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引起全麻患者蘇醒延遲的因素。 方法: 所有患者使用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實施全麻手術。術前施用0.01mg/kg阿托品。咪達唑侖0.05mg/kg、2.0mg/kg丙泊酚、3.0ug/kg芬太尼、2mg/kg維庫溴銨按序靜脈滴注,可根據(jù)患者實際在劑量上有一定調(diào)整;機械通氣,提供丙泊酚 1.5 mg/(kg·min)、瑞芬太尼 0.5ug/(kg·min)、維庫溴銨1.5mg/(kg·min)保持全麻,如需要,可提供異氟醚,保持氧氣供給。結果:31例患者手術正常結束,送至普通病房。引起蘇醒延遲因素包括麻藥劑量過多2例;麻醉中出現(xiàn)代謝失調(diào)16例;體溫過低3例;術前睡眠過少導致疲勞2例;其他原因8例。通過快速有效的延遲因素查找及處理,所有患者蘇醒,無事故發(fā)生。 結論: 只有明確全麻蘇醒延遲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延遲問題,保證患者生命安全。
關鍵詞: 全麻患者;蘇醒延遲;術后護理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4-0212-02
對患者實施全身麻醉后,其生理功能全部恢復的時間被稱作全麻蘇醒期。目前臨床中使用的麻醉技術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蘇醒期,使患者盡快恢復意識清醒,面對外來刺激可給予反應[1]。如果全麻結束后兩小時內(nèi)患者仍未恢復意識,則稱其為全麻蘇醒延遲。該情況受到多種因素限制,筆者圍繞近兩年來接觸到的31例全麻蘇醒延遲患者展開研究,針對其原因進行分析,以期為日后臨床工作提供便利,降低蘇醒延遲出現(xiàn)的概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救治實施全麻手術患者中,31例出現(xiàn)全麻蘇醒延遲癥。其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齡為34~76歲,平均年齡(46.9±10.1)歲。其中≥60歲患者23例。實施全麻手術分別為:胃潰瘍穿孔胃大部切除7例,骨折內(nèi)固定手術6例,直腸癌根治術5例,乳腺癌切除術4例,肝破裂修補術4例,縱膈腫瘤切除術2例,腎切除術2例,子宮全切術1例。31例患者術前意識正常,檢查中樞系統(tǒng)正常,ASA分級為Ⅱ~Ⅳ。
1.2方法:
所有患者使用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實施全麻手術。術前施用0.01mg/kg阿托品。咪達唑侖0.05mg/kg、2.0mg/kg丙泊酚、3.0ug/kg芬太尼、2mg/kg維庫溴銨按序靜脈滴注,可根據(jù)患者實際在劑量上有一定調(diào)整;機械通氣,提供丙泊酚 1.5mg/(kg·min)、瑞芬太尼 0.5ug/(kg·min)、維庫溴銨 1.5mg/(kg·min)保持全麻,如需要,可提供異氟醚,保持氧氣供給。手術時間為1~8h,31例患者均于手術完成前20min停止麻醉?;颊咝g前血壓(88~139)/(65~116)mmHg、血糖4.5~9.2mmol/L、心率65~98次/min,所有患者均無發(fā)熱情況。術中提供常規(guī)監(jiān)測,手術結束后送至普通病房。
2.結果
31例患者手術正常結束,送至普通病房。其術后蘇醒間隔最快為140min,最慢460min,主要蘇醒時段為180~300min。引起蘇醒延遲因素包括麻藥劑量過多2例;麻醉中出現(xiàn)代謝失調(diào)16例;體溫過低3例;術前睡眠過少導致疲勞2例;其他原因8例。通過快速有效的延遲因素查找及處理,所有患者蘇醒,無事故發(fā)生。
3.討論
