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042-01
隨文識字,強調(diào)“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注重將生字的識記書寫、詞語的理解運用、課文的感悟體驗有機整合。那么,是否每一個漢字都隨著課文學習隨機出現(xiàn)呢?答案是否定的。筆者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漢字要根據(jù)課文的學習在恰當?shù)臅r機巧妙出示,會起到既熟記了生字,又促進了課文朗讀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課前游戲時適時識字。
有的生字在課題里面,如果預設到學生讀課題時會感到困難的話,就可以巧妙的把這個生字融入課前游戲里,學生在快樂的游戲里,不知不覺就記住了這個字。
例:人教版教材二年級下冊《數(shù)星星的孩子》課題中多音字“數(shù)”的教學就融入了有趣的課前游戲中。
師:小朋友,咱們做個游戲,我說1,你說2,我說3,你說4,看誰能跟得上好嗎?師在說的時候先是慢的,速度漸漸變快。學生會覺得簡單而有意思。
師:剛才我們玩的叫什么游戲?
生:數(shù)數(shù)游戲。
師:板書“數(shù)數(shù)”,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生:發(fā)現(xiàn)“數(shù)”是多音字。
師表揚學生有一雙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出示字音學習。
通過這樣的游戲訓練,接下來在朗讀課題《數(shù)星星的孩子》和讀課文第一句話“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shù)珍珠撒在碧玉盤里。”學生基本就不會讀錯了。
二、導入課題時適時識字。
有的生字在課題里面,就可以借助導入新課,板書課題時進行識記。
例:人教版教材二年級下冊《郵票齒孔的故事》中學習“齒”字。欣賞郵票,質(zhì)疑導入:剛才我們欣賞了郵票,我們知道了郵票不僅是郵資已付的象征,還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書呢。請大家來看,這是世界上第一枚郵票:黑便士郵票,這是我們通常使用的郵票,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兩枚郵票,從外形上看,它們有什么不一樣?齒孔。(放大:凹進去的為孔,突出的部分像牙齒,所以被稱為齒孔。)識記“齒”字。出示甲骨文“齒”字: 。師:小朋友,你看哪里最像牙齒?學生會說下框里的人字最像牙齒。師總結(jié):是呀,我們的古人就是根據(jù)牙齒的樣子造了“齒”字。我們的漢字多么有意思呀。
引導學生對比質(zhì)疑:為什么有的郵票帶有齒孔,有的沒有齒孔呢?是啊,說起郵票的齒孔啊,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板題。
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通過有齒孔的現(xiàn)代郵票和沒有齒孔的最早的郵票的對比觀察,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進而激發(fā)他們自己去讀課文解決問題的興趣,由“齒孔”引出“齒”字的學習,自然而然,又加深了對于“齒孔”一詞的理解??芍^是課未始而趣味生,以“疑”激趣,趣味更濃。
三、理解課文前適時出示。
有的生字在學習課文前出示,會有效的促進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課文理解了,自然就會讀得入情入境。
例:人教版教材二年級下冊《雷雨》一課中“壓”字學習,我分了一下三個層次來進行。先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再理解為什么說烏云會壓下來?是因為烏云黑沉沉地,像要壓下來。最后通過看黑沉沉的烏云圖片這種更直觀的方式,就能讓學生如身臨其境,就能入情入境的讀出滿天烏云壓下來的感覺了。
1.學習生字“壓”,我們怎么記住它?
⑴猜字謎:寶貝土里藏,工廠在上方。⑵做動作。生用雙手做向下壓的動作,體會到“壓”是需要用力的。
2.理解“壓”,促進讀。
烏云會壓嗎?為什么說它壓下來呢?是因為烏云滿天,黑沉沉地像要壓下來。誰能讀得讓我們感覺到這滿天黑沉沉的烏云呢?
3.看畫面,融入讀。出示課件:黑沉沉的烏云圖片,并伴有緊迫、壓抑感的音樂。學生在看了烏云的圖片后,對這一句有了更感性的認識,因而讀出了滿天烏云壓下來的感覺。
四、理解課文時適時出示。
更多的時候,識記生字與理解課文是交叉在一起的,識字與學文共同推進,互相促進。識字,更好的促進了理解課文;理解了課文,又有助于學生對字音的鞏固、字形的識記和字義的理解。
例:人教版教材二年級下冊《郵票齒孔的故事》中的教學片斷。
1.出示“用它打過孔的整張郵票……仍然在使用郵票打孔機?!闭埿∨笥言僮x這句話,想一想從哪里看出現(xiàn)在的郵票使用起來很方便?
⑴學習“撕”字。出示郵票:誰想來體驗一下撕郵票的感覺?指生來撕郵票體會方便。這位同學剛才用什么來撕?手。所以帶有“扌”。右半部分也念“斯”,還是個形聲字呢。
⑵學習“便”字。這樣的郵票使用起來真方便,出示“方便”,怎么記住呢?編順口溜:有人更方便。
2.最早的郵票呢,使用起來有這么方便嗎?出示第一段,生讀:不方便,一枚枚郵票連在一起,使用的時候得用小刀裁開。
⑴學習“枚”字。一枚枚郵票連在一起,使用的時候很不方便。你還知道一枚什么?出示詞卡:一枚郵票 硬幣 獎章 別針, 看來一枚是說比較小,比較精致的東西。
⑵學習“裁”字,誰想來體會一下裁郵票的感覺?體會其不方便,“裁”和什么有關?看在這個字的左下角有個什么字?衣,我們的漂亮衣服需要剪裁,它和我們學過的哪個字很像?“載”“栽”。編兒歌識記:衣服巧手剪裁,小樹大家來栽,有車把貨運載。
3.看,沒有齒孔的郵票使用起來多不方便呀,是誰發(fā)明了帶齒孔的郵票呢?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小故事吧,請小朋友默讀課文的2-4自然段,并把你讀明白的地方畫下來。
交流:知道了什么?板書:倫敦 阿切爾
酒館 一位先生
以上教學片斷通過對比來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先讓學生體會有齒孔的郵票使用起來多么方便,隨機識記了生字“撕”“便”。然后讓學生通過裁沒有齒孔的黑便士郵票體會到不方便,識記了生字“枚”“裁”字。又用“沒有齒孔的郵票使用起來多不方便呀,是誰發(fā)明了帶齒孔的郵票呢?”這一問題來激趣引導學生讀全文,找答案。學生可以說生字識得輕松,而且促進了對課文的理解。
五、學習課文后適時出示。
有的生字在學習課文前出示,可能學生不理解,不利于識記。而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來識記生字,則顯得水到渠成。
例:人教版教材二年級下冊《郵票齒孔的故事》中的教學片斷。1、學習“仍”字。5年過去了,郵票打孔機還在用嗎?10過去了,還在用嗎?100多年后的今天,還在用嗎?直到現(xiàn)在,還在用,這就叫“仍然”在使用。“仍”字怎么記?引導學生自己編兒歌“有手就能扔,有女就念奶,有人仍然在?!?/p>
2.160年前的發(fā)明,一直用到了今天,我想你一定想來夸夸阿切爾吧?看來發(fā)明并不神秘,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動腦思考,并堅持研究,每個人都會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機會。
這一環(huán)節(jié)“仍”字的學習,既讓學生理解了什么是“仍然”在使用,又在理解的基礎上識記了生字,而且通過編兒歌識記的辦法,又鞏固了原來學過的形近字??芍^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