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觀察盆底肌訓練聯(lián)合電刺激對產后骨盆底功能的影響。方法:將120例住院初產婦,隨機分成觀察組(60例)和對照組(60例)。觀察組專人于產后盆底肌訓練聯(lián)合功能性電刺激,對照組給予普通宣教。兩組產婦分別于產后3月、6月隨訪,通過排尿狀況、盆底肌張力強度評分,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產后6個月性生活滿意度、尿墊試驗陽性率、盆底肌收縮力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后6個月尿失禁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產后12周治療組膀胱頸角度、膀胱頸旋轉角度小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產后12周治療組SUI、POP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盆底肌訓練聯(lián)合電刺激能有效的減少產后骨盆底功能障礙的發(fā)生。
關鍵詞:盆底肌;功能訓練;電刺激;產后
【中圖分類號】
R323.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055-01
分娩產婦常發(fā)生盆底器官脫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女性壓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為主要表現(xiàn)的骨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近年來,我們應用盆底肌訓練聯(lián)合電刺激對120例分娩產婦進行骨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防治, 取得了較好療效, 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住院的120例住院自然分娩初產婦,年齡22~38歲,孕周36+~42周;一般情況良好,無神經肌肉病變,無泌尿系生殖系手術史;均為初產婦,自然分娩;分娩單胎嬰兒。隨機分為觀察組60例,孕周(39.3±2.6)周,新生兒體重(3361.75±245.40)g;對照組60例,孕周(39.4±2.5)周,新生兒體重(3372.05±235.35)g。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進行一般健康教育,集中講解妊娠、分娩對盆底肌功能的影響, 產后進行盆底肌功能訓練的方法,告知產褥期進行盆底肌功能訓練的重要性,發(fā)放產婦健康教育資料。觀察組: ①實施專人一對一的健康教育及盆底肌功能訓練指導, 介紹盆底肌功能訓練的目的、方法、產后開始訓練的時間及需要注意的問題,取得入選產婦的配合。盆底肌訓練方法:產婦取平臥位,雙腿屈曲稍分開,吸氣時盡力收縮肛門持續(xù)6~8s,呼氣時放松,間隔5~10s 重復上述動作,連續(xù)做20min,反復練習直至掌握,避免腿部及臀部肌肉的參與。每日2次,8周為1個療程。②產后42天,惡露干凈后行低頻電刺激治療,采用低頻神經肌肉刺激治療儀(廣州杉山公司)。產婦取平臥位,選用陰道電極置于陰道內,刺激電流強度由0mA開始逐漸增加至30~60mA,以產婦自覺盆底肌肉有收縮但無不舒適感為限。取生物反饋模式時根據(jù)治療儀顯示器圖示對患者自動收縮方法及強度進行指導及判斷,刺激與反饋交替進行,治療持續(xù)時間為20~30min。電刺激最短療程為10次,故本研究預定療程為每周2次,共5周。
1.3 觀察方法
1.3.1 產后12周時分別進行: ①POP-Q評分。②尿墊試驗。③超聲檢測殘余尿量。④會陰超聲測量膀胱頸角度和膀胱頸旋轉角度。
1.3.2 兩組孕產婦于產后6個月隨訪,評價進行盆底肌功能訓練的效果。通過問卷調查性生活滿意度、尿墊試驗(評判標準>2g提示漏尿的存在)和對盆底肌收縮力強度進行評分[1] (Oxford SeMe,評分標準0-5分)。
1.4 診斷及評價標準 根據(jù)臨床癥狀及護墊實驗診斷SUI,根據(jù)殘余尿結果排除充溢性尿失禁。根據(jù)POP-Q評分診斷POP[2]。檢查方法POP-Q評分: 參照2004年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出版的第6版《婦產科學》標準。尿墊試驗: 參照國際尿失禁協(xié)會推薦的1h尿墊試驗。會陰超聲檢查: 患者自覺尿意時,取膀胱截石位,將腹部探頭外覆一次性薄膜手套,探頭表面涂以中性耦合劑,分開大陰唇,上緣緊貼恥骨聯(lián)合下緣,矢狀切面檢查。分別在安靜狀態(tài)下和屏氣用力動作時顯示恥骨聯(lián)合、膀胱及尿道。將兩種狀態(tài)下的圖像凍結,劃兩條線,一條從恥骨下緣至膀胱頸(尿道內口),另一條線即恥骨聯(lián)合中線。兩條線之間的角度,稱“膀胱角度”(正常<95°)。安靜狀態(tài)和屏氣用力動作時測量值的差值即為旋轉角度(正常<20°)。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所有數(shù)據(jù)納入SPSS15.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后6個月盆底肌功能訓練效果比較:見表1。觀察組與對照組產后6個月性生活滿意度、尿墊試驗陽性率、盆底肌收縮力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產后6個月尿失禁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生活質量較高。
表1 兩組產后6個月盆底肌功能訓練效果比較(例)
