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火熱的拍賣市場上,一些被歷史所遺忘的畫家,往往會在一夜之間創(chuàng)造出高價,漸漸地成為了市場的寵兒。然而這并不是藝術品市場的泡沫,而只是其本身藝術價值的合理回歸,并且還會有著巨大的上升潛力,這是一種正常的市場現(xiàn)象。如民國時期在京城畫壇上與蕭俊賢、蕭謙中有“二蕭一胡”之稱的胡佩衡,就是其中的典型人物。
在2014年的北京保利拍賣中,其《夏山云瀑》拍出了32.2萬元的高價,排在個人拍賣紀錄中第二位。從早年只是幾萬元出頭,到如今達到幾十萬元,已開始逐步走出價值洼地。
民國時聲名顯赫與藝術特色
胡佩衡幼年喪父,家庭靠糧店股份維持生計。七歲入私塾,后分別畢業(yè)于私立北京法政專門學校和新華專門鐵路學校。1918年,胡佩衡加入蔡元培創(chuàng)辦的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跟隨比利時畫家蓋大士學西畫,并學有所成,名播四方,一時間各所大學紛紛發(fā)出邀請。1919年被聘為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并主編《繪學雜志》。兩年后,年輕的胡佩衡又被聘請為“造型美術研究所”導師。同一年,金城、周肇祥等在北京創(chuàng)辦中國畫學研究會,胡佩衡成為第一批研究員,在金城等的指導下進一步學習傳統(tǒng)繪畫,后相繼升為該會助教、評議,并創(chuàng)辦了“中國山水畫函授學社”。1927年主編《湖社月刊》,其后任北京師范圖畫教員及華北大學藝術部教授,同時兼任湖社畫會評議。上世紀40年代曾任北平藝專教授、北師大講師,舉辦國畫函授班。
縱觀胡氏的經(jīng)歷,他之所以能如此受到重用,并被多次聘用,在于其在當時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實際上,胡氏在民國初期可謂是紅遍整個京城。但這不是偶然的,他之所以能名聲大噪,源于其高超的藝術水平和深厚的國學功底。胡佩衡幼喜繪事,早年得山水畫家李靜齋指點,臨摹了大量明清繪畫。在學習繪畫的同時也喜交往,二十歲后開始與北京名畫家如姜穎生、林琴南、金城、陳師曾、陳半丁、蕭謙中相往來,并得到他們的指導,使其藝術逐步走向成熟。
對藝術創(chuàng)作思想而言,胡氏主張自創(chuàng)一格的創(chuàng)新精神。但十分注重吸取傳統(tǒng),并深入臨摹前人的作品。他在《冷庵畫旨》中說:“今之人不知途徑,或?qū)D∫患遥桓易兓驙幧锌窆肿匝P缕嫔踔亮暜嫈?shù)十年。”對于臨古,胡氏還是以學“南宗”一系,無論是黃公望、王蒙,亦或是沈周、文徵明甚至“四王”,他都有所涉獵。對傳統(tǒng)諸家畫藝融會貫通,最終形成了自家面貌。但胡氏并不滿足于古人對于氣韻的過度闡釋,提出了雄厚氣、蒼潤氣、靈爽氣、淡寂氣和清秀氣五種“雅氣”。和與之相對的霸悍氣、市井氣、板滯氣、污瘴氣與草率氣五種“俗氣”。他的見解是具體化、體驗性的,而非理論與實踐相脫節(jié)的空談。
1930年前后,胡佩衡的畫風漸趨成熟,在繼續(xù)鉆研傳統(tǒng)的同時,獨立創(chuàng)作日漸增多,藝術個性也呈現(xiàn)出來。作品多濕筆,結(jié)構(gòu)有繁有簡。且常用潑墨,筆線以粗壯、潑辣奔放為宗,可以看出沈周和石濤對他個人畫風的影響。如其早期摹古之作的臨石濤的《溪山無盡圖卷》與《山水冊》等。前者墨色淋漓,后者筆力雄壯。
雖然如此,但他能夠兼容中西繪畫,從不拘于一家一派。之后又在傳統(tǒng)中國畫轉(zhuǎn)型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重新提倡以古法寫生,尋求畫風轉(zhuǎn)變,表現(xiàn)出了可貴的藝術探索精神。
