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科技不斷發(fā)展的今天,可穿戴智能產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成為了產品設計師所關注的熱門焦點之一。文章首先從可穿戴智能產品的發(fā)展現狀入手,對市場上已有的產品分別按形式及功能進行分類梳理,從而總結出成功的共性規(guī)律,將其作為進一步發(fā)展的基礎:發(fā)現設計中的空缺,從而為創(chuàng)新設計尋找突破口。文章最后提出了對可穿戴智能產品未來發(fā)展的遐想,希望文章能對設計師的同類研究提供啟發(fā)。
關鍵詞:可穿戴智能產品 產品設計 人機交互
一 可穿戴智能產品現狀簡析
可穿戴智能產品是一種可以穿戴在身上,并能發(fā)送和傳遞信息的計算設備。由于其輕巧便攜的特點,已經成為人們樂于接受的、與外界交流的新媒介。在互聯(lián)網及移動互聯(lián)網極其普遍的今天,這種貼身攜帶的新形智能產品能夠讓我們更方便地與網絡和外界交流。
可穿戴智能產品的基本原理與傳感器、射頻識別以及全球定位等技術相關。目前大部分產品都需要和軟件相結合,即需要一個更好地呈現使用情況與數據記錄情況的網絡終端平臺。
可穿戴智能產品目前還處于早期的市場適應階段,但是市場調研公司lDc的最新數據表明,這類產品很快將成為市場主流。這幾年來,該類產品的發(fā)展很快,許多公司因此重新走上了硬件設計的道路,并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同類產品。但是市場上現有的不少可穿戴智能產品,尚不成熟便匆匆上市,真正能夠得到用戶青睞的其實很少。
早在上個世紀歐洲發(fā)達國家就出現了關于可穿戴智能產品的研究,但未見成功記錄,直到Gooqle Glass的正式出現才又引起了大眾對其的關注?,F在,三星、索尼、耐克等一批外國公司都已相繼推出了自己的同類產品,國外的可穿戴智能產品市場已日漸繁榮。與此同時,該類產品在國內也風靡起來,不少企業(yè)推出了自己的產品,促進了國內同類產品產業(yè)的發(fā)展,消費者對該類產品的熱情也在日益高漲,雖然很多產品不夠成熟,但不可否認的是,可穿戴智能產品即將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二 可穿戴智能產品分類
筆者通過歸納總結,對市面現有的可穿戴智能產品分別按形式和功能進行分類,旨在梳理產品,歸納設計思路并發(fā)現設計缺失。
2.1按形式分類
下表為按形式分類的可穿戴智能產品
2.1.1智能手表
智能手表這個概念的雛形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出現,期間也陸續(xù)出現過一些相關產品,但是直到近期隨著手機系統(tǒng)的日漸成熟以及硬件技術的不斷提升,大批的智能手表產品才正式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它們大多數獨立搭載了手機操作系統(tǒng),能夠完成一般手機所能完成的工作。但是,由于手表顯示屏尺寸小,呈現的信息量有限,而且目前還沒有一個成熟的專門用于智能手表類產品的應用平臺,所以在功能上還是具有較大的局限性。
2.1.2智能手環(huán)
智能手環(huán)一般是通過傳感器來監(jiān)測和收集用戶的一些生活數據(從運動到睡眠),并通過連接上傳至其配套的App,反饋給用戶一系列的監(jiān)測結果。智能手環(huán)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和異物感小的優(yōu)點,通常會被用戶接受,但倘若數據的呈現方式不理想,用戶勢必會產生排斥的心理情緒。
2.1.3智能眼鏡
智能眼鏡相較于之前的兩類產品適用范圍更受局限,但是在一些專業(yè)領域,如醫(yī)療、工程設計、遠程教育和攝影等方面具有極大的發(fā)展?jié)摿?。不過由于其特殊的形態(tài)設計及使用方法,對不同視力水平的用戶,更需要一些量身定做的應用程序以發(fā)揮其最大功效。此外,很多使用者對其隱私保護方面存在擔憂,并對其續(xù)航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2.1.4智能掛件
智能掛件在使用方式上具有更大的自由性,而且市場上大部分智能掛件產品僅突出單一功能,與使用者的交互方式也比較單調,通常只有產品信息輸出,用戶信息輸入比較少見。此外,由于智能掛件的佩戴方式不同,所以一個引人注目的造型也是產品重要的一部分。
2.1.5智能服裝
