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食品添加劑在種類方面十分繁多,在人類身體健康及基本安全等方面都起著直接關系,已經成為食品工業(yè)中必不可少的組成要素,對于食品工業(yè)良性發(fā)展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升食品整體營養(yǎng)價值。鑒于此,文章以此作為主要視角與研究對象,通過分析食品添加劑基本類型,并在此基礎之上詳細介紹食品添加劑在肉制品加工中的應用策略,期待可以成為相關人士學習和參考的重要指標,從而不斷提高國內肉制品加工環(huán)節(jié)的整體質量,為居民提供安全、可靠的肉制品。
關鍵詞:食品添加劑 肉制品 加工 應用
中圖分類號:TS20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336(2014)22-0055-02
1 前言
近年來,食品安全已經成為人們高度關注的課題,同時也與人類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影響?;谌庵破芳庸ざ?,為了改善其品質和保證色香味,國家允許國內肉制品加工中合理應用食品添加劑。人們的整體消費水平以及生活水平正呈現出逐年上升趨勢,對于肉制品基本需求量不斷增加的同時,對于其品質也提出了較高要求,因此無毒、無污染、天然以及安全類食品添加劑必然會成為主要研發(fā)對象。
2 食品添加劑基本類型
以食品添加劑基本功能的不同,可以將其劃分成四種不同類型。其一,為了改善食品品種所添加的食品添加劑,具體包括疏松機、色素、甜味劑、香料、增味劑以及漂白劑等。其二,為了避免食品腐敗及變質所添加的食品添加劑,具體包括防腐劑、抗氧化劑等。其三,為了提升加工程序的便捷性所添加的食品添加劑,具體包括消泡劑、穩(wěn)定劑以及乳化劑等。其四,為了提升營養(yǎng)價值所添加的食品添加劑,具體包括礦物質、維生素以及氨基酸等。基于肉制品而言,其常用食品添加劑有著色劑、水分保持劑、發(fā)色劑、防腐劑、發(fā)色助劑、抗氧化劑以及增稠劑等[1]。本文將重點介紹水分保持劑、發(fā)色劑、防腐劑和發(fā)色助劑在肉制品加工中的應用程序。
3 食品添加劑在肉制品加工中的應用
3.1 發(fā)色劑在肉制品加工中的應用
發(fā)色劑通常情況下為無色物質,和食物原料進行結合之后,對于食物內色素起著固定作用,促使食物達到發(fā)色的效果。肉制品加工中普遍使用的發(fā)色劑為NaNO2及硝酸鹽,受脫氮菌的直接影響,硝酸鹽會還原成NaNO2,而NaNO2和肉制品中乳酸發(fā)生作用之后,經過復分解以后會形成HNO2。一般而言,HNO2缺乏穩(wěn)定性,經過分解之后,會直接形成HNO3與氧化氮。其中,氧化氮和肉制品內肌紅蛋白相結合之后,會生成MbNO,而肉制品會呈現出玫瑰紅色。同時,HNO2具有較強毒性,可以和胺類物質產生直接反應,并生成R2N-NO,具有較強的致癌作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明確要求肉制品加工中嚴格控制NaNO3及NaNO2使用量,通常禁止超過0.5k/kg,而NaNO2使用量則禁止超過0.15k/kg。此外,肉制品成品中NaNO2的殘留量禁止超過0.03k/kg。
3.2 發(fā)色助劑在肉制品加工中的應用
肉制品加工中普遍使用的食品發(fā)色助劑包括鈉鹽Vc及異Vc等。一般而言,發(fā)色助劑在肉制品加工中的應用,可以防止形成HNO3,通過對高價鐵離子進行還原之后,使之成為二價鐵離子,并以呈色物質展現出來。部分單體本身具備護色功效,可以進行單獨使用,但在使用環(huán)節(jié)應當保持用量的精準性,以防用量過低使肉制品無法達到護色效果,而用量過高則會使成本加大,還會對肉制品風味產生直接影響[2]。鑒于此,如果要提升肉制品整體護色效果,需要對多種護色單體進行復合使用,通過功能互補,有助于提升護色效率。
3.3 水分保持劑在肉制品加工中的應用
對肉制品基本質量進行評定時,保水性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指標,因此水分保持劑在肉制品加工中的應用具有可行性,其中尤以磷酸鹽最為常見。磷酸鹽在肉制品加工中的應用,有助于提升肉制品成品率、整體保水性以及凝膠強度,同時還能夠提升肉制品氫離子濃度指數,使肉制品離子強度得以有效提升。
