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童年是一本書,書里有令人難忘的人和事;童年是一幅畫,畫里描繪著豐富多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無限的幸福與歡樂?;厥走^去,童年就像一個真實的夢,又出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悲傷時,我們想起它,淚水會露出微笑;苦痛時,我們想起它,愁容會迅速遠去;孤獨時,我們想起它,情感會找到坐標。關(guān)于童年,我們懷念著,思索著,守護著……
選文1
童年十件事
□葉延濱
第一,有朋友。
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學校,最重要的事情是有朋友。有了朋友,這個地方就是天堂,就是樂園。
無論是在都市還是在偏僻蠻荒的山區(qū)。
記得學會的第一個游戲和兒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握手……”
沒有朋友的時候,就感到這個世界遺棄了我。
第二,養(yǎng)小動物。
養(yǎng)過蠶、兔子、狗、貓、蟋蟀、蟈蟈。養(yǎng)蠶的經(jīng)歷最深刻。讀小學是住宿制,在小紙盒里喂蠶寶寶。沒有桑葉了,母親到鄉(xiāng)下摘了桑葉送到學校,這個記憶讓我感受到母愛的細膩溫馨。
第三,收集心愛之物。
孩子們的心愛之物和大人不一樣,比方說收集過香煙盒、糖紙和郵票。
為了集攢郵票,經(jīng)常省出午飯錢和點心錢去購買心儀的郵票。
第四,讀書。
讀文學作品:小學讀當代長篇小說多,初中讀外國小說多,高中后開始讀散文。
讀書,與我的學習成績關(guān)系不算太大。所有的考試,包括高考,我的語文成績總是最低。
第五,捕捉。
逮過鳥,比方說麻雀,用彈弓打下麻雀好像只有一次,但打碎玻璃多得多。
釣過魚,跟一個叫小濤的大孩子有一個夏天常在河邊釣魚。我認為這是最漫長枯燥而無聊的事情。
網(wǎng)過蝴蝶,粘過知了,逮過蜻蜓。說真的,那時候怎么那么多鳥、那么多昆蟲。
第六,探險。
喜歡做一點冒險性強的事情,大概是讀“歷險記”讀出的。在城里,常自己跑到從沒有去過的街區(qū)去,在鄉(xiāng)下常鉆到?jīng)]有人去的荒蕪的地方。
最早一次是讀小學,住宿制學校的后院原是一個軍閥的公館。公館大宅地基很高,臺階下沒有地下室,四面都有通風的洞口。
趁著老師不注意,幾個同學悄悄打開洞口的柵欄鉆進地洞。陰暗潮濕的地洞涼氣逼人,橫在地面上的洞口里還有豎井,爬到井口喊話,還有回聲……
我記得那時孩子們常常互相叫板:“你敢去嗎?”膽小的孩子在孩子堆里沒地位。
第七,打架。
我不是一個愛在街頭玩鬧的孩子,但也有打架的經(jīng)歷。
我剛從省城隨母親到大涼山時,城里的孩子到了山里會被捉弄。
山里的孩子都有圓鼓鼓的后腦勺,我的后腦勺是平的。那些鄉(xiāng)下歲數(shù)大的孩子一遍遍地用手扒拉我的頭,我急了回手推了這家伙一把,結(jié)果被人家打得鼻青臉腫。
童年打架的次數(shù)沒有五次,但次次記得清,忘不了。
第八,轉(zhuǎn)學。
我小學轉(zhuǎn)過學,從省城轉(zhuǎn)到山區(qū),雖然已是六年級,但這一年留下難忘的記憶。
初中也轉(zhuǎn)過學,辦在縣城的學校撤消了,我只好轉(zhuǎn)到鄉(xiāng)下的農(nóng)村中學。
我們城里轉(zhuǎn)過去的幾個學生,面對鄉(xiāng)下中學的新生活:要自己種菜,要上山割草,每周有一天半是勞動課,而且記工分。
與此同時,我是學校里學習最優(yōu)的尖子生。
在這所名曰“川興中學”的農(nóng)村初中,我有了當全校第一的體會和自信心。
自信心十分重要,有的孩子是名牌小學進名牌中學、再進名牌大學,但沒有當過第一名,沒有拔尖的自信心,一生的成就也會有限。
第九,受表揚和受處分。
先說受處分。在初中,因為淘氣,捉了許多金龜子蟲放到旁邊的寢室里。一群金龜蟲飛撲燈火,其狀十分好玩。
遇上值班老師,被抓了個現(xiàn)行。第二天當了整頓的典型,被撤消了少先隊大隊長的職務(wù)。
受表揚要多一些,三好生呀,優(yōu)秀生呀,記不住。
最難忘的是數(shù)學課《三角函數(shù)》階段考試,兩小時的考試,我半小時完成交卷。
老師一高興,宣布:“下面由葉延濱繼續(xù)監(jiān)考?!?/p>
這事夠有面子,也有人說:“是不是那老師正好有事想去辦?”也許。但對我而言,這事比發(fā)獎狀還要有成就感。
第十,崇拜親人。
人一輩子總要有個榜樣,孩子更如此。我從小就崇拜我姐姐。她上過《搖籃》電影里那個延安保育院。
她到了省城,頭一天上課,班上的男生扯她小辮欺負人,被她按在地上揍了一頓。母親只好讓她轉(zhuǎn)學。
