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的課程改革,以提高教學效率為目標,課堂是教學的主戰(zhàn)場,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很多,而主要的影響因素是教學的主導者教師和學習的主體學生兩大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克服其中的不利因素,做到知己知彼,運籌帷幄,對有效課堂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課堂教學效率 化學課堂 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162-02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和教學工作的主要形式,如何在教學中克服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不利因素,充分利用對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有利因素,從根本上探尋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和途徑,才能打造出高效課堂。
影響化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主要因素概括起來不外乎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一、關于教師的綜合素養(yǎng)方面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監(jiān)督者。教師教的效率和質量,是制約課堂教學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具體而言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水平
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必須有一桶水”。我們正處于知識經(jīng)濟時代,知識更新速度快,獲取信息的渠道多,學生視野開闊,思維活躍,要想使自己教學高效,不僅要具有本學科教學所必須的專業(yè)知識,還要具有相關學科的知識,甚至與自己所教學科關系不大的知識也應該有所了解。其實,初中化學與日常生活還是比較緊密聯(lián)系的,把生活與課本知識掛靠,學生也容易投入學習。教師應與時俱進,終身學習,不斷豐富、充實、發(fā)展自己,及時了解、掌握新興學科的新知識。這樣,才能與學生認識同步,溝通自然,才能成為學生喜歡的老師,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更加有效。
2.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
教育理論是教師進行教學的指南。 有了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教學的目的性會更強,方法會更有效,效率會更高。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既要學與本學科直接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如《化學課堂教學技能》、《化學教學論》等,又要學習具有普遍意義和規(guī)律的教育教學理論,如《心理學》、《教育學》等。對于教師來說,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論,教學不至于走彎路,不至于做無用功,而是目的性強,教學效率高。
3.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包括幾個方面:處理教材的能力、目標制定能力、教學的指導方法、教學的基本功等。課堂教學主導是教師,主體是學生,載體是教材。教師在課堂上通過觀察學生的言語、討論、作業(yè)等情況,了解學生理解教材的深度和廣度,尤其要關注學生對教材理解的準確度,若發(fā)現(xiàn)偏離現(xiàn)象,應適時引導學生回歸到正確的軌道上來。合理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是打造高效課堂的關鍵。
4.教師的人格魅力
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一個好的老師影響學生一生。一個學生喜歡一個老師,就會喜歡這門課程,也就會積極去學好這門課程。因此,教師的個人魅力影響學生的情感取向,影響課堂教學質量。
二、關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方面
教師教學的質量主要是通過學生學習的質量體現(xiàn)出來的。學生的心智能力、知識基礎、學習習慣、興趣愛好、態(tài)度方法等都是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就必須在研究自身因素的同時,深入研究學生方面的因素。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使課堂教學省時高效。
1.學生的心智能力差異
由于學生成長的環(huán)境不同,因此學生間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都存在差異。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在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的同時,注重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學生的智力水平高了,學習能力強了,教師教學就省時省力,教學效率也就自然高。
2.學生自身擁有知識基礎的差異
知識是能力形成的基礎,能力是獲取知識的保障。學生的成長的環(huán)境不同,家庭教育重視程度,會影響學生自身知識面和閱歷。初三學生是第一次學習化學,這必然建立在一定基礎知識之上且與原有知識相聯(lián)系的。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知識面總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新知識的學習。知識面廣的同學,對新知識的學習,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學習效率必然更好。
3.學生學習興趣的差異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興趣濃的學生,主動學習強,學習效率高,成果顯著。學習興趣,單純依靠學生自身是不夠的,需要外力的助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和策略:既可以通過化學學科的特點,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情景,也可以通過風趣幽默的教學語言,借助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通過教師的鼓勵表揚,學生在展示自己才能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4.學生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的差異
行為養(yǎng)成習慣,習慣養(yǎng)成態(tài)度,態(tài)度決定結果。好習慣可以使人受益終生。課堂上,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tài)度,專心致志地聽講,認認真真地思索,不懂的問題及時發(fā)問;課堂外,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按時預習,做好學習新課的準備;學生學習是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的程度是比較高的。作為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該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把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作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對學生一生負責的高度來抓,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作出成效。
三、關于其他外部影響教學效率的因素
課堂教學是多個環(huán)節(jié)組合的綜合表現(xiàn)體,課堂教學中的教師是實現(xiàn)有效教學的決定性因素。然而,教學過程過程我們依然不能忽視一些其他因素。
1.學校班級教學管理制度
目前有的學校進行分層次教學,這樣有利于保證優(yōu)生的成績,但會犧牲部分中后進生為代價。這樣,后進學生自然會產生被放棄的情緒,而任課的老師教學熱情和干勁往往也大打折扣,會抱著得過且過的心理教學,因此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學生在校學習的日常作息安排,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每天安排的課時多,自習時間長,體育活動少,主科課時多,美術、音樂不開設,以及課程安排的順序等,都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情緒,進而影響學科課堂教學效果。
2.學生之間的關系和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會影響學習的效果
學生在和諧向上的班集體,充滿關愛、民主的家庭教育氛圍中,成長是健康的,學習是主動積極的,學習效率也必將是顯著的。
3.教材的難易程度、編排順序和呈現(xiàn)方式
化學教材是化學專家根據(jù)課程計劃和課程標準、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結合學科特點和知識結構,精心編寫的供學生學和教師教的主要憑借。由于學生的智力水平和閱歷不同,就同一教學內容來說,也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教學效率。
4.教學手段方面
地區(qū)性的差異,學校的教學設備,會造成教師教學手段有著較大的差異。傳統(tǒng)的教學是以課本、黑板、粉筆、實驗儀器為教具,一些落后地區(qū)的鄉(xiāng)村學校對于化學教學,許多學校根本沒法開展學生實驗,甚至教師的演示實驗也不能全部展示。而多媒體教學,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廣度大,知識含量大,獲取知識的途徑多,克服傳統(tǒng)教學的不足,使部分教學內容,形象直觀、省時高效。
總之,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諸多因素,在課堂教學中都發(fā)揮著各自的作用。在化學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克服其中的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善教,學生樂學,加強師生互動的頻率,用好教材,充分發(fā)揮教學手段的輔助作用,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才能打造出高效、高質的課堂,讓學生掌握終身學習化學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11月
[2]何夕林,對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7年第6期
[3]陳曉曄,新課程理念下化學課堂教學的轉變,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7年第4期
[4]郭亨杰主編,《心理學》——學習與應用,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