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持續(xù)保持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和欲望、不斷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對于提高學習效率、構(gòu)建高效的數(shù)學課堂起著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數(shù)學課堂上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保持學生高漲的探索熱情,最近筆者有幸聽了一節(jié)名師展示課——蘇教版三年級下冊《觀察物體》,頗受啟發(fā),對在操作和觀察課的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深入的思考。
一 以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前,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準備數(shù)量充足的大小相同的正方體。課伊始,教師:小朋友們,喜歡搭積木嗎?請你拿出大小相同的3個正方體拼成一個你喜歡的圖形。然后從上面、正面、側(cè)面去觀察,看到的分別是什么形狀,同桌互相交流。
教師在學習新知之前,組織了學生做搭積木的游戲,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對此十分感興趣,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之中,喚起學生已有的操作經(jīng)驗、掌握從不同方位去觀察物體的方法,為新課的教學作鋪墊。
二 逐步提高要求,激起學生的探索欲望
接著,教師出示一組都是由4個同樣的正方體拼成的例題圖,并問教師:“現(xiàn)在是由4個同樣的正方體拼成的圖形,你能照樣子拼一拼嗎?”
接下來,學生主動分別從正面、上面、側(cè)面去觀察每個拼擺出來的圖形,通過說一說、畫一畫等不同方式表達所觀察到的形狀,緊接著,教師又提出新的要求:你能用列表的方法把每個圖形從不同方位看到的形狀整理出來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表格(如下圖):
學生完成表格后,教師又進一步提出問題:“仔細觀察表格,思考:不同的物體,從不同的方位觀察到的形狀會出現(xiàn)怎樣的情況?”。學生思考后,在小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得出:“不同形狀的物體,從正面看、從側(cè)
面看、從上面看,看到的形狀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深化學生對觀察物體的認識。
縱觀整個探索過程,從拼搭3個同樣的正方體,到拼搭4個同樣的正方體;從自由拼,到“照樣子拼一拼”;從“自己喜歡的方式” 表達從不同方位看到的形狀,到“列表整理”所觀察的形狀,再到對整理出來的表格的觀察和思考,教師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的困難逐步加大,極富挑戰(zhàn)性,這種“刺激”的數(shù)學課堂中引發(fā)出來的問題探究,學生樂于接受,并會勇于挑戰(zhàn),探究的興趣盎然、持久,教學效果也相當出色。
三 增加練習的挑戰(zhàn)性,激發(fā)學生成功的體驗
在練習部分中,教師安排了幾組富有挑戰(zhàn)性的習題,如:用4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按要求擺一擺:(1)從上面看到的是 ;(2)從上面看到的是 ;(3)從上面看到的是 。
對于問題的解決,教師故意以言語和動作“挑釁”著學生:“你能解決嗎?”“愿意接受挑戰(zhàn)嗎?”“看看誰最棒”等這樣的話語經(jīng)常出現(xiàn),并且教師處理得詳略得當、細膩深入,完成每個問題側(cè)重點和要求各不相同的:第(1)問題,重點解決“怎樣既對又快”地按要求擺出物體?即解決“擺的方法”的問題;第(2)問題,是運用第(1)問得出的方法解決問題,即“應用層次”上的要求;第(3)問題,教師提出更高要求“有幾種不同的擺法”,即對學生思維進行拓展加深,學生的思考要有一定邏輯性和順序性。這樣層層遞進的觀察和操作的要求,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勇于挑戰(zhàn)困難、克服困難的決心,積極推動著學生練習的興趣和對成功的渴望,使得課堂生機盎然,創(chuàng)意溢生,精彩紛呈。最后教師又安排一次搭積木(搭樓房),與課開始的不同,本次搭積木的重心落在“用了幾個正方體”“為什么有的正方體看不見”(被遮擋了),學生這時候帶著問題操作,直觀演示與思維融合,問題迎刃而解。
興趣是動力的源泉。作為教師要永葆學生探究的熱情和欲望,這樣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才會有趣、有味、有活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努力著!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