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繪本集生活性、哲理性與教育性于一身,以獨特的魅力和巨大的教育空間,在智障兒童的認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情緒調節(jié)等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價值非凡。
【關鍵詞】繪本 閱讀 智障兒童 能力
【中圖分類號】G7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205-01
繪本,又稱圖畫書(Picture Book),是一種圖文配合、尤其強調用圖畫來講故事的書。圖畫有獨立的繪者,突出的個人風格,畫面即情即景,可單幅成畫。繪本是以簡煉生動的語言和精致優(yōu)美的繪畫緊密搭配而構成的兒童文學作品,具有特殊的教育意義,被國際公認為最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智障兒童的智力發(fā)展遲滯,智能大多處于普通幼兒階段,思維以直觀形象性為主,刻板彌散,語言發(fā)展遲緩,詞匯量少,生活經(jīng)驗貧乏。而繪本圖文并茂,形象生動形象,文字精練簡潔,生活氣息濃厚,內容與智障兒童的理解力和生活經(jīng)驗相適應,適合特殊兒童的心理特點,給予智障兒童閱讀一個輕松的起點?!皥D畫書所蘊含的智慧和力量是其他兒童文學品種不能代替的。”[1]賞心悅目的繪本以潤物無聲的魅力和巨大的教育空間,為全方位地提高智障兒童各方面的能力提供了新視角。
一、提升認知能力,發(fā)展智力
《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指出:認知能力是指學生通過人腦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包括知覺、記憶、注意、思維和想象等能力。智障兒童感知慢,且范圍窄;注意時間短,易分散,范圍狹窄,對形象生動、色彩鮮艷的事物感興趣,以無意注意為主;記憶速度慢,容量小,保持難,再現(xiàn)難;思維長期停留在直觀形象階段,缺乏靈活性和目的性;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差。繪本雖說圖畫直觀,文字簡潔,但其表現(xiàn)的主題卻很豐富,集生活性、哲理性和教育性于一身??芍^是小繪本,大世界。優(yōu)秀的繪本貼近兒童的世界,均具有相當強的感染力,經(jīng)常將一些生活問題,諸如愛與接納、心理與安全、生命與科學等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等方式表現(xiàn)出來。因此,繪本很好得契合了智障兒童的認知缺陷。如繪本《風到哪里去了》以抒情的文字和豐富多彩的插圖完成了一次對萬物此消彼長的禮贊。故事從一個小男孩睡覺前的一個疑問開始:“為什么白天會不見呢?”“明晃晃的太陽照了一整天,現(xiàn)在,天漸漸晚了?!毙∧泻Π滋斓南Ц械狡婀?,媽媽耐心地向他解釋:“白天沒有不見,它只是到別的地方去了。沒有什么東西會永遠消失的?!崩^而他又問:“風停了以后,到哪里去了呢?”“到另一個地方去了,讓那兒的樹跳舞去了?!比缓螅瑡寢屟驖u進地告訴了小男孩生命輪回的道理。雨回到了云里,生成新的雨;波浪退回到大海里,成為新的波浪;白天與黑夜循環(huán)往復,夜晚給小男孩帶來了月亮,星星,伴他入夢。該繪本通過母子的一問一答,使智障兒童從閱讀中鍛煉了想象力,感知到了自然的更替,重新認識了身邊的事物,啟智效果明顯??梢哉f,繪本帶給智障兒童的不僅是別樣的童趣,更是新知與道理;繪本給予智障兒童的不僅是一種閱讀形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繪本賦予智障兒童的不僅是認知缺陷的補償,更是智力的發(fā)展。
二、培養(yǎng)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的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2]它是一個社會人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自理能力是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對智障兒童的基本要求。生活自理能力的獲得,有助于提升智障兒童的存在感、自信心、責任感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智障兒童形成自立自強的優(yōu)秀品質;有助于智障兒童更好地適應生活,順應社會。然而,現(xiàn)在大部分的智障學生自理能力低下除其自身智力缺陷的客觀原因之外,學習資源不當也是造成他們直接參與生活能力差的主要原因。繪本因其很強的教育性、可讀性、情趣性填補了智障兒童關于生活自理能力閱讀材料不足的空白。日本畫家佐佐木洋子匯編的噼里啪啦系列叢書:《我要拉巴巴》、《我去刷牙》、《我要洗澡》、《你好》、《草莓點心》、《車來了》、《我喜歡游泳》無疑是極佳的例證。它分別描繪了孩子在上廁所、刷牙、洗澡、游玩、乘車等各種時候遇到的問題,能以風趣的方式教會智障兒童生活常識:會上廁所、注重個人衛(wèi)生、懂得打招呼、明白乘車禮儀和安全規(guī)則等等。書中的圖畫不僅夸張誘人,而且一些局部折疊方式的采用使智障兒童在書頁中可以不時翻開一些折疊面,看到圖畫內部的事物,這個過程也不失時宜地激發(fā)了他們的好奇心與想象力,這是很符合智障兒童的的閱讀心理的。如《我去刷牙》生動地描述了刷牙的步驟及其原則:“吃完飯要刷牙。拿著牙刷和杯子,刷牙去嘍!開始刷牙了。上面的牙,刷刷。下面的牙,刷刷。右邊的牙,刷刷。左邊的牙,刷刷。再含一口水。咕嚕!咕嚕!‘唔——噗!’好了,刷完牙了。晚上也要刷牙哦!”智障兒童通過該閱讀,在家長和老師的輔導下,自己樂此不疲地揣摩練習刷牙,很容易形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三、形成良好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
情緒和情感是人對客觀外界事物的態(tài)度的體驗,是人腦對客觀外界事物與主體需要之間關系的反應。[3]智障兒童情緒、情感發(fā)生晚、分化遲緩,發(fā)展落后,體驗膚淺,表現(xiàn)單調極端,對他人的復雜表情認知困難,很難做到察言觀色。此外,他們的情緒、情感具有不穩(wěn)定性和“不協(xié)調性”,且缺乏諸如責任感、道德感、美感等高級情感。智障兒童控制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情感能力差,導致他們人際關系淡漠,不能正常地進行人際交往。繪本以溫馨歡樂的畫面,簡明扼要的文字走進了智障兒童的學習生活,悅納他們的變化無常,撫平他們的焦慮不安,為他們與我們之間搭建起了愛的橋梁。以繪本《菲菲生氣了》為例:當菲菲玩得正高興時,姐姐搶走了她在玩的大猩猩,媽媽還幫著姐姐說話,菲菲非常、非常得生氣,她甩上家門跑出去,在樹林里哭了一會兒,心情稍稍平靜下來。后來她爬上了一棵大樹,微風、海浪和廣闊的視野使她受傷的心靈得到慰藉。她又穿過樹林,還聽到各種動物的聲音,最后心情愉快地回到了家里。故事中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把菲菲的情緒變化刻畫得淋漓盡致,能引起特殊兒童的情感共鳴,形成良好的暗示。智障兒童在閱讀中理解菲菲情緒變化的過程及其原因,使他們能正確認識、合理對待自己的情緒,設法擺脫憤怒、悲傷等不良情緒,重新讓自己快樂起來。菲菲告訴智障小朋友們情緒化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憤怒也是會消失的,但是我們要學著了解它,處理它,我們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形成良好的情緒調節(jié)能力。
參考文獻:
[1]方衛(wèi)平.全國兒童圖畫書創(chuàng)作研討會[EB/OL].[2005-06-10].http://jsfxw.com/user/index.asp? id=5074.
[2]許陽楊.淺析如何培養(yǎng)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03).
[3]郭念鋒.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