消除對方的攻擊性。
我現(xiàn)在當班主任了,下午放學后要到教室里看做清潔的情況。一次,清潔委員告狀了:“小勇拖地沒拖干凈,就想跑了!”小勇背著書包,斜眼看著清潔委員,一臉不服氣,我看看地上,不能說沒拖,也不能說拖干凈了。我拿了一把拖布,對小勇說:“來,不著急,我跟你一起再拖一遍,教室干凈了大家都舒服?!边@下子,小勇一臉的不服氣消失了,認認真真地開始拖地了。
我跟磊磊媽媽說,老師我們選擇不了,外界環(huán)境我們選擇不了,我們只有練內功,讓自己夠強大、平和,就不容易跟人發(fā)生矛盾,也可以在任何環(huán)境中都愉快幸福,所以,家庭內部氣氛的調整是重點。磊磊媽媽說自己也感覺外婆身上的氛圍有問題,所以已經(jīng)分開居住了。
那么,下一步,家里要做到兩點:其一,維持平和、穩(wěn)定、有愛的家庭氛圍;其二,每次孩子發(fā)飆時,都秉承“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的順序來調整,以期一次次的調整可以修復孩子內心的新傷以及一部分舊傷,讓真正的愛到達他的內心世界,讓孩子的內心豐沛起來,可以穩(wěn)定地面對挫折、不公等等。
要做到這些,需要爸爸媽媽先調整自己的內心世界,讓自己成為穩(wěn)定平和的人,所以,孩子就是一面鏡子,照出了家庭內部的問題,要改變孩子,從家庭內部的改變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