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紅樓夢》是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古典小說之一,它不僅僅是一本文學小說,其中涉及中國文化的方方面面,堪稱中國文化百科全書。對于《紅樓夢》這部中國名著的翻譯研究的隊伍也在漸漸發(fā)展壯大。然而國內(nèi)對于這兩個英法譯本的對比研究尚未涉及,特此本文選取兩個有代表性的英法譯本做出了初步的對比研究。
關鍵詞 紅樓夢 英語 法語
《紅樓夢》的翻譯歷史上總共出現(xiàn)了9種英譯的版本i。其中影響最大的兩個譯本:一個是中國翻譯家楊憲益和戴乃迭夫婦出版的全譯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一個是英國的漢學家大衛(wèi)?霍克斯和約翰?敏福德合作出版的全譯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都t樓夢》的法譯本最早是出現(xiàn)在1921年,但是只是節(jié)譯。最著名的法譯版本是在1982年由華裔法籍翻譯家李治華和他的法國妻子雅歌共同翻譯,由漢學家鐸爾孟校譯的全譯本Le R€陃e dans le pavillon rouge。
本文研究的對象是楊憲益、戴乃迭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和李治華、雅歌的Le R€陃e dans le pavillon rouge。
一、兩個譯本作者及成書過程
之所以選擇這兩個譯本進行對比研究,是因為此兩個譯本的作者都是中國人與其外國妻子合譯完成的。對于這兩種相同的組合形式,必定包含著相似翻譯經(jīng)歷。
英譯《紅樓夢》三卷本的出版給楊憲益和戴乃迭帶來極大聲譽,他們的社會地位陡增。據(jù)雷音的《楊憲益?zhèn)鳌匪f“根據(jù)楊憲益和戴乃迭的分工,楊憲益負責初稿,戴乃迭負責二稿的修改潤色。兩人的配合十分默契。戴乃迭的二稿花的時間往往比楊憲益多三倍。她不僅要看楊憲益的初稿,還要對照中文原書,有疑問處則和楊憲益商量切磋,反復推敲。”
法譯《紅樓夢》于1981年由法國著名的Gallimard出版社出版,是迄今為止唯一包含所有詩詞歌曲的最完整的《紅樓夢》外語譯本,在法國受到文學愛好者的熱烈追捧。其作者李治華先生所說:翻譯是由一種語言到另外一種語言的工作,想要做好這種工作,必須同時精通起點語言和終點語言......在一般情況下,大家需要一個精通起點語言的人和另一個精通終點語言的人統(tǒng)統(tǒng)何所才能達到目的。ii”基于此,李治華和他的夫人雅歌共同翻譯,有其導師鐸爾孟校譯的合作長達十余年。從1954年起至1981年止,《紅樓夢》法文全譯本終于面世。
由此可見,兩個譯本都是基于夫妻合作的基礎上完成的,這種方式使得譯本能夠充分的表達譯出語的內(nèi)涵,在最大程度上遵循譯入語的閱讀習慣。大大提升的譯本的價值。
二、兩個譯本的翻譯思想及翻譯策略
我國啟蒙思想家嚴復提出的在《天演論》中的“譯例言”講到:“譯事三難:信、達、雅。求其信已大難矣,顧信矣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p>
2009年,在“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的頒獎儀式上楊憲益先自謙不擅長理論,他說自己從前開始做翻譯時,就是聽了嚴復關于翻譯的“信、達、雅”的說法;他認為主要是要力爭信和達,雅是難以達到的更高要求,他后來做翻譯就是按照“信、達、雅”的標準做。在翻譯策略的選擇上,楊先生堅持在翻譯中忠實于原著,但在涉及文化方面,則多數(shù)采用異化方法,使讀者便于理解。采用直譯與意譯相結(jié)合的策略,同時在文章中加入大量的尾注及腳注,便于讀者理解和接受。如人名的翻譯,就采用了這兩種方法。真人姓名全部采用的是音譯如寶玉Pao-yu、黛玉Tai-yu,而其中大量的綽號和仙道名字則采用的音譯,如警幻仙子譯為the Goddess of Disenchantment,呆霸王譯為Stupid Tyrant。熟語的翻譯也是根據(jù)實際情況選取合適的翻譯方法,比如“冤家路窄”翻譯為Foes are fated to meet,趁熱打鐵譯為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形象又貼切。
另一方面,對于李、雅的法譯本,西方以為評論家對法譯本紅樓夢的評價就如同走進十八世紀的天朝皇宮,令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中國評論家指出“這部譯作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忠實于原著,譯文準確、流暢、優(yōu)美,“忠實”所謂“信”是我國翻譯界對譯術所確立的第一個原則,是李氏夫婦在翻譯紅樓夢的過程中始終嚴守不變的準則?!眎ii總體來說,李治華的法譯本主要采取的是直譯和意譯相結(jié)合的翻譯策略。文中大部分地方都采用直譯的方法,而由于其中人名過多且有重名現(xiàn)象譯者采用意譯的手段,比如襲人,譯為bouff€?de parfum,賈政譯為 Jia le Politique。對于文中出現(xiàn)的大量的熟語側(cè)采用的是直譯與意譯相結(jié)合的方法,例如畫蛇添足譯為donner des pattes au serpent, 不僅僅限于其字面的意譯,而是盡量從譯入語中尋求相應說法,使譯本更易被接受。
三、兩個譯本的意義
兩個譯本的《紅樓夢》都把原著忠實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而且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都是不可多得的高水平的譯本。對我國的古典名著傳到西方都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自從有了他們的翻譯作品,使異國讀者領略到了中國文學作品的魅力與力量,同時開啟了國外對于《紅樓夢》的研究歷史,使得“紅學”在異國的土壤上能夠開花結(jié)果。
參考文獻:
[1]陳宏薇,江帆.難忘的歷程—《紅樓夢》英譯事業(yè)的描寫性研究[J].中國翻譯,2003(5).
[2]李治華著,蔣力編.里昂譯事[M].商務印書館,2005:140.
[3]錢林森.《紅樓夢》在法國[M].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4(1).
[4]雷音.楊憲益?zhèn)鱗J].明報出版社,2007.
[5]黎詩薇.《紅樓夢》法譯本翻譯策略初探[J].紅樓夢學刊,2013(3).
[6]韓忠華.評《紅樓夢》楊氏英譯本[J].紅樓夢學刊,1986(3).
(作者單位:武漢紡織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