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夏雨肆虐的時候,意味著又到回首的時間。帶著對秋的渴望,我們在夏釋放著激情,但當我們送走又一屆初三的那一刻,我們的心仿佛平靜了些許。
一個學期前我曾經用艱難困頓來形容我們的工作,我記得有幾句話是這樣寫的:“在一陣新鮮感過后,隨之而來的是一次次的口角,一次次的暴力沖突,一次次的辱沒師道尊嚴……圣潔的校園里,上課時穿行于課堂外的學生,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誘引著那性善孩子自由的渴望。沒有吆喝聲的小賣部,依然有著往日的火爆,陣陣沁脾的馨香依舊勾引著課堂孩子的幼小的饞蟲,為了讓零食能在課間占據肚子那一席之地,他們已經顧不上把包裝袋扔進那久違的垃圾箱……”現在初三走了,校園里仿佛恢復了往日的寧靜,平心地思想著那一幕一幕,我思潮涌動。
送走的孩子是第一屆小六生,四年的初中生活讓他們成為我們自己的“瘟神”,這是孩子的悲哀,更是我們自己的悲哀。我們無需去追究誰的責任,因為我們已經飽嘗良心的責罰。隨著時光的消磨,我們不應讓歷史重演,因為我們還要承擔桃李滿天下的美名。試想一下,當你垂垂老矣的時候,驀然回首,尋找自己桃李何在?
教書十年,時常與妻子探討教育的問題。其實,每當提及的時候,我更多地想到自己曾經失敗的教育:想起初為人師的時候,一回回對孩子的沖動懲罰,就為了挽回那微不足道的尊嚴;想起初登講臺的時候,一次次與孩子的橫眉冷對,就為了處理那雞毛蒜皮的小事;想起那初嘗管理的時候,一張張跟孩子的較勁臭臉,就為了滿足那毫不值得貪慕的虛榮……那一幕幕,每當我想到的時候,都有些不盡的驚心。有些人可能會說,教育也是在一次次的失敗中前進的。聽起來有道理,可仔細想想有多少孩子要成為老師成長的試驗品。如果老師能成長還好,反之,將讓你我不敢想象。
整理材料之余,時常下樓瞧瞧初二的孩子們,不經意間也會發(fā)現不少在外罰站、閑逛的,逮一個來問問,大多是上課講閑話,遲到或未交作業(yè)的。再瞧老師正盡興講課,似乎已忘卻了外面孩子的存在。負責了一個學期的政教工作,這才發(fā)現我們老袁的難處,既要處理學生問題,又要控制處理的度,很多班主任動不動就要求政教對班上的孩子做出嚴厲的處分,不然自己在班上就沒有威信,經常弄的老袁兩難。他說了幾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處罰學生是一種藝術,雖然我不能完全把握,但我知道不能讓處罰成為一種無意義的手段。教育的目的不是處罰,班主任應該在學會自己處理問題的基礎上建立自己的威信”。這是一個老政教的名言,樸實無華,深刻而蘊含哲理。這點我有點慶幸,慶幸自己在當班主任的時候生怕政教處理我們班上的孩子。
回首這三屆走過的初三,我都參與了行政管理。相比較而言,上一屆的初三可以說是一路走來最平穩(wěn)的一屆,但是卻意外地在最后的晚自習發(fā)生了不愉快的一幕。還好那天晚上初三領導小組成員均在,及時地制止了事太的進一步惡化?,F在想想還是有點后怕。燈一息,學生們從教室里蜂擁而出,到處想起起哄的聲音,扔東西的、追打的、唱“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 的……要不是領導果斷地叫我們一人值守一層,用強力的電筒燈強制驅趕學生回到教室,還真不知會出現什么后果??墒钱斘覀儗W生趕入教室的時候,卻發(fā)現我們有不少老師卻不在班上,那時已然上課,老師們卻依然呆在有燈的辦公室里閑聊。我自認為不是一個常于背后說人閑話的人,然而這種漠視或許是無心之舉,但是它很可能會讓自己成為學校和老師悲劇的導演。我們的老師應該知道,對于現在的教育來說,生命是大于天的,書本的知識在它的面前只能用螻蟻來形容。對于這種理念,當10屆的嫡系回來找我的時候,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想想那時77人的團隊,管理的難度并亞于任何一屆。三年之后的今天,看看他們一個個褪去了那往日的青澀,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如果按照成績的標準,三年前這些人大多都是落后于他人,但從此時此刻那陽光的微笑中卻可感受生命是如此燦爛。我相信他們此時擁有健康的生命,那么他們腳下的路將走得更遠。
閑下之時,陪著妻兒散步有時感覺是必須的,陪得多兒子跟自己也親近了許多。夏天的夜來得很晚,我們總是走得很遠,兒子經常想買奶茶,我總是會答應他。那天在元氣不禁遇見初三的一位學生在做服務生,他很熱情叫我老師,還說要請我喝東西。我有點不好意思,還是婉言謝了。出來之后,我才憶起這是初三(25)班的,是去年開學剛到學校的時候政教的第一批受訓的其中一位。我有點感慨,妻子不敢相信,她說她在他的眼睛里看到了善良。我沉思許久,看著兒子捧著大杯的奶茶美美的,眼睛瞇成了彎彎的月亮,我心里有點哽咽。孩子需要什么,我們能給他什么?妻子是一名區(qū)級“十佳”班主任,年年都是先進,可她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忙,甚至有點閑,總是有時間陪兒子。每次她總是說班上的孩子特別的聽話,她每次運氣都特別的好。直到那天我才明白,不是她運氣好,而是她能看到孩子的善良,能讓孩子善良。
2013中考已經結束,想起當時三天半的帶考,我把44個孩子送進考場,雖然那時我不知他們考得如何,但那幾天他們的確很聽話,這么多同仁中,我總是第一個閑下來。每每聽到他們向我問好,聽到他們跟自己再見,感覺彼此的距離拉近了許多。唉!孩子就是孩子,他們比我們想象的善良,他們中大多數還是能懂老師的好。只要我們多花一點時間,多一點寬容,多一點規(guī)勸,多一點愛!教育不能因為點點的瑕疵,而使你放棄大塊的美玉,如果那樣,那我們真是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