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中醫(yī)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方法:選取141例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以中藥,針刺、推拿等傳統(tǒng)中醫(yī)配合治療。10次為1個療程,每做完1個療程休息2~3天,治療完3個療程后進行療效評估。結果:治愈76例,占53.9%;好轉52例,占36.9%;無效13例,占9.2%,總有效率90.8%。結論中藥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效果滿意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癥;針刺;推拿;中藥
【中圖分類號】
R4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161-01
筆者近年在臨床上采用中醫(yī)綜合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41例,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均為門診病人,男92例(軍隊人員44例),女49例(軍隊人員17例),年齡17~68歲,尤以25~45歲居多,病程最短者3天,最長者23年。被螺旋CT腰椎間盤掃描所證實為腰椎間盤突出,經(jīng)影像學及實驗室檢查排除結核、類風濕和腫瘤等疾病。
1.2 典型臨床表現(xiàn)為腰腿部疼痛反復發(fā)作,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動明顯受限,常在天氣變涼或受寒后疼痛加重。查體:腰椎棘突兩側壓痛明顯,下肢直腿抬高試驗陽性。
2 治療方法
先進行推拿治療,隨后進行針刺、艾灸、電針、TDP治療,再配中藥內(nèi)服。
2.1 推拿治療
2.1.1 推拿治療具有活血化瘀,舒經(jīng)通絡之功效,手法復位適用于初次發(fā)作,病程尚短或病程長但癥狀較輕的患者,以青壯年患者為宜。推拿手法禁忌證為:①中央型突出的患者。②骨質增生明顯或突出物有鈣化的患者。③病程長,多次手法治療效果不佳或反復發(fā)作的患者。
2.1.2 推拿方法
2.1.2.1 患者俯臥于治療床上,全身放松,醫(yī)者站于患側,用滾法、按揉法自上而下放松雙側豎脊肌及腰臀部肌肉。用拿、提、抖、揉法放松下肢肌肉,重點是大腿外側,小腿后外側肌群。用補法按揉雙側腎俞、腰陽關,用瀉法點揉患側秩邊、承扶、委中、承山、昆侖等穴。
2.1.2.2 斜扳腰椎:患者側臥位,近床面下肢伸直,另一肢屈膝,面下肢放于頸部,術者站于患者前面,一手抵住其肩前部,另一手抵住臀部,雙手同時向相反方向用力,依據(jù)患者突出部位的不同,調節(jié)雙手力度,使其著力點在相應椎間盤處重復3~5次,先扳患側,再扳健側,以椎體響者為佳,但也不要求每次都發(fā)出響聲。每次推拿治療時間約為25~30min。
2.2 針灸治療
2.2.1 取穴:環(huán)跳、陽陵泉、足三里、解溪、太沖、承扶、委中、承筋、昆侖,肝俞、腎俞、三陰交、太溪、懸鐘、腰椎旁及臀部的壓痛點(阿是穴),腰骶椎以雙側取穴為主,下肢以患側取穴為主。
2.2.2 治療:患者俯臥于治療床上,暴露針刺部位,局部常規(guī)消毒后垂直進針,刺入后使用平補平瀉手法,得氣后接上G6805針灸治療儀,采用疏密波電流,以局部肌肉出現(xiàn)節(jié)律性跳動,逐漸加大至患者能夠耐受為度;加神燈(TDP燈)局部照射,治療30min,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休息2~3天后繼續(xù)下1個療程。
2.2.3 灸法:在針柄上插約6分厚的清艾條,距皮膚1寸多,然后從艾條下方點燃。注意勿灼傷皮膚。
2.3 中藥治療
2.3.1 氣滯血瘀型:治以活血化瘀、舒筋止痛,方用桃紅四物湯加減。
2.3.2 肝腎虧損型:治以滋補肝腎、舒筋通絡,方用杜仲散加減。
2.3.3 風寒濕邪型,可選用獨活寄生湯加減。
3 結果
3.1 療效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發(fā)布的《中醫(yī)病癥療效標準》中的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標準。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腰部活動功能正常;好轉:腰腿痛減輕,腰部活動功能改善;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
3.2 治療結果: 治愈76例,占53.9%;好轉52例,占36.9%;無效13例,占9.2%,總有效率90.8%。
4 典型病例
張某,男,32歲,武警上尉軍官。初診日期:2014-3-5。主訴:腰痛伴左下肢牽扯痛5天?,F(xiàn)病史:腰腿部疼痛反復發(fā)作,并向左下肢放射,腰部活動明顯受限。查體:腰椎棘突側壓痛,下肢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螺旋CT腰椎間盤掃描示腰椎間盤突出。按上述方法治療一療程后,患者感癥狀明顯減輕,三個療程后,癥狀完全消失。隨訪三個月,未再發(fā)病。
5 體會
中醫(yī)學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屬“痹證”范疇。其病因主要有氣滯血瘀、肝腎虧虛及風寒濕邪侵襲三個方面,且三者常常相互夾雜、互為因果,只是在某一個病人或同一個病人不同病期以其中一個方面作為首發(fā)或主要病因而已。
5.1 氣滯血瘀 多于腰部勞累后因體位不正或扛抬重物,不慎致腰部用力不當,或跌仆外傷,腰脊閃挫受傷,致局部經(jīng)絡損傷,導致局部及至全身氣血阻滯不通,均可使瘀血留著腰部等部位,經(jīng)絡氣血閉阻而“不通則痛”?!毒霸廊珪ぱ础氛撌觯骸暗蛡凑?,此傷在筋骨而血脈凝滯?!?/p>
5.2 肝腎虧虛:多因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失養(yǎng)或年老體衰所致。后天失養(yǎng)包括房事不節(jié)、勞累太過及久病體虛等。上述因素均可導致腎精虧損、體弱身衰,筋骨失養(yǎng)而致腰腿疼痛、活動不利及麻木?!案沃鹘?,腎主骨”, 肝腎虧虛,不能濡養(yǎng)筋骨,故出現(xiàn)腰及下肢痿弱乏力。
5.3 風寒濕邪型:風寒濕邪也是腰椎間盤突出癥發(fā)病的重要原因?!端貑枴け哉摗分杏小帮L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由于風、寒、濕等外邪侵襲人體,閉阻經(jīng)絡,氣血運行不暢,導致肌肉、筋骨、關節(jié)發(fā)生酸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fā)病是以肝腎虛損為本,跌仆閃挫及感受風寒濕等外邪為標,采用中醫(yī)傳統(tǒng)綜合療法能有效的治療該病癥且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