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可以從“生活化”的角度來優(yōu)化作文語言的教學,這樣才能涌現(xiàn)出一篇篇有血有肉、有個性、有生命力的文章來。
關(guān)鍵詞:語言;生活化;個性
但丁說過:“語言作為工具,對于我們的重要,正如駿馬對于騎士的重要?!边@個比喻十分精當?shù)卣f明了語言同作文之間的關(guān)系。教師可以從“生活化”的角度來優(yōu)化作文語言的教學,試圖“立足生活,張揚個性”,這樣才能涌現(xiàn)出一篇篇有血有肉、有個性、有生命力的文章來。
一、開掘生活語言,展現(xiàn)其本色
所謂“生活語言”,就是學生在社會生活過程中所習得的語言,處于一種自然狀態(tài)的語言。由于它來源于生活,因而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反映了生活的多彩畫面,表現(xiàn)了生活的原汁原味。開掘?qū)W生的生活語言,引導學生關(guān)注生活語言為我所用,這對豐富與發(fā)展學生的作文語言大有益處。
1.順暢生活語言的運用渠道。教師在鼓勵學生運用名家名篇中積累的好詞好句的同時,也應鼓勵學生運用從生活中所習得的語言,打消他們的思想顧慮。在命題方面,盡量命寬題、命生活題,使這些語言有用武之地。
2.開展活動引導關(guān)注語言現(xiàn)象。如,隨著電視節(jié)目的豐富,媒體廣告也呈鋪天蓋地之勢沖擊著人們的眼球。廣告語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進入了學生的生活。為此,班級開展了“走進廣告語”的綜合實踐活動,通過搜集、品評,明晰了廣告語的檔次,如“腸治久安”“默默無蚊”等諧音廣告語混淆視聽、得不償失,“今年過節(jié)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的自相矛盾、不知所謂,“好迪真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明白如話,卻又情真意切。在對大量的廣告語的評析、討論過程中,學生體會到了語言的嚴密性與凝練性,鍛煉了一雙鑒別生活語言的慧眼。通過活動,使隱性的生活語言,成為顯性的作文語言,增添了其作文的生動性與情趣性。
例如,一生在《記“跳蚤市場”》一文中,較多地采用了招徠語言,使文章增色不少,節(jié)選如下:
“小喇叭”一邊扯著嗓門吆喝著,一邊忙著打理生意:“哎,走過路過,不要錯過!一針一線手工縫制的坐墊,給你帶來舒適,給你帶來溫暖!喏,找你錢,走好……”隔壁的也不甘示弱,握著賀卡探著身子兜售起來:“小小賀卡寄深情,一元鈔票買兩張。價格不貴,意義不凡!買幾張去,送朋友帶去祝福,送老師帶去敬意……”一會兒工夫,攤位上早已是人頭攢動,生意興隆了。
3.善于記錄生活中的妙語佳言。生活中多的是活的語言教材,比如,形容人胖,“像個柴油筒”;形容人瘦,“肋排骨可以彈鋼琴”;形容一種小鯽魚,叫“豆瓣鯽魚”;形容一種小蝦,叫“糯米飯蝦”等等。人們用他們特有的視角和方式形象生動地描繪著他們眼中的事物。擇其精彩者記錄下來,日積月累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不僅在于學生記錄了生動的語言資料,更在于培養(yǎng)了他們關(guān)注生活的習慣。
二、引導自由表達,使作文成精神需要
學生有了鮮活而又豐富的個性化的生活體驗,并不就一定能寫出個性化的習作,這只是提供了一種基礎(chǔ)和可能。這時教師就要恰到好處地發(fā)揮主導作用,激起學生表達欲望,或一句鼓動人心的話語,或一個開放性的話題……
1.命題開放,每一個學生可以在主題活動的范圍內(nèi),根據(jù)捕捉自己的體驗和靈感自由命題。如,一次作文《 ,我對你說》,體裁不限。有的選擇了親人和熟悉的人,有的選擇了崇拜的人,有的選擇了喜歡的物,還有的更是奇思妙想,如一個長得胖胖的學生寫了《肥肉,我對你說》等。學生的習作情真意切,又各具靈性。
2.表達方式自由,童話作文并非是低年級學生的專利,書信之類的實用作文也并非是高年級所能,只求文通字順、真情實感。一次,在中年級的作文課上,教師指導學生寫《給 的一封信》。學生大談奇談,如《給天堂里媽媽的一封信》《給孫悟空的一封信》《給春姑娘的一封信》……學生的寫作興趣濃厚,寫作內(nèi)容生動富有個性。
3.自主評議,評改作文并非是教師的特權(quán),引導學生會用欣賞的目光去讀同學的習作,誠懇地與同伴修改自己或別人的習作。如學生在互評中,給同學的評語有:“鋼筆換了好幾支吧?這樣看起來很不美觀!”“結(jié)尾不生動,有走題現(xiàn)象,而且用詞重復。不過,我喜歡你寫的字?!薄@樣的評語更富有童趣和個性,更貼近于學生。教師要把評改作文的權(quán)利適當下放給學生。
在課程改革的環(huán)境中,教師關(guān)注學生的作文語言,遵循學生語言習得規(guī)律進行研究與教學,必將有助于學生作文語言的提高。在作文教學中,要把發(fā)展學生的生活化作文語言作為先導、基礎(chǔ)、著眼點,提高生活教學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視作文活動是生活的重要組成,作文不再是枯燥乏味、脫離生活的,而是興趣盎然、充滿生機的,這也是我正在努力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韓清.新課標視野下《小學語文教學法》創(chuàng)新探討[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9).
[2]但丁.人生格言[M].甘肅人民出版社,1997.
作者簡介:翁煒娟,女,本科,就職于江蘇省蘇州市金閶實驗小學,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