智能服裝目前的種類比較有限,多數產品是以使用者健康數據監(jiān)測為主要功能,由于服裝緊貼身體,可以使其監(jiān)測的數據更加準確。智能服裝還可針對不同專業(yè)的用戶或使用場景進行專門設計,用于記錄和分析人的動作和行為等指標。由于服裝類產品與人體的接觸面積較大,可以實現不同功能傳感器的分布,當然服裝的清洗問題必須考慮。
2.1.6智能鞋
智能鞋類產品目前比較少,已存在的產品都充分地運用了鞋類產品與用戶結合緊密的特點。與其他形式的運動記錄產品相比,用戶使用無障礙,數據信息收集更加準確可靠。此外,該類產品今后還需在清潔及續(xù)航方面繼續(xù)深入研究。
2.2按功能分類
下表為按功能分類的可穿戴智能產品
2.2.1體育運動類
該類產品主要用于追蹤使用者在運動中的相關數據,并將結果上傳至網絡或終端設備。主要分為專業(yè)監(jiān)測與非專業(yè)監(jiān)測兩類。其中非專業(yè)監(jiān)測主要用于用戶的日常生活,而專業(yè)監(jiān)測類產品則用于在專業(yè)訓l練與比賽中對運動員身體各項機能的表現進行跟蹤記錄與數據分析,為之后的訓練與比賽做出指導。雖然全球定位功能,計步功能及心率監(jiān)測功能等已經廣泛應用在相關產品上,但是如何得到更準確的監(jiān)測數據和更快的傳輸速度是接下來研究的重點。
2.2.2醫(yī)療健康類
這類產品主要幫助監(jiān)控用戶的相關健康數據,幫助用戶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同時節(jié)約一定的醫(yī)療檢查成本。主要分為病理數據監(jiān)測和一般性康體數據監(jiān)測兩種類型,其中病理監(jiān)測類產品對數據的準確性要求很高,而現在能與之配合的一些“無創(chuàng)數據采集”方法則很難達到其標準。在康體監(jiān)測方面除了收集用戶信息外,如何做好信息分析及后續(xù)服務是接下來發(fā)展的重點。
2.2.3安全防護類
該類產品主要是對用戶提供安全防護??梢詮倪m用人群與使用行業(yè)對其進行分類。其中包括針對老人,兒童等不同年齡段用戶的產品以及針對一些高危職業(yè)的產品。安全防護類可穿戴智能產品對硬件軟件的要求比較高,如何進一步提升其安全性能和預警功能,是繼續(xù)發(fā)展的重點。
2.2.4游戲生活類
該類產品主要與生活中某些行為或游戲相結合,幫助我們更方便地處理生活瑣事以及獲得更獨特的游戲體驗。作為生活類可穿戴智能產品,應該在易用性上不斷深入,使其成為用戶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作為游戲類產品,目前種類還比較少,但是隨著游戲行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可穿戴產品一定會為用戶呈現出嶄新的游戲參與方式。
三 可穿戴智能產品發(fā)展預測
3.1借助科學方法將設計落到實處
未來的可穿戴產品應該在用戶需求方面進行更深入地探索,可以就用戶某單方面的需求進行研究,通過運用移情設計方法,充分了解用戶真實感受,收集相關用戶數據,結合移情感知理論,設計開發(fā)出切實滿足用戶真正需求的產品。比如設計師通過真實體會聽障使用者的生活情況,設計出受眾喜歡的智能耳機產品。
3.2實現交互方式的多樣化
目前大多數的可穿戴智能產品與用戶的交互形式比較單一,基本都屬于產品單方面的信息收集與呈現。用戶對產品的回饋信息傳輸不利,從而對產品的用戶黏性產生影響。在未來,可穿戴智能產品的交互方式肯定會更加多樣化,生物反饋交互、情景感知交互、眼球追蹤交互等都可能運用其中。首當其沖的將是語音識別交互與手勢交互。GoogleGlass就運用了語音識別交互,用戶不再一味被動地接受產品的數據反饋,而是與產品進行真正地交流,通過簡單的交互方式更方便地操縱產品,實現符合用戶需求的功能。
值得一提的腦機交互一定會成為未來可穿戴產品發(fā)展的大趨勢之一。通過直接監(jiān)測用戶的腦波信號,更直接地獲取用戶的意識信息,從而做出判斷,滿足用戶需求。比如可以通過監(jiān)測腦波信息推斷出使用者的大腦活動情況,判斷出工作效率最高的時段以及最適合休息的時段,并予以提示,以幫助使用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提高生活效率。
3.3追求無意識使用
目前大多數的可穿戴智能產品雖然在上市初期會引發(fā)很高的關注度,也有很多用戶愿意去體驗,但是一個共同的問題是如何保證用戶的持續(xù)性使用,即如何讓用戶習慣使用這個產品。大部分的用戶在新鮮期過后就不再問津,原因可能是產品的存在感太強。
為了使用戶能夠更加自然,無意識地使用可穿戴產品,不僅要求在技術上有更多的突破,實現產品的輕小薄,在設計上也要追求宜人化,避免異物感。只有當使用者能夠無意識地使用某個產品時,這個產品才真正融入到了用戶的日常生活,讓他們享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