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探討中低位直腸癌全系膜切除及雙吻合器吻合術后吻合口瘺的原因及防治對策。方法 通過對2006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69例中低直腸癌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采用直腸全系膜切除及雙吻合器吻合術患者術后吻合口瘺發(fā)生率進行統(tǒng)計,并分析吻合口瘺發(fā)生原因。結果 術后4例患者出現吻合口瘺,發(fā)生率為5.79%,吻合口瘺發(fā)生時間為4d-9d,平均時間為(6.91±1.54)d。結論 吻合口瘺為中低位直腸癌全系膜切除及雙吻合器吻合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通過術前評估,術中細致操作,預防性造瘺和圍手術的合理護理是降低吻合口瘺的關鍵,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降低吻合口瘺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臨床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低位直腸癌;吻合口瘺;原因;防治方案
【中圖分類號】 R735.3+7 【文獻標識碼】 A
直腸癌為臨床較為常見疾病,其發(fā)病率約占大腸癌發(fā)生率的60%,其中中低位直腸癌發(fā)生率約為直腸癌的70%,因中低位直腸癌生理學的特殊性,導致其發(fā)生吻合口瘺的概率明顯增加[1]。全系膜直腸切除術在臨床已經得到廣泛應用,其可保留直腸癌患者肛門,同時可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本文通過對我院收治69例中低直腸癌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討論中低位直腸癌全系膜切除及雙吻合器吻合術后吻合口瘺的原因及防治對策,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06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69例中低直腸癌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29例,年齡為24歲至87歲,平均年齡為(52.79±4.16)歲,按照TNM分期劃分:Ⅰ期患者24例,Ⅱ期患者16例,Ⅲ期患者29例,按照組織學劃分,高分化腺癌患者16例,中分化腺癌患者19例,低分化腺癌患者14例,腺鱗癌患者11例,粘液腺癌患者9例。
1.2 方法 患者給予全身麻醉,取截石位,下腹常規(guī)切口,切開腹膜解剖腸系膜靜脈,在起始位置切斷并結扎。應用電刀分離肛提肌平面,手術中應保護盆腔內臟神經,剪開腹膜并反折,切斷兩側韌帶,經環(huán)形TME切除,在腫瘤4cm位置應用閉合器閉合,從肛門置入適宜的吻合器。將肛管插入吻合口上方,并固定于肛周皮膚,肛門排氣恢復即可拔管。
1.3 觀察指標 吻合口瘺診斷標準:1.經CT檢查可見吻合口周圍的腸壁不連續(xù);2.再次手術證實吻合口瘺;3.經消化道造影可觀察造影劑外漏或經引流管外流;4.骶前引流管中引流腸內容物。
2 結果
術后4例患者出現吻合口瘺,發(fā)生率為5.79%,吻合口瘺發(fā)生時間分別為4d 1例,6d 1例,7d 1例,9d 1例,吻合口瘺發(fā)生時間為4d-9d,平均時間為(6.91±1.54)d?;颊吲R床表現為里急后重,下腹持續(xù)疼痛,引流液含糞臭味。輔助檢查包括:術后持續(xù)高熱,血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增加,表現低蛋白血癥,造影劑經灌腸從吻合口外漏。
3 討論
中低位直腸癌臨床治療已經取得較大進展,但患者術后易出現吻合口瘺,影響治療效果和患者的正常生活。吻合方面口瘺防治應注意一下幾個方面[2-4]:1.因吻合口近遠端血運障礙導致吻合口血供不足,術后1周內出現吻合口瘺多是因血運障礙導致。在手術過程中過度應用電凝燒灼傷止血,引發(fā)低位直腸微血管受到損害進而導致血運障礙產生吻合口瘺。在手術過程中應仔細檢查是否出現近端直腸和系膜的扭轉。2.吻合張口過大,因手術切除后遠端直腸,使其耐受力下降,引發(fā)吻合口瘺。在吻合過程中應游離結腸脾曲,保證結腸有足夠的距離,使吻合口張力下降,降低吻合口瘺的發(fā)生率。3.男性患者吻合口瘺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女性患者,這是由于男性骨盆相對狹窄,骨盆腔深,不能獲得良好的視野,在手術過程中未能按照解剖順序進行腫瘤切除術。4.腫瘤同肛緣距離也是影響吻合口瘺發(fā)生率的重要因素,腫瘤位置偏度,直腸游離范圍隨之增加,同時提高手術難度,引發(fā)吻合口血供不良,降低患者的局部愈合能力,提高感染概率,易引發(fā)吻合口瘺。
在臨床實踐過程中患者出現吻合口瘺的治療方案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對引流通暢,身體狀況欠佳的患者可選擇保守治療。對術后易出現吻合口瘺的患者,術中可通過防止吻合口支撐置入雙套管降低吻合口瘺的發(fā)生率。對瘺口較大、出現早期吻合口瘺且全身炎癥反應較多的患者,可選擇暫時性橫結腸雙腔造口[5]。吻合口瘺患者經保守治療腹膜炎無局限趨勢的患者應采取橫結腸切口,避免嚴重并發(fā)癥。
綜上所述,中低位直腸癌全系膜切除及雙吻合器吻合術后吻合口瘺是因多種因素導致,因此應做好充分的圍術期準備,術中應用預防性造瘺,術后嚴密監(jiān)測,同時配合引流和營養(yǎng)支持等手段,降低吻合口瘺發(fā)生率,改善預后。
參考文獻
[1] 周燦,陳武科,何建軍,等.國內直腸癌術后吻合口瘺危險因素的Meta分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31(1):115-121.
[2] 李繼翔,李健寧,甄亞男.我國中下段直腸癌雙吻合器吻合術后并發(fā)癥薈萃分析[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0,23(1):62-64.
[3] 林廣榮,陳維榮.直腸癌全系膜切除術后吻合口瘺危險因素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10,16(6):887-890.
[4] 楊劍波.直腸癌全系膜切除術后吻合口瘺危險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10(21):155-156.
[5] 王炳舉,劉彬,孫成崗,等.直腸癌全系膜切除術后吻合口漏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4,21(3):27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