實行全身麻醉的患者,術后若不能及時蘇醒,可能會造成不良結果,甚至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這種并發(fā)癥不但會造成健康損傷,也會引起患者心理生理以及家庭經(jīng)濟方面的壓力[2]。所以,應快速有效找出誘發(fā)原因,并對其進行及時處理,最大限度降低其發(fā)生率,從而在臨床中減少由其帶來的醫(yī)療事故,效果顯著。本次研究中選取我院近兩年來的全麻蘇醒延遲患者分析,發(fā)現(xiàn)其原因主要為以下幾點。
3.1麻醉藥物劑量過大:受患者個人體質(zhì)限制,對相同藥物和藥量的反應是不同的,同一種劑量的藥物在不同患者使用中,可能會引起不同反應。部分患者機體對麻醉藥物反應強烈,一般劑量藥物使用可能會造成蘇醒延遲[3]。本文中涉及到1例46歲胃潰瘍穿孔胃大部切除手術患者即由此原因造成。其臟器功能正常,不存在手術史或藥物過敏史?;颊呤中g順利,術后無代謝紊亂、供氧不足、低溫偏低等不良情況,術后出現(xiàn)蘇醒延遲。
3.2代謝失調(diào):低氧血癥:受術中通氣不當、呼吸道受阻、呼吸抑制、手術時間過長以及失血等因素影響,導致血氧分壓下降及二氧化碳潴留[4]。低氧血癥會引起意識昏迷,導致蘇醒延遲。本次研究中9例蘇醒延遲均由此原因引起;糖代謝失調(diào):本次研究3例患者術前血糖檢測結果為8.1mmol/L、8.4mmol/L、9.2mmol/L,未采取措施。術后出現(xiàn)蘇醒延遲,血糖量檢測最低者為22.4mmol/L,經(jīng)分析,確認為代謝性酸中毒,出現(xiàn)循環(huán)抑制情況。對其滴注胰島素,補充鉀元素,使其病情好轉(zhuǎn)。
3.3體溫過低:麻醉藥對人體機體的體溫調(diào)節(jié)機制會產(chǎn)生影響,且術中會有冷凍血液、液體藥物的輸入,以及室內(nèi)溫度等原因,會引起患者體溫降低,從而對中樞系統(tǒng)產(chǎn)生影響,降低肝腎血流量,延遲麻藥蘇醒時間。后為其提供保暖、加溫等護理,患者體溫升至正常水平,蘇醒。
3.4睡眠不足:患者術前由于心理或其他方面的壓力,可能會引起睡眠質(zhì)量的降低[5]。若患者術中各項指標均正常,且臟器功能、血糖含量等均未發(fā)生較大波動,術后發(fā)生蘇醒延遲,可能是由于睡眠不足引起。需密切觀察患者各項體征,保證氣道順暢。除上述各因素外,患者自身原因也會對蘇醒時間造成延遲,例如肥胖、年齡、生活習慣(飲酒、吸煙)等。
總而言之,通過有效科學的處理預防措施,可較大程度上減少蘇醒延遲不良后果。對實施全麻術后患者高度關注,一旦出現(xiàn)蘇醒延遲需快速查找病因并進行處理。需要注意的是,蘇醒延遲因素并不單一,通常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所以,實施全麻手術,多方面監(jiān)測并根據(jù)患者機體狀況使用麻醉劑,都可有效減少蘇醒延遲的出現(xiàn)。另外,強化麻醉管理,開展麻醉師會診,全面掌握病史,做好準備,若出現(xiàn)不良情況,立即采取措施處理。只有全麻蘇醒明確延遲原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延遲問題,保證患者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周煥玉,常海哲,謝謙,等.全麻患者蘇醒期躁動的原因分析及處理[J].中醫(yī)學報,2013(B08):470-471.
[2]王愛梅.不同麻醉藥物對老年患者全麻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比較[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17):22-23.
[3]楊淑君.全麻患者圍手術期針對性護理措施的探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730-731.
[4]王惠玲.全麻患者1200例蘇醒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下旬刊),2012(8):83-84.
[5]熊麗輝.全麻患者蘇醒期的觀察與護理[J].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2012(13):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