胡氏的山水畫功力深厚,意境深遠,格調(diào)高雅,富有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晚年更達爐火純青之境,氣勢雍容大度,筆墨淋漓酣暢,并力矯積習,用新的筆墨描繪欣欣向榮的大好河山,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此外,胡氏也擅長畫花鳥,其花鳥畫主要是學齊白石的老辣和吳昌碩的蒼渾。胡佩衡花鳥畫的手法多變,在當時是較出色的一家,其畫居于能品和妙品之間。
然胡氏的成就遠不止于山水畫創(chuàng)作。他博識多能,精鑒賞擅詩文,并且著述頗豐。先后編寫過《我怎樣學山水畫》、《齊白石畫法與欣賞》、《冷庵畫旨》、《畫扇叢談》等。這些著作以學畫青年為主要對象,融畫譜、美術史知識、傳統(tǒng)畫論為一體,文圖結(jié)合,深入淺出,可讀可臨,是一種新型的綜合性普及讀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出版后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
除了以上之外,對于在中國畫教育上,他既主張保留中國畫的傳統(tǒng)教學體制,又不拒斥西學,不盲目迷信傳統(tǒng)的程式化規(guī)范,對于20世紀20年代如火如荼的西學大潮也不忘情追隨。從某種角度上,他畫中的雍容雅秀之氣,文章中溫和而理性的風格,都是這種“新”與“舊”相互交融的獨特結(jié)果??梢哉f胡氏在美術教育和編輯出版領域也卓有貢獻,在中國書畫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同時胡佩衡也是齊白石的忘年交。1928年出版的第一本齊白石畫冊,就是胡佩衡編輯的,他在《序言》中稱贊齊白石“性爽直,喜任俠,有古烈士風”、“作品之意境深刻而新穎”。胡佩衡曾借助自己的影響力,不遺余力推介研究齊白石的藝術,齊白石則將其藝術傳授胡佩衡之子胡橐,以涌泉相報知遇之恩,為畫史留下了一段佳話。這些也都無形當中增強了其藝術的影響力。
繪畫價值今如何
胡佩衡在民國時期的山水畫壇享有較高的聲譽,但其作品確屬低位板塊,價值與價格相對背離。價雖不高,但目前看其作品的市場行情正日益凸顯出來,呈現(xiàn)明顯的上揚態(tài)勢。
事實上,上世紀90年代,胡氏并不被人所熟知,名聲被埋沒,上拍的數(shù)量也不太多,價格也沒有超過十萬元。如在1994年,中國嘉德上拍胡佩衡精心之作《青綠山水》以5.5萬元成交。1996年其《山水》、《林外煙林》在中國嘉德拍賣會上分別以1.5萬元和1.8萬元成交。這種價格在當時來講并不高。
至21世紀初,藏家開始關注未受重視但藝術水平較高的畫家,胡佩衡開始被人發(fā)現(xiàn),其作品價格略有上升,但大多是在1—5萬元之間。如2001年其《山水》在嘉德曾以3.85萬元成交;2002年精品《秋葉丹黃艷過花》在翰海以4.62萬元成交;2004年北京華辰春拍,胡佩衡的《擬松雪老人》以5.28萬元成交。讓人驚訝的是,同年5月的中國嘉德春拍,其一幅并不顯眼的《秋巖飛瀑圖》,最終卻以8.8萬元人民幣成交,創(chuàng)造了他個人最高成交紀錄。說明胡氏作品開始受到藏家的肯定和歡迎。從以上這些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其價格還較低,一般也只有幾萬元,這與他本身的價值存在嚴重不符的狀況。
