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學階段是學生閱讀的黃金時期,但實際情況卻不容樂觀。筆者分析了這種危機出現(xiàn)的原因和危害,指出要讓學生了解文字書籍的眾多優(yōu)勢和不可替代性,從而呼吁中學生回歸純文字閱讀。
【關鍵詞】純文字閱讀 中學生
中學生應該是一個最大的文字書籍閱讀群,但實際調(diào)查一下他們的讀書情況,結果卻不容樂觀。調(diào)查結果明確顯示,中學生對純文字書籍的閱讀率和閱讀量呈明顯下降趨勢,而讀壓縮本、連環(huán)畫、電子書籍或者看影視作品的學生越來越多,即使有人會去讀純文字書籍,也是讀那些類似“百家講壇”系列的先在電視上介紹過的書籍??梢?,純文字閱讀在中學生閱讀中出現(xiàn)了明顯的危機。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純文字閱讀在中學生閱讀中產(chǎn)生的危機呢?
首先,閱讀習慣的改變是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絕大多數(shù)中學生認為,課業(yè)負擔重、沒時間閱讀是導致閱讀習慣改變的原因。在廣州的調(diào)查中,77.8%的學生“想閱讀,但時間都被功課擠滿了”。進一步的調(diào)查顯示,在雙休日,有43%的學生躲在家里“用來做大堆作業(yè)習題”;25.7%的學生忙于“參加各類興趣班輔導班”。即使有的學生會有時間買書,也有46%的學生反映所買的書中教輔書占了一半?,F(xiàn)在甚至絕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改變了自己的閱讀習慣。更多的學生選擇了看影視作品、網(wǎng)絡、圖片書籍、壓縮本、連環(huán)畫等這些簡單、方便、易行的閱讀方式,越來越少的學生去讀純文本文字,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那種純文字的書籍看起來很吃力,太難了,也看不懂,更多的學生只是把閱讀名著當成是老師布置的課外作業(yè)來完成。
其次,閱讀目的的改變也使得中學生的閱讀越來越輕文字。調(diào)查顯示,35.5%的中學生閱讀的目的是“無聊、打發(fā)時間”,只有10%選擇“習慣”“渴望”,中學生閱讀越來越追求休閑時尚,通吃一切文化快餐。因此,一些時尚類的圖書以其大幅精美的圖片和時尚新穎的內(nèi)容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學生。另外,讀純文字書籍的中學生閱讀的目的更多的是功利的。多數(shù)學生讀這類書籍是為了考試或完成老師、家長布置的任務,以免考試中會出現(xiàn)相關內(nèi)容,有些學生不得不去讀他們本來不愛讀的一些純文字書籍,并且在讀之前先搞清哪些部分是重要的、哪些不是,重要的部分會去認真讀,不重要的部分可能根本就不去讀,這樣,這些純文字書籍被他們讀得支離破碎。
再次,閱讀心理也成為影響中學生閱讀越來越重要的因素。目前,中學生的閱讀存在著明顯的從眾和追求流行的心理。什么書最近的宣傳力度大,人們都去讀,他們就跟著去讀。比如“百家講壇”系列,電視上做得轟轟烈烈,書店里搶得風風火火,中學生就跟著湊熱鬧,出來一部書就去買一部書,根本不管內(nèi)容是什么;有些中學生是有選擇地去買,可也是選擇那些銷售更好的,或者很多人看過都說不錯的,根本不去考慮自己是否需要,也不去自己衡量書籍本身的價值,只要“人家都說好”,自己就“買來看看”。還有就是追求流行:“大家都在看,我也就想知道知道,大家都知道了我不知道不是落伍了嗎?和大家也沒有共同語言了?!?/p>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一、從文字發(fā)展的角度看,從漢字到文字書籍不僅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文明和驕傲,也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最重要的工具。漢字的本身就是圖畫語言的發(fā)展,如今的象形字依然保留著其明顯的特點。從甲骨文發(fā)展到今天的簡化字,作為一種符號的文字,早已不僅僅是它字面的含義,其引申、派生出的含義相當豐富。而由漢字組成的文字書籍不僅是我國古老的瑰寶,也是現(xiàn)代社會不可缺少的珍寶。
二、從信息的角度來看,網(wǎng)絡閱讀雖然是鮮活的,但網(wǎng)上的東西更像是影像,絢麗、清晰,轉(zhuǎn)瞬即逝。而文本閱讀是理性的、縝密的,文字帶給人的是有縱深感的東西,可調(diào)動人的想象,反復體會,但卻是模糊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清晰的反倒是短暫的,模糊的卻是豐富的,而且文字書籍可以收藏起來,永久保存,想什么時候看就什么時候看。這也是我們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之所以萬古流芳的原因所在吧。所以,在網(wǎng)絡時代,網(wǎng)絡閱讀和文字閱讀這兩種方式是有區(qū)別的。前者像電視圖像一樣,比較直接,具有當下性,比起書籍來說,它的評述、評論更新、更快,后者則是抽象符號,需要思考。所以,雖然是在網(wǎng)絡時代,但是文字閱讀這種閱讀方式還需要流傳下去。另外,書籍中保存了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當我們閱讀時,會進入文化傳統(tǒng)中思考,從這一點看,無論是電視,還是網(wǎng)絡,都是無法達到的。另外,問卷調(diào)查顯示,有63.9%的中學生是“想到什么看什么”,這樣就導致了以大眾文化產(chǎn)品為主要閱讀對象的情況。雖然大眾文化的價值不能否定,但一個民族一旦只有大眾文化,或人們只熱衷于大眾文化,傳統(tǒng)書籍、經(jīng)典作品卻無人問津,那么,勢必造就大批無思想深度的“文化大眾”,整個民族素質(zhì)必將下降。所以說,提倡系統(tǒng)的文字書籍閱讀大有必要。
三、從影響、引導、教育、熏陶人的角度講,文字作品雖然不比影視、圖畫作品更容易讓人接受,但它比其他作品更深刻、更透徹、更耐人尋味。對事物、對問題,文字作品可以闡述得更全面、更深入、更明了;對人物、對事件,文字作品也可以描寫得更形象、更美好、更豐滿,而且比畫面語言留給人思考、想象的空間更廣闊。所以,許多人即使看了電視劇,還要看文字原作才能滿足。
鑒于文字書籍的眾多優(yōu)勢和不可替代性,中學生的文字閱讀一定要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