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的,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以尊重人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fā)人的智慧,開發(fā)人的潛能,注重形成人健全的個性為根本特征的教育。隨著社會的日益進步,推行素質教育也逐漸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成為課堂教學必須考慮的考慮。本文中,筆者將考慮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推行素質教育,貫徹素質教育的理念為題進行探討,希望能促進高中地理的素質教學。
【關鍵詞】高中地理 素質教育 學生發(fā)展 新課改
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實施素質教育,是當前中學教育改革的基本任務。從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來的方向看,素質教育勢在必行,地理學科也不例外。高中地理在國民素質教育中的作用有它極 為獨特的一面,是其他任何學科都無法替代的。據(jù)此,就高中地理教育如何向素質教育的轉變,談談幾點粗淺 認識。
一、注重教學細節(jié),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之情
在地理教材所編入的知識體系當中,很多內容都滲入了一定的愛國主義因素,這既是當前課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同時也是學生成才,知識成長的一個必需環(huán)節(jié)。教師在講解這些章節(jié)時,要以情動人,注重語言的感染力,與學生情感共鳴。教師自身在教學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民族自豪感與自尊心,需要通過教師的言行舉止、神色情態(tài)來進行無形的滲透。眾所周知,我國的地理常識中蘊含著豐富多彩的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對比、比較,增強學生愛國之情。比如講到中亞南亞西亞嚴重的民族宗教沖突時,可與我國進行對比。我國對民族關系較好的處理,我國政府對少數(shù)民族的照顧,政策的優(yōu)惠,是很多國家難以做到的。從民族關系上看,中國是世界上多民族國家中最團結最和諧的國家。這樣對比,就更加增強了學生的愛國之情。再比如通過新中國成立前后的對比,使學生了解到我國社會主義的建設成就。特別是通過學生熟悉的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變化來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并使之升華為對祖國的熱愛,這種有血有肉的愛,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更能激發(fā)他們的報國之情。
二、及時吸收地理信息,補充時事知識
地理教學依據(jù)教學大綱和教材,傳授最基本的地理知識。但是,由于教材的相對穩(wěn)定性,它只能編入一定時期內有限的地理知識,不可能包羅未來不斷變化發(fā)展的所有知識。因此,面對千變萬化的世界,地理教材中的一些地理知識的滯后性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會遇到地理教材中的知識與變化著的形勢不相符的情形。這時,是照本宣科地硬教還是及時吸收新的地理信息,豐富學生的時事地理知識,是對地理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考驗,關系到是否對學生進行新知識教育和捕捉新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實施素質教育,地理教師要教“活”,學生要讀“活”書,從而較好地克服教材的滯后性,豐富和超前地修正地理教材的不足,使學生獲得更新、更準確的地理知識。
三、以學生為主體,堅持因材施教
無論什么教育其主要目的還是在于提升一個人的素質,培養(yǎng)一個人的品德,鍛煉一個人的能力,促進人類的全面發(fā)展,但是由于個體的不同,他們所接受到的信息也就存在一定的差異。而到了高中階段,學生的認知結構、智力水平,接收能力以及所儲備的知識結構也就會呈現(xiàn)較為明顯的差異性。而這種差異也從客觀上制約著高中地理的教學工作。所以,作為高中地理教師,要經(jīng)常深入了解學生,了解學情,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情況,堅持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方式對其進行素質教育,做到因人而異,實事求是。另外,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也應該秉承尊重這一學習主體的原則,尊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發(fā)掘他們的特質和潛能,正確對待學生中存在的差異。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引導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與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給學生留有充分發(fā)揮他們自身潛能的時間和空間,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制定教學目標也應該符合學生實際,要注重在教學中除了傳授相關地理知識外,還應該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和興趣的培養(yǎng),以此同時加強愛國教育,提升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把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放在首要位置。
四、把握課堂,優(yōu)化教學
課堂作為推行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需要教師牢牢把握,在推行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優(yōu)化教學。首先,要優(yōu)化師生關系。也就是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始終保持教師作為引導著和組織者的地位,實現(xiàn)教與學有機結合。創(chuàng)建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始終保持正確的學生觀,善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才能有利于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滿足素質教育的要求。其次,要優(yōu)化教學目標。即教學目標的設定要以學生為根據(jù),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做到難度適中,并且有一定的層次,從而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讓教育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面向全體。再次,要優(yōu)化教學方法。畢竟教學方法的優(yōu)劣在很大程度生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是否成功,所以教師在推行素質教育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斷提升并優(yōu)化自身的教學方法。制定否和目標要求和學生特點,以及教師實際的教學手段,實現(xiàn)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作用。最后,要優(yōu)化課堂訓練。合理、恰當?shù)恼n堂訓練,對于鞏固知識,加強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幫助學生掌握一定能力均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師在推行素質教育過程中一定不可以把“完成練習,評講練習”作為訓練的唯一形式,而應該采取形式多樣的方式指導學生進行訓練。特別是應該側重于選擇那些能夠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練習,從而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yōu)秀品質,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總的來說,為適應時代發(fā)展得要求,推行素質教育也就勢在必行,這需要高中地理教師從各個方面進行不斷的做出努力和嘗試,以保證素質教育理念的真正落實。相信,在教師的不斷努力,不斷實踐過程中,素質教育的推行不會再只是一種流于形式,成為空談,定會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劉紅霞.地理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推行素質教育[J]考試周刊,2013(11)
[2]陳江華.談高中地理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4(07)
[3]崔詩琪.新課標下高中地理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