近些年來,隨著藝術品市場的繁榮,胡佩衡書畫作品的價格上漲幅度較快。2008年,他的《韶山》在北京榮寶拍出了6.72萬元。2009年終于突破了十萬元大關,其精品巨作《漓江草坪鄉(xiāng)》在中國嘉德以29.12萬元高價落槌。然而這并不是最高價格。胡氏的最高價是在2012年創(chuàng)造的,他的《漓江》拍出了34.5萬元,創(chuàng)造了其個人最新的拍賣紀錄。而在今年,他尺幅并不大的《長青》在北京保利也以13.8萬元成交。
如今,胡氏書畫作品已成為各大拍賣行的固定拍品。每幅的均價在4-8萬元之間,但還尚處于三流畫家的價位區(qū)間,具有較強的升值空間。
總體而言,就成交情況來看,市場正在吸納胡佩衡的作品,行情穩(wěn)中有升,其精品越加受到追捧,也容易創(chuàng)造出高價。相對而言,胡佩衡青綠山水在其個人作品中價格最高。畫風蒼古,著色厚重濃烈,師古法而有創(chuàng)意。但另一現(xiàn)象也不可忽視,就是胡氏的市場流通缺乏精品。他的社會地位決定了其即興之作很多,流傳到市場上的精品不太多。據(jù)收藏界資深前輩透露,流傳有序的精品只要被藏家收入囊中,便不會輕易再使其在市場上進行二次流通,這也導致了胡氏作品市場流通相對較少,精品更加難尋。
另據(jù)雅昌網(wǎng)藝術市場監(jiān)測中心顯示,自新世紀初以來,各拍賣公司共上拍胡佩衡639件作品,成交429件,成交比率為 67% ,總成交價格為 2011.3萬元。畫價每平尺已從2001年的3000元上升至2012年達到最高頂?shù)?.3萬元,之后略有下降,至2014年的近1.7萬元。
縱觀近幾年的藝術市場表現(xiàn),胡氏的市場價格還有待提升,雖然沒有太高的價格產(chǎn)生,但是總的行情是呈穩(wěn)中有升的趨勢。其作品的升值空間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們對其作品的市場前景充滿信心。
遠落后于京津畫派的其他畫家
為了更好地說明胡佩衡的市場行情,我們不如把他置于整個同時期“京津畫派”眾多畫家的市場當中來進行參照和對比,這樣才能較為直觀地管窺其市場的價位所處的水平。
京津畫派領軍人物近年來上揚明顯,成為拍賣市場的風向標。2010年嘉德秋拍,李可染的《長征》以1.07億元成交;同年翰海秋拍,徐悲鴻的《巴人汲水圖》拍出了1.71億元的高價,京津畫派從此進入“億元時代”。2011年保利秋拍,徐悲鴻的《九州無事樂耕耘》以2.66億元再次刷新紀錄;而在嘉德春拍中,齊白石的《松柏高立圖》以4.25億元天價創(chuàng)造了近現(xiàn)代書畫拍賣紀錄;另一幅《山水冊》也在嘉德秋拍出1.94億元。2012年北京保利春拍,李可染扛起大旗,其《萬山紅遍》以2.93億元高價拍出。從中看出,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三巨頭”在拍場已成了高價的代名詞。
隨著這三位大師畫家不斷攀高,打開了整個“京津畫派”的上漲空間,于是又帶動其市場價格走高,尤其是陳少梅最為突出,市場價格不斷突破,從幾千元到上百萬元,甚至超過了“大師”們的價格。在今年嘉德春拍上,陳少梅1945年作《西園雅集圖》以2127.5萬元成交,創(chuàng)造了畫家作品拍賣價格新紀錄。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像陳少梅一樣幸運,一些“京津畫派”的二、三線大師和名家包括本文所述的胡佩衡及溥儒、李苦禪、吳作人、葉淺予、于非闇等畫家的價位目前還明顯偏低。如吳作人的畫作,尤其是駱駝、牦牛之類的題材也大部分還在百萬元以下,李苦禪的精品也在百萬元左右,葉淺予的舞蹈人物大多幾十萬元,于非闇的工筆花卉也不過三五十萬元。而胡佩衡的作品均價更是只有幾萬元上下,未來補漲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