有次在家里追著玩,門上的大玻璃在她胳膊上劃了個大口子。她一聲不吭,用另一只手捏緊傷口,自己堅持走到了醫(yī)院……
現(xiàn)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在親人中很難找到崇拜對象,所以當他們晃著光閃閃的小棒對著不男不女的歌星大叫大嚷的時候,請理解他們。
我知道,今天的孩子長大了,也會記住對他而言重要的童年往事。
肯定與我說的十件事不一樣,也肯定與父母們?yōu)樗O(shè)想的更不一樣。
沒有兩片葉子是一樣的,更何況是將要替我們看管這個世界的孩子們。
(選自《新晚報》2010年7月19日,有刪改)
品讀賞析
本文條理清晰,以列綱要的形式,講述了作者童年的十件事。這些事構(gòu)成了一個天真爛漫、絢麗多彩的童年。然而,當社會、學校乃至家庭的教育陷于功利中,孩子們的童年便在各類特長班、加強班、培訓班中度過,童年變成了單一的灰色。這不禁讓早已成人的我們懷念起那不被人重視、野草般生長的童年。
選文2
開花的蘋果樹
□李文勇
我老家的院子里曾經(jīng)有一株蘋果樹,那是很多年前父親種下的。我還記得那株蘋果樹第一次開花時,我們一家人都很興奮,沒事就在樹下轉(zhuǎn)轉(zhuǎn),不時仰望枝葉間盛開的雪白花瓣,好像那不是花,而是一個個又香又甜的蘋果。
那時我還小,不知道南方其實不適宜種植蘋果樹,以為凡是果樹,只要開了花,理所當然地就應(yīng)該結(jié)果。所以,我向班上要好的同學許愿,到了秋天,請他們來家里吃蘋果。平時,我很難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現(xiàn)在終于有了機會,自然不肯放過。
因此,在家里,我比誰都在意那株蘋果樹,每天都要仔細地看上好幾回。然而,我的在意并未換來期待的回報,雪白的蘋果花有的殘了,有的落了,夏天還沒完,原本滿樹的蘋果花竟然落得干干凈凈,只剩下碧綠的葉子仍在枝頭茂盛著。
沒有人知道我有多難受,僅有的炫耀的機會就這樣被無情地剝奪了,還有我許的愿也沒辦法實現(xiàn)。如果同學問起,我真的不知道該怎樣回答。因此,我?guī)缀跏菐е耷蝗柛赣H的:“為什么有那么多的蘋果花竟然結(jié)不出蘋果,哪怕是一個也好啊!”父親呵呵笑起來,說:“傻小子啊,南方種蘋果樹本來圖的就是熱鬧?。 币簿褪菑哪菚r候開始,我才知道南方是不適宜種蘋果樹的,即便是種了,也很難結(jié)出蘋果。既然這樣,父親為什么還要種蘋果樹呢?不如就種一株樟木樹,或者跟別人家一樣,種一株桐樹也行,那樣我就不會有期待,也不會有現(xiàn)在的傷心和失望了。父親說:“種什么樹不是種啊!種蘋果樹有滿樹的蘋果花看,如果運氣好,說不定哪年還能收獲幾個蘋果呢?!?/p>
有什么好說的呢?我只有自認倒霉!從此,我對院里的蘋果樹沒了好印象。本來也是啊,既然你不能結(jié)果,就不要開花,這不是設(shè)套子引人鉆,存心要人上當受騙嘛!不僅如此,每當我見到父親用歡喜的眼神看著蘋果樹時,我還會對父親冷嘲熱諷:“一棵不結(jié)蘋果的蘋果樹,有什么看頭呢!”
父親卻并不理會我的奚落,仍然關(guān)注那株不結(jié)果的蘋果樹。每年蘋果樹開花時,父親仍然一如既往地替蘋果花操心。風起了,擔心風刮落了蘋果花;雨來了,又擔心雨打壞了花里的蕊。我真是替父親不值。
有一年,蘋果花開得格外茂盛。有天晚上突然下起了雨,雨越下越大。父親幾次把頭探到門外,嘴里還喃喃自語:“唉,這么猛的雨,蘋果花受罪了!”似乎有誰給他一塊大雨布,父親還真會扯過去給蘋果樹蓋上。
我終于憋不住了,又開始對父親冷嘲熱諷起來。原以為,這次父親會跟以往一樣,對我的譏諷沉默以對。但是,父親突然扭頭看著我,似乎沉思了一陣,緩了緩,說:“你已讀中學了,應(yīng)該明白一個道理?;懿荒芙Y(jié)果,不能由花說了算?;ㄩ_了,也許結(jié)不出果,但是如果先不把花開好,就肯定結(jié)不出果來。”
現(xiàn)在,我早已長大成人。老家的院子已不復存在,那株蘋果樹也因院子的拆遷而被砍掉了。但是,我始終牢記著那個雨夜父親對我說的話,提醒自己無論身陷何處,都要記得做一株開花的蘋果樹。因為,只有先把花開好了,才有結(jié)出果實的可能。
(選自《青年博覽》2007年第6期,有刪改)
品讀賞析
本文以“蘋果樹”為主線,講述自己的一段切身經(jīng)歷,情節(jié)曲折,對比強烈。文中,作者先寫“我”對蘋果樹的美好期待,再寫“我”的失望,甚至討厭起蘋果樹來;與此同時,父親表現(xiàn)得神情自若,他明明知道蘋果樹不宜在南方生長,卻偏偏在院子里栽種。父子對蘋果樹的態(tài)度形成對比,給結(jié)尾的點題作鋪墊。其實,父親不僅僅是在種樹,也是在育人,是在教育“我”該怎樣對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