磷酸鹽在肉制品加工中的應用以六偏磷酸鹽、焦磷酸鹽以及三聚磷酸鹽最為常見[3]。其中,焦磷酸鹽以及三聚磷酸鹽能夠對蛋白質中的電荷電勢進行直接改變,通過提升肉體系基本離子強度,確保其能夠偏離于等電點,促使各種電荷進行互相作用與排斥,并在蛋白質的各分子間形成巨大空間,有助于肉組織貯存更多水分。而六偏磷酸鹽可以對金屬離子進行螯合,使金屬離子和水之間的結合得到控制,以此方式提升肉制品整體保水性。多聚磷酸鹽在肉制品加工中的應用,可以有效控制肉內原汁的大量流失,在對肉制品整體持水性進行提升的基礎上,還有助于提升產品得率,使肉制品基本質構得以有效改善。
3.4 防腐劑在肉制品加工中的應用
通常情況之下,肉制品內包含著十分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同時其水分含量與蛋白質含量都非常高,因此在加工、存儲環(huán)節(jié)容易受到各種微生物的直接影響,導致其短時間內腐敗或者變質。鑒于此,防腐劑在肉制品加工中的應用具有顯著的現實意義。防腐劑對于微生物而言能夠起到抑制作用,以防食物迅速腐敗或者變質,有助于延長其保質期?;谌庵破芳庸きh(huán)節(jié)而言,常用防腐劑涉及到C143H230N42O37S7(乳酸鏈球菌肽)、2,4-己二烯酸清涼茶酸(山梨酸)、C4H6Na2O4(雙醋酸氫鈉)以及C8H8NaO4(脫氫醋酸鈉)等,其中尤以2,4-己二烯酸清涼茶酸最為常見[4]。較之C7H6O2而言,2,4-己二烯酸清涼茶酸在毒性、使用劑量、防腐功效等方面都存在著巨大優(yōu)勢,所以國家相關部門允許2,4-己二烯酸清涼茶酸在肉制品加工中進行合理利用,而C7H6O2在肉制品加工中卻被禁用,且2,4-己二烯酸清涼茶酸使用劑量的極限值應當控制在0.075g/kg以內。
C143H230N42O37S7(乳酸鏈球菌肽)本身屬于一種細菌素,在肉制品內可以直接取代硝酸鹽,不僅不會對肉制品成色、防腐效果等產生直接影響之外,還有助于控制硝酸鹽整體使用劑量,是節(jié)約成本的最佳選擇[5]。除此之外,隨著國內肉制品加工工藝的有序完善及發(fā)展,對防腐劑進行使用時,已經從單一使用逐漸過渡至混合使用模式,而其抑菌效果也更加突出。
4 結語
食品添加劑在肉制品加工中的應用體現出十分顯著的現實意義,兩者之間也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近年來,國內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大量新型食品添加劑,對于肉制品加工工藝而言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而肉制品加工產業(yè)的迅速發(fā)展也使食品添加劑領域得到有效發(fā)展。在此背景之下,需要相關部門與機構加大日常監(jiān)管力度,通過引進與研發(fā)各種信息技術,推動技術創(chuàng)新,在對各種標準體系進行改革與完善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起食品安全專項預警機制,從而確保國內肉制品加工領域得以良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湯明河.鹵肉制品中食品添加劑及非食品原料添加物快速檢測體系的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6(16):168-172.
[2]邢樹文,劉巧敏,陳曉端,徐丹丹.潮州市鹵肉制品亞硝酸鹽含量及殼聚糖在鹵肉制品加工中的應用[J].現代食品科技,2012,23(09):181-183.
[3]楊平,楊迎伍,陳偉,王國民,李正國.食品中4種致病微生物的多重PCR快速檢測技術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9(05):90-94.
[4]楊琴,胡國華,馬正智.海藻酸鈉的復合特性及其在肉制品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中國食品添加劑,2012,01(01):164-168.
[5]趙穎,臧明伍,馮偉,李路路,郝立靜,李雨林.模擬腌肉制品體系中亞硝酸鈉殘留量預測模型的建立[J].中國食品添加劑,2014,03(03):13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