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皎然生卒年考
二十世紀以來,一些學者對皎然生平進行了考索,臺灣學者許清云《皎然詩式研究》中,根據王夢鷗、陳曉薔、鐘慧鈴等的研究,推皎然約生于唐玄宗開元十年(722年),歿于唐德宗貞元二十年(804年)左右,享年八十以上。劉曾遂《唐詩僧皎然卒年考辨》考證皎然卒年在貞元十五年(798年)至二十一年(803年)之間。李壯鷹《詩式校注》從皎然《五言贈李中丞洪一首》中“安知七十年,一朝值宗伯”之句,推出皎然生年為開元八年(720年)。賈晉華《皎然年譜》考證皎然生卒年分別為約生于開元八年,卒于貞元九年(793年)至十四年(798年)間。賈、劉的分歧是《全唐文》卷九一七(9551頁)所收《寄贈于尚書書》一文。劉先生考證于尚書即于頔,因此斷定皎然卒于是年之后;賈晉華女士同意于尚書即于頔,但認為此信非皎然之作,而是苻載之作誤入,她根據皎然《唐蘇州東武邱寺律師塔銘并序》、《張司業(yè)集》卷二《霅溪西亭晚望》及《舟行寄李湖州》、孟郊《逢江南故晝上人會中鄭方回》等材料,加上《登科記考》有關記載, 列出四不合,曰地點、年齡、身份、思想。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暫定皎然約生于開元八年,卒于貞元九年(793年)至十四年(798年)間。
二 、青壯年經歷考略
皎然出家、受戒、交游等情況對其思想成長研究十分重要,但這些情況頗難理清。許清云《皎然詩式研究》認為“早歲曾投寄于江寧長干古寺多年……天寶十四載,安史亂起,始決然出家……至是約當逾立之年……代宗大歷二年(七六七),登戒于靈隱戒壇事守直律師…… ”漆緒邦《皎然生平及交游考》也認為皎然“中年出家”,“受戒出家是在代宗大歷二年(767年)至三年春”,“年齡已近五十歲?!辟Z晉華《皎然年譜》認為皎然出家約于天寶三載(744年),年約二十五,受具足戒約于天寶七載(748年),二說十分懸殊。說明皎然青壯年生活經歷尚需進一步深入研究,需要對現(xiàn)有史料或新史料深入開掘。
三、詩學著作考略
皎然詩學著作古代史書、書目等著作中記載的名稱有三種:《詩式》、《詩議》、《評論》。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較早論及,他根據最早記錄皎然著作的《新唐書·藝文志》載皎然《詩式》五卷、《詩評》三卷,分析說:“《宋四庫闕書目》別集類和《宋志》文史類都作一卷,《陳錄》文史類無詩評,卻有《詩議》一卷,《秘府論》也及《詩議》,評議義近,蓋即一書?!兑鞔半s錄》、《詩法統(tǒng)宗》及《詩學指南》都收有《詩議》一卷,《指南》還另外有《評論》一卷”,又說:“至評論一卷,是后人割裂《詩議》、《詩式》湊成的?!?大陸學者后來大都沿襲此論。
李壯鷹《詩式校注》,以十萬卷樓叢書所收五卷《詩式》為底本,校以《格致叢書》、《續(xù)百川學?!?、《吟窗雜錄》、《唐宋叢書》、《說郛》、《歷代詩話》、《詩學指南》、《學海類編》、《談藝珠叢》、《馥古叢書》、《螢雪軒叢書》、《詩觸》等十幾種古本,不過李先生對其中條目也作了部分調整,把三部分序文(卷一總序、中序,卷五序)同列于卷首。篇末附《詩議》、《評論》,皆自《文鏡秘府論》輯出。
張伯偉《全唐五代詩格匯考》中有皎然《詩議》、《詩式》,《詩議》以《定本弘法大師全集》第六卷《文鏡秘府論》為底本、《詩式》以十萬卷樓叢書所收五卷本為底本,吸收了國內外研究成果,并盡力保持古本原貌。
部分日本和臺灣學者認為《詩議》、《評論》是《詩式》的一部分 。小西甚一《文鏡秘府論·研究篇》卷上:“《詩議》是《詩式》的省略,它保存了《詩式》的形態(tài)?!蓖鯐x江《文鏡秘府論導論》云:“我以為《詩議》該是《詩式》的簡本,否則就不會系統(tǒng)井然?!标悤运N《皎然與詩式》則提出:“有許多詩論,也許就在他的《詩式》沒有編撰完成之前,己被僧俗中雅愛詩道的人抄錄了去……這些詩說可能并非皎然的定稿”。許清云所著《皎然詩式輯校新編》之《例言》曰:“一、本編共分五卷,皎公《詩式·中序》所謂‘勒成五卷’是也。二、第一卷題曰‘詩議’,據《吟窗雜錄》及《文鏡秘府論》所稱故也。第二卷題曰‘評論’,據《吟窗雜錄》所稱故也。第三至五卷題曰‘詩式’,復分上、中、下,其分卷依‘辯體有一十九字’中所示故也”;其著《皎然詩式研究》一書第二章《資料考辨》闡述了相同的觀點,并列表比較了五卷本詩式(十萬卷樓本)、一卷本(《歷代詩話》本)和《吟窗雜錄》本(明刊本),認為“筆者懷疑五卷本《詩式》的原樣,應該是近似《吟窗雜錄》中的面貌,即是李、吳二氏編錄勒成的五卷本《詩式》應該包括詩議、評論、詩式三部分”,其著《皎然詩式輯校新編》即如是編排。
關于《詩式》成書時間,賈晉華《皎然年譜》和張少康《中國文學理論批評發(fā)展史》均定為貞元五年,賈認為《詩式》開始形成是在代宗廣德元年之后;張則通過對《詩式》版本流傳情況的分析比較,指出《吟窗雜錄》本和十萬卷樓叢書本的區(qū)別是“草本”和五卷定本的區(qū)別,而一卷本是五卷本的精華部分;他們的研究成果對我們準確理解皎然詩學有大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