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著名文學家許地山先生的論文《陳那以前之因明》是中國近代因明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其在因明研究領域很有創(chuàng)見,尤其在因明義理方面。他指出古因明也有三支、分即現是名學上所謂連珠或三段論法,并對《方便心論》做了專題研究
關鍵詞 許地山 因明 三支 連珠 方便心論
許地山先生作為文學家廣為人知,但鮮有人了解這樣的一位文學家對于宗教比較學的精研。在因明的研究中,他系統(tǒng)批閱了因明諸論,并參考國外很多學者研究因明的論著,最后得心血之論《陳那以前之因明》(原名為《陳那以前中觀派與瑜伽派之因明》)?!蛾惸且郧爸杏^派與瑜伽派之因明》論文最初發(fā)表于《燕京學報》第9期第1745頁(1931年6月出版),后來被載于三本專著:第一,許地山著《道教、因明及其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6月出版)豍;第二,《古因明要解陳那以前中觀派與瑜伽派之因明》中華書局2006年出版豎;第三,老北大講義系列之《陳那以前之因明》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豏。另外在陳士強主編的《中國學術名著提要·宗教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年出版)中也收錄了該論文。可是許地山先生的因明成就似乎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
下面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評介許先生在因明義理方面的成果:
(一)指出古因明中也有三支。數論派的論式為:
宗:有勝
因:以見次第有壞相故
喻:如見樹皮知有樹心。
無著論師認為這是數論派私量所量,其實是沒有勝的??梢粤谐鰞蓚€論式:
其一為:
宗:無勝
因:見相壞故
喻:猶如兔角
其二為:
宗:有兔角
因:見相壞故
喻:如樹皮等
這樣來看,實際上是三支而不是五支。數論師以圣因為不生,常遍一切處,無著說勝既不生,當如石女兒,若如虛空遍一切處,則普遍的勝不能成立;若如涅槃的常住,則無物無體,也不能說為有或不有。這里無著則指明宗、因、喻三支。數論師在論式上去三支,實際為五分,不過特舉三支而已,恐怕合、結二支在宗、因、喻三支之外沒有獨立的價值,所以不被重視。自《瑜伽師地論》以來,佛教的論理有重置三支的傾向。但是釋剛曉對此一觀點似乎不太認同,在他的論文《關于因明的支分》中提出“不過,這個《〈壓服量論〉論科文注》是公元六百五十年的著作,其時去龍樹已遠,而陳那論師約生于400年,寂于480年,陳那系新因明既早已建立,所以也可能《〈壓服量論〉論科文注》的注者是用的陳那新因明的說法去解釋龍樹原作的。根據這個說古因明就有三支的說法的根據不充分?!必S
(二)指出“分即現時名學上所謂連珠或三段論法”。在《中論》部分《回諍論》是龍樹批評尼也耶派足目所立的量論而創(chuàng)作的。主要觀點就是“量不是自己建立的,量能自建立于能建立對象的理論不成立?!饼垬涞膬刹恐?,主要論諍的是哲學思想,涉及邏輯的非常少?!丁磯悍空摗嫡摗废鄠鳛辇垬渌饕獌热菔桥u足目所立的十六范疇。許先生特意對“分”做了解釋“分(Avayava)即現時名學上所謂連珠(Syllogism)或三段論法(Rati-ocination)”,此中三支便是宗、因、喻。因即名學上所謂推理(reasons)。連珠是古人為了建立一種有效的論證推理形式而做出的一種嘗試,脫胎于《墨經》中的邏輯推類思想,逐漸發(fā)展演化成為了一種文學體裁。所以“連珠”的概念具有兩種屬性:一是修辭學中的一種文學體裁,稱為連珠體;再就是邏輯推理形式的性質。我們這里指的是后一種。連珠的推理形式有二段式、三段式和復雜式之分。
在這里我們有必要對因明論式、連珠和三段論做些比較分析。
從產生的文化背景來看,因明論式與連珠更接近。因明論式源于佛教教義的辯諍,連珠源于古代學術觀點的辯諍,為了己方的辯論更有理、有力,逐漸發(fā)展演進而成,所以都有很強的語用學色彩。而三段論則是思維規(guī)則,其目的是由已知推出未知,體現思維的合法性。
從形式化程度來講,三段論的形式化程度最強,其次為因明論式,連珠為最弱。邏輯的三段論如果斷定了某種東西,則唯其如此必然推出與所斷定的不相同的東西,不需要任何其他的名詞只需用抽象的字母即可體現必然推出關系。因明論式,無論五支還是三支都有固定的排列順序,宗在前,因隨后。連珠的前提和結論則可前可后,靈活多樣。