2.2 產后12周兩組SUI、POP發(fā)生率比較:見表2。產后12周治療組SUI、POP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但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產后12周2組膀胱頸角度、膀胱頸旋轉角度比較:見表3。產后12周治療組膀胱頸角度、膀胱頸旋轉角度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3 討論
分娩和產傷均可造成盆底肌損傷,可導致膀胱頸、尿道周圍結締組織松弛,神經傳導通路障礙,使尿道活動度較大,同時伴有盆底肌反射延遲,最終導致SUI的發(fā)生。陰道分娩的初產婦產后3個月內43.2%發(fā)生SUI[3]。分娩不僅直接導致會陰撕裂、肛提肌損傷,且牽拉、壓迫支配骨盆底支持組織的神經,導致骨盆底肌和尿道括約肌發(fā)生部分去神經損害,間接損害骨盆底組織的支持功能。此外,分娩還損傷了骨盆底筋膜和韌帶,導致組織不完全膠原纖維修復而影響其功能。這些支持功能的損害,在形態(tài)結構表現(xiàn)為骨盆底及膀胱、尿道的移動度增加[4]。這些都是引起產后骨盆底功能障礙發(fā)生的原因。另外,經會陰聲檢查和MR研究表明,盆底肌收縮可以導致膀胱尿道連接部上提,盆底肌收縮與控尿能力密切相關,盆底肌功能缺陷是尿失禁和子宮脫垂的重要原因[5]。產后進行盆底肌的康復訓練能有效預防尿失禁的發(fā)生和發(fā)展[6]。盆底肌鍛煉可使盆底神經改變、肌肉收縮力加強,為膀胱尿道提供結構支撐作用,同時增強尿道括約肌的力量[7-8]。用電流刺激盆底肌結構或其所支配的神經,可直接誘導治療性的反應或者調節(jié)下尿路功能的異常,具體表現(xiàn)為[9-10]:①加強會陰的強度,增加盆底肌訓練的效果;②抑制膀胱的過度活動;③刺激經陰部神經傳入纖維,通過神經元連接至骶髓逼尿肌肉核,抑制逼尿肌肉核興奮,再經盆神經至逼尿肌肉,抑制逼尿肌肉收縮。本研究得出的結果:盆底肌訓練聯(lián)合功能性電刺激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產后6個月性生活滿意度、尿墊試驗陽性率、盆底肌收縮力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后6個月尿失禁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明顯減少SUI和POP的發(fā)生,減少膀胱頸的移動角度, SUI發(fā)生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而盆底肌收縮力則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產后進行盆底肌訓練聯(lián)合功能性電刺激對產后盆底復健有良好的效果。
表2 產后12周兩組SUI、POP 發(fā)生例數(shù)及發(fā)生率(%)
表3 產后12周2組膀胱頸角度、膀胱頸旋轉角度情況比較(x±s)
參考文獻
[1] Laycock J, Haslam J. The rapeutic management of incontinence and pelvic pain[M]. London:Springer Vartag,2002:45~49
[2] Mouritsen L. Classification and evaluat ion of prolapse[J]. Best Prae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2005,19(6):895-911.
[3] Wilson PD, H erbison RM, Herberson GP. Obst et ric pract ice and the prevalence of urinary incontinen ce three months af ter delivery [J] . BrJ Obst et Gynaecol, 2006, 103:154-161.
[4] Emily S, LukaczMD, Jean M, et al. M ode of delivery, and pelvic floor disorders[J] . Obstet Gynecol, 2006,107:1253-1260.
[5] Kapoor DS, Thakar R, Su ltan AH1 Conb in ed urin ary and faecalincon tinence[J]. In turogynecol J Pelvic Floor Dysfunct,2005,16(4):321.
[6] 周衛(wèi)紅,吳二平,潘映紅.盆底肌功能訓練預防和治療產后尿失禁[J].中國婦幼保健,2007,22 (13):1768
[7] Pregazzi R, Sartore A, Troiano L,et al. Postpartum urinary symptoms: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Eur J Obstet Reprod Biol, 2002,103:179
[8] 張曉紅,王建六,崔恒,等.生物反饋盆底肌肉訓練治療女性壓力性尿失禁[J].中國婦產科臨床雜志,2004,(5):12-14.
[9] Weiss BD. Selecting medic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urinary incont inence[J].Am Fam Physician,2005,71(2):3151
[10] 王曉玉,羅新.盆底功能障礙的生物反饋治療和電刺激治療[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7)559-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