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開展集體備課是網絡日趨發(fā)達、教學環(huán)境日益改善的新形勢下一種新型的教學備課模式,是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提高教學質量的良好途徑,是一種集合集體智慧和經驗于一體的新型備課模式。
【關鍵詞】網絡環(huán)境 集體備課 小學語文 模式
一、前言
備課是教師教學中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和保證教學質量的先決條件,在教師個人備課的基礎上進行集體備課,是被教學理論和實踐所證明的行之有效的備課形式。它明顯優(yōu)于個人“單兵作戰(zhàn)”的備課活動,通過集體備課可以把教師們從繁重無用的抄寫中解脫出來,把大量的時間用于研究教材,探討教法,輔導有困難的學生,特別是小學語文學科,集體備課顯得尤為重要。經過我們課題的實踐研究,認為下面幾種類型的集體備課效果較好,值得推廣。
二、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集體備課模式探析
(一)組建團隊,開展網絡