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線性代數分級教學是針對不同學科的需要以及不同學生的自身需求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是因材施教的體現。
【關鍵詞】線性代數 分級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5-0033-01
線性代數是高等院校理工、經濟及管理等學科普遍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本課程不僅是學習后續(xù)數學課程的基礎,更是大學生學習相關專業(yè)課程的重要工具。然而,由于各個專業(yè)以及學生自身對線性代數的需求不同,針對不同專業(yè)及不同學生采取相應的教學要求與教學方法就顯得十分必要。本文結合河南理工大學在線性代數分級教學實踐過程中的經驗和問題,總結幾點體會。
一 線性代數分級教學的必要性
在高等院校,大部分的學科都需要用到線性代數的知識,但是,由于學科不同,各專業(yè)對線性代數的需求也大不相同,有的專業(yè)需要多一些,而有的專業(yè)需要少一些;有的專業(yè)需要這一方面的知識,而有的專業(yè)需要另外一方面的知識;再加上學生自身的數學基礎以及對數學的需求等多方面都不相同。在線性代數的教學過程中,如果不考慮不同專業(yè)的需求,不考慮學生自身的需求,按照相同的教學要求,采取相同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勢必會造成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問題與矛盾。鑒于此,線性代數的分級教學就顯得非常必要。
經過十多年的擴招,高等院校的規(guī)模逐漸增大,但師資力量的增加速度滯后,從而顯得不足,現在大多院校都是大班上課,加之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基礎差別很大,這就造成全體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撐壞了”。綜上所述,分級教學不僅僅體現了因材施教,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甚至可以合理配置教育資源。
二 河南理工大學線性代數分級教學的現狀
河南理工大學開始線性代數分級教學的探索有幾年了,線性代數分級的依據主要是按照專業(yè)需求不同進行分級。目前分為A、B兩級,教材均采用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線性代數》第五版,A級,48學時,講授教材的前六章的大部分內容,B級,40學時,講授教材的前五章的大部分內容。A級比B級多了8個學時,多了第六章線性空間這部分內容??荚嘇、B兩級分別采用不同的試卷,教考分離,統(tǒng)考統(tǒng)評,密封評卷,流水作業(yè)。
河南理工大學的線性代數分級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分級教學針對不同專業(yè)采取了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在學生方面,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明顯提升,這無論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還是在考核成績上均可得到體現。更重要的是,從對分級教學的高年級學生回訪調查中了解到,分級教學過程中的一些例子、習題與其專業(yè)有聯系,以及介紹線性代數在以后的專業(y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等,這些做法對其專業(yè)課學習有較大幫助;對于教師而言,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有了針對性,不再盲目,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 線性代數分級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與思考
第一,河南理工大學按專業(yè)分級教學雖然照顧到了專業(yè)需求,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忽略了同一個專業(yè)的學生之間的差異,如數學基礎好與差,學生以后考研與否等。有鑒于此,解決設想:相同專業(yè)也進行分級,按專業(yè)需求和學生的數學基礎并兼顧學生意愿。
第二,針對不同專業(yè)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相應的教學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加大了教師備課及教學工作的難度。如果每年所教的專業(yè)不同,教師都要重新熟悉新的教學目標、新的教學內容,準備新的教案等。這大大加重了教師的工作量。解決設想:盡量把教師每年的授課專業(yè)相對固定下來,每年教授相近的專業(yè),這樣不僅能減輕教師的工作量,也有利于把課上好,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第三,雖然統(tǒng)考統(tǒng)改,流水閱卷,由于不同級之間采用的試卷不同,期末成績不能真實地反映出不同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如可能出現A級的學生學的時間長、內容多,但是成績卻可能不如B級的學生的成績好,從而影響學生的評優(yōu)評先及獎學金的評比,影響學生選擇A級的積極性,最終影響到整個分級教學工作,針對這個情況,解決設想有以下三種:(1)加大A級的學分,以示不同級的區(qū)別;(2)把A、B級的成績進行換算,使其具有可比性;(3)若為了體現A級的內容多、學習時間長,把A、B級的成績進行換算,再乘上一個權重系數。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高等院校生源的變化,數學教學面臨著挑戰(zhàn),唯有進一步改革,才有發(fā)展,才能完善。分級教學也不是萬能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也需要做具體的變化和相應的調整,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張寶善.大學數學教學現狀和分級教學平臺構思[J].大學數學,2007(5):5~7
[2]李路、趙德鈞.大學數學分級教學的思考與探索[J].大學教育,2012(8):100~106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