就邏輯性質而言,各有特點。因明論式由五支發(fā)展為三支。五支(宗、因、喻、合、結)主要是譬喻及演繹邏輯的綜合應用,必然性不完全;發(fā)展到三支(宗、因、喻)因三相(遍是宗法性,同品定有性,異品遍無性)保證了三支論式的必然性,具備了歸納、演繹的屬性;三段論則是純演繹推理。而且因明三支論式和三段論中詞的媒介形式也很大差異。三段論是通過中項的周延性把大項和小項之間的邏輯關系支撐起來,而因明三支論式則是通過因在宗、同喻和異喻三種不同關系中具有的不同要求來貫通的。連珠的邏輯性質比較復雜。我們舉一三連珠例:
臣聞:音以比耳為美,色以悅目為歡。
是以眾聽所傾,非假百里之操;萬夫婉孌,非俟西子之顏。
故圣人隨世以擢佐,明主因時而命官。豑
此三連珠,以“臣聞”“是以”“故”相連接,第一段和第二段為演繹推理,但是,這種演繹獨具特色。首先各段中是一個演繹,然后一、二兩段合為前提,類比出另一組演繹。單純從三連珠的形式和邏輯性質來看,就大大區(qū)別于因明論式,更何況,連珠的形式靈活多樣,總體而言連珠融合了譬喻、推類、歸納、演繹多種邏輯性質,而且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連珠形式邏輯形式也不盡相同。
綜上,我們覺得許先生“分即現時名學上所謂連珠或三段論法”的結論可能還需再斟酌。
(三)專題論述龍樹的《方便心論》。對于龍樹,很多人注重于其哲學思想的剖析和解讀,比如前蘇聯徹爾巴茨基曾經指出“龍樹應列入人類偉大的哲學家之一”并將其中觀思想與布拉德烈、黑格爾的哲學思想相比較,實際上在龍樹的以上論著中與因明關系最緊密的當屬《方便心論》。而許先生恰恰從別人所沒有關注到的內容中,萃取出了當中與因明緊密相關的思想浪花,并加以規(guī)整理清。
《方便心論》這部分許先生用了很多筆墨來介紹?!斗奖阈恼摗废鄠鳛辇垬渌?,許先生認為此書作者究竟為誰還有待考究,“宇井先生以它是龍樹以前的小乘學者的作品,說得很近情理”。他指出:《方便心論》的作者因為衛(wèi)世師派及其他學派立說分歧,故造此論以明辯論的方法和思維的正軌?!斗奖阈恼摗芳嬗羞壿媽W和雄辯法的性質。在介紹知因的部分,許先生提出“首先,知因有現見、比知、喻知、隨經四種,現見最重要,其它三種都有現見而得?,F見不一定真實?!薄爸蜻€有第二范疇即為推度。”豒在此我們有這樣的疑問,在知因的四種分類中已經有了比知,為何這里還有第二范疇推度也為比知?同時,其文指出二十種相應法與二十四倒難有很多類似,已經存在邏輯因素在論辯中的應用。但是明顯可見《方便心論》中很多名目的分類似有重復,而且也有邏輯與詭辯相交合的現象。
另外,按照呂澂先生對因明沿革的分期,古新因明的發(fā)展有五個階段,第一階段,自佛說至馬鳴(此迄佛滅后五百年)論法初行,散見四阿含諸小乘論;第二階段自龍樹至青目(此迄佛滅后八百年)論法漸詳,散見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等;第三階段自彌勒至于世親德慧(此迄佛滅后千年)論軌具備,散見大論顯揚方便心論如實論等;第四階段,自陳那至于親光無性(此迄佛滅后千一百年)因明大成,譯籍今存因明二論,又見廣百論釋般若燈論等;第五階段,自法稱至于天喜(此迄佛滅后千五百年)因明再盛,無專書,但梵蕃本具在。豓按照這樣的沿革,許先生的論文涉及古因明的時代之久,史料之廣在當時看來是非常罕見的。
本文系湖北省2010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弘繼漢傳因明的困境與出路》(2010q124)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許地山.道教、因明及其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M].1994:228.
②③⑥許地山.陳那以前之因明(老北大講義)[M].北京:時代文藝出版社,2009年7月,編者語,第31、14、118.
④釋剛曉.關于因明的支分.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27641.
⑤王克喜.推類視角下的連主體研究[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0(7).
⑦虞愚.因明學[M].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11月,第三章第5頁.
參考文獻:
[1]薛克翹.許地山的學術成就與印度文化的聯系[J].文史哲,2003(7).
[2]鄭偉宏.佛家邏輯通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
[3]曾昭式.邏輯范式與中國現代時期的因明研究[J].現代哲學,2009(5).
(作者單位:湖北工程學院政治與法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