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我設限是人們經常采用的一種保護自我價值的行為,在日常生活和運動領域中都廣泛存在。而普通大學生在進行體育活動時,由于受先天身體素質、意識、學業(yè)壓力等方面的影響,往往會給自己進行自我設限,認為自己不善運動或是沒有時間進行運動,使得他們缺乏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通過本文的研究,可以加深我們對大學生心理機制及外部促成條件的了解,對促進我校群眾體育事業(yè)發(fā)展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自我設限 普通大學生 運動
一、前言
l978年Berglas等人提出這一概念以來國內外對此進行了大量的后續(xù)研究。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自我設限是指個體針對可能到來的失敗威脅,事先設置障礙,為失敗創(chuàng)造一個合理的借口 ,從而保護自我價值 ,維護自我形象。自我設限行為并非一種良好的應對威脅性情境的策略,實際上只是一種自我欺騙的策略,維持的是一種對未來虛幻的個人控制感。然而,自我設限卻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一種很普遍的現象,因而對自我設限的研究已成為自我研究中的一項重要課題。
二、自我設限概述
1、自我設限的概念
自我設限是指個體針對可能到來的失敗威脅事先設置障礙,為失敗創(chuàng)造一個合理的借口,從而保護自我價值,維護自我形象。自我設限主要發(fā)生在能力評價的成就情景中。自我設限可能是有意識的,也可能是無意識的。自我設限出現在成就行為之前或與成就行為同時出現,而不是在成就行為出現之后。有些個體比其他人更易使用自我設限策略,他們具有高自我設限傾向的人格特質。
2、 自我設限的類型
自我設限主要分為兩種不同的類型,即行動式自我設限和自陳式自我設限。行動式自我設限是指個體為了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歸因而事先采取的行動,如酗酒、服用阻礙表現的藥物、 減少練習的時間等。 Rhodewalt等人用自我設限量表(SHS)測試大學游泳運動員,對運動員訓練的努力程度進行監(jiān)測,結果表明,低自我設限者在重要比賽之前更加努力,高自我設限者的情況相反。自陳式自我設限是指個體在從事任務之前,主動聲稱存在一些可能會影響自己發(fā)揮水平的因素,如緊張、焦慮、身體不適等。在運動領域中,自陳式自我設限比行動式自我設限更為普遍,因為行動式自我設限會付出更高的代價,它將使競賽成功變得更難。一旦失敗,運動員又會被認為是能力不強。自陳式自我設限只是在投入活動之前提出一個可能并不存在的借口,沒有不利于表現的實質行為,因此對表現不會產生真正的影響,也不會減少個體成功的機會。同時,它還具有維護自我價值感或個人形象的功能。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我們經常聽到運動員在重要比賽前聲稱自己非常焦慮,甚至虛構或夸大傷病。此外,抬舉他人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自我設限策略。
3、自我設限的后果
Greealees等人對53名柔道運動員進行了一項研究,在比賽前測試了運動員的特質性和情境性自我設限水平,以及運動員對自己柔道水平的評價,研究結果表明,高自我設限的運動員在遭遇失敗后,對自身運動能力評價降低的程度少于低自我設限的運動員降低的程度。也就是說,使用自我設限策略確實具有短期的利益,可以減少競賽失敗的結果與自身運動能力之間的聯系,從而保護運動員的自我價值。另一方面,學業(yè)領域對自我設限的研究表明,人們對進行自我設限而結果又取得成功的學生的智力水平以及將來潛力的預測的評價最高,然而在喜愛度和合作意愿上,無自我設限者最受歡迎。
同低自我設限者相比,高自我設限者更多的采用減少努力和消極的自我關注等以情緒為中心的非適應性應對策略,即使能夠在歸因方面獲益,仍不利于其學業(yè)表現。因此,自我設限雖然可以在面臨失敗時有效的保護自我價值,并在成功時提高人們對自己能力的評價,但是長期的自我設限卻不利于取得成功。
三、自我設限影響因素
1、研究對象
中國海洋大學在校全日制大學生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集和整理國內外有關此方面文獻。查閱運動心理學、鍛煉心理學、體育科研方法等著作,為本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
本研究的測量量表是根據臺灣學者陳瑋瑀的《運動自我設限量表》來對我校大學生進行調查的,本量表共計12題,采用5級積分,總分在12~60之間,得分越高說明自我設限的傾向越強。
(3)數據統(tǒng)計法
采用SPSS軟件對調查問卷進行統(tǒng)計,并對統(tǒng)計結果進行分析。
3、研究結果
(1)自我因素與自我設限傾向的分析
由表1可知,自我因素與總量的相關系數為0.777,存在高度相關,且達到顯著性水平(p<0.01)。本研究初步認為,自我因素與自我設限傾向存在著較為密切的聯系。
(2)外在情景與自我設限傾向的分析
由表2可知,外在情景與總量的相關系數為0.824,存在高度相關,且達到顯著性水平(p<0.01)。本研究初步認為,外在情景與自我設限傾向存在著較為密切的聯系。
(3)交互因素和自我設限傾向的分析
**. 在 .01 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由表3可知,交互因素與總量的相關系數為0.804,存在高度相關,且達到顯著性水平(p<0.01)。本研究初步認為,交互因素與自我設限傾向存在著較為密切的聯系。
四、小結
通過對自我因素與自我設限傾向的相關分析表明,自我因素與自我設限傾向的相關系數為0.777,存在高度相關,且達到顯著性水平(p<0.01);對外在情景與自我設限傾向的相關分析表明,外在情景與自我設限傾向的相關系數為0.824,存在高度相關,且達到顯著性水平(p<0.01);對交互因素與自我設限傾向的相關分析表明,交互因素與自我設限傾向的相關系數為0.804,存在高度相關,且達到顯著性水平(p<0.01)。因此本研究認為,自我因素與自我設限傾向之間、外在情景與自我設限傾向之間、交互因素與自我設限傾向之間均存在著較為密切的聯系。自我因素、外在情境、交互因素三者之間沒有顯著性相關。
參考文獻:
[l]JONES E E,BERGLAS S.Control of attributions about the self through Self-handicapping Strategies:The appeal of alcohol and the role of underachievement[J].Personality Soc Psychol Bulletin,1978.
[2]石偉,黃希庭.自我設限及其研究范型和影響因素[J].心理科學進展,2004,12(1):72-78.
[3]Deppe R K,Harackiewicz J M. Self-handicapping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from the threat of failur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6,70:868-876.
[4]Rhodewalt F. Conceptions of ability, achievement goals,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lf-handicapping behavior: On the application of implicit theori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1994,62:59-85.
[5]Ross S R, Canada K E, Rausch M K. Self-handicapping and the five 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Mediation between neuroticism and conscientiousnes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2, 32: 1173-1184.
[6]Jones E E,Berglas S. Control of attributions about the self through self-handicapping strategies: The appeal of alcohol and the role of underachievement.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78,4: 200-206.
[7]Berglas S,Jones E E. Drug choice as a self-handicapping strategy in response to noncontingent succ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8,36:405-417.
[8]Carolyn J. “Laddishness” as a self-worth protection strategy. Gender and Education, 2002, 14(1): 37-51.
[9]李曉東,袁東華,孟威佳.國外關于自我妨礙的研究進展[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4:131-136.
[11] Shepperd J A,Arkin R M.Behavioral other-enhancement: Strategically obscuring the link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evaluation.Journal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1,60(1):79-88.
(作者單位:中國海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