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瘢痕子宮是目前婦科臨床上的一種較為常見的剖宮產后遺癥,它對婦女的再次妊娠分娩存在較大的影響和阻礙。特別是在再次剖宮產時,其切口位置的選擇、治療情況會直接關系到產婦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必須要加強對瘢痕子宮產婦再次剖宮產時切口位置的選擇以及治療。
【關鍵詞】 瘢痕子宮;剖宮產;切口位置;治療體會
【中圖分類號】 R719.8 【文獻標識碼】 B
瘢痕子宮,主要指的是經剖宮產手術或其他婦科手術所造成的子宮[1]。瘢痕子宮婦女的再次妊娠,也稱為疤痕妊娠,英文縮寫為CSP(cesareanscarspregnancy)[2]。通常情況下,疤痕妊娠需要進行剖宮產手術,而由于瘢痕子宮的特殊性,導致對其切口位置的選擇和治療均具有嚴格的要求和規(guī)范。下面,本文就瘢痕子宮再次剖宮產的切口位置選擇情況以及臨床治療體會進行簡要的分析和探討。
1 切口位置選擇及手術操作
在對瘢痕子宮產婦進行再次剖宮產手術時,首先是對產婦進行常規(guī)性的術前準備,包括手術室準備、殺菌消毒、溫度護理、藥物準備等。在手術麻醉時,可以采用腰硬聯(lián)合麻醉或硬膜外麻醉。待麻醉確定成功后,按照皮膚結構組織順序(皮膚、皮下組織、前鞘)依次入刀切開,并在呈透亮狀的較高位置將腹膜層打開,而后將宮腔內的羊水完全吸出后再將胎兒取出。
1.1 切口位置選擇 在對瘢痕子宮產婦進行再次剖宮產時,其切口位置的選擇通常包括以下幾種類型,具體表現(xiàn)為:
1.1.1 子宮下段原切口處即將上次剖宮產的手術切口瘢痕處作為切口,將其瘢痕按縫合方向切開進入宮腔。
1.1.2 子宮下段原切口處的上方即在上次剖宮產手術切口瘢痕的上方選擇合適位置進行手術切口,而后進入宮腔。
1.1.3 子宮下段原切口處的下方即在上次剖宮產手術切口瘢痕的下方選擇合適位置進行手術切口,而后進入宮腔。
1.2 切口處理操作 在瘢痕子宮再次剖宮產的切口位置處理上,主要有兩種方法,即:
1.2.1 撕切法就是產科醫(yī)生在做完切口操作后,利用手術剪從食指和中指的中間處沿弧形方向向子宮宮腔的兩側剪開。
1.2.2 手撕法即是指產科醫(yī)生在做完切口操作后,單純利用手指的食指和中指將宮腔膜向兩側方向鈍性撕開。
2 不同切口位置處理對手術的影響
2.1 對產婦子宮的影響
2.1.1 切口位置不同的影響在子宮下段原瘢痕處進行切口,其瘢痕處的肌纖維發(fā)展不良,彈性較差,容易導致切口范圍的增大,子宮瘢痕部位的破裂;在子宮下段原瘢痕處上方進行切口,能夠有效避免子宮的粘連,是最佳的二次剖宮產切口位置;在子宮下段原瘢痕處下方進行切口,其宮體肌層較為菲薄,血管脆弱,容易出現(xiàn)裂傷等情況,影響子宮的收縮。
2.1.2 切口處理不同的影響采用撕切法進行再次剖宮產切口,不容易造成子宮的嚴重撕裂,有利于保護宮體周圍的內臟器官功能。這主要是因為產科醫(yī)生通過手術刀將子宮切開,能夠較為準確的控制其切開的長度、寬度、深度等,有效提高了剖宮產手術的準確性,從而最大可能的降低了對產婦子宮及周圍器官組織的損傷;采用手撕法進行再次剖宮產的切口操作,極容易造成子宮的嚴重撕裂,出現(xiàn)切口不規(guī)則撕裂或破裂至子宮頸,嚴重的甚至會造成膀胱的損傷,并且對宮體周圍的臟器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這主要是由于產婦的子宮肌壁具有一定的韌性,當產科醫(yī)生僅憑雙手力量進行鈍性撕扯時,不容易控制其撕扯的力度以及子宮裂開的方向、長度、深度等,極易造成撕裂過度問題,從而誤傷到子宮周圍的器官組織[3]。
2.2 對產婦產后出血的影響
2.2.1 切口位置不同的影響子宮下段原瘢痕處切口時,由于瘢痕處肌層組織極為薄弱,容易因切口裂開而傷及肌層內和周圍的血管,造成大出血;子宮下段原瘢痕處上方切口時,能夠降低產婦因子宮粘連帶來的損傷性出血,但當切口位置過高時,因肌層組織比較厚,在切開時就容易造成出血量的增多;子宮下段原瘢痕處下方切口時,這一位置的宮體結締組織較多,且肌層較薄,容易引起血管的破裂,降低子宮收縮的力度和效果,不僅會導致出血量的增多,還會影響到正常的分娩[4]。
2.2.2 切口處理不同的影響撕切法的術后出血率較低,據(jù)臨床研究統(tǒng)計顯示,一般在3%-4%左右。這是由于瘢痕子宮的下段伸展性較差,而用手術剪弧形剪開子宮,能夠保證切口兩側的整齊性和均勻性,有利于手術的縫合和切口愈合,確保血運的豐富,從而有效降低產后出血的發(fā)生,也極大的降低了產婦術后感染的風險;手撕法的術后出血率相對較高,據(jù)臨床研究統(tǒng)計顯示,一般在10%左右。這是由于手撕子宮切口會造成兩側撕裂組織的不規(guī)則,當胎兒娩出頭部時容易使這些不規(guī)則的切口出現(xiàn)延伸,導致切口范圍的增大,從而造成出血量的增多。同時,不規(guī)則的切口也不利于手術的縫合,導致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造成晚期產后出血的發(fā)生。
3 小結
瘢痕子宮婦女再次妊娠分娩的風險較大,常常出現(xiàn)子宮粘連、子宮感染、子宮損傷、切口愈合不良、產后出血等并發(fā)癥,對產婦的術后恢復造成極大的威脅和影響[5]。因此,在瘢痕子宮再次剖宮產的手術過程中,要根據(jù)產婦子宮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shù)那锌谖恢茫ㄒ话闶歉哂谠:矍锌谔幍倪m當位置),并盡可能的運用撕切法進行切口處理,從而最大的減少產婦的術中出血量,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更好的促進產婦的術后恢復,確保產婦的生命健康安全。
參考文獻
[1] 茍明麗.瘢痕子宮再次剖宮產切口位置選擇的手術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2,22(12):1027-1028.
[2] 陳誠,常青,王琳.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討[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04):531-532.
[3] 王蓉蓉.再次剖宮產子宮切口瘢痕處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06(11):1412-1413.
[4] 寧璇,寧歌,王麗麗.對二次剖宮產術產婦子宮下段橫切口位置的處理探討[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0,04(05):95-96.
[5] 陳文翠.剖宮產切口位置與術中出血的關系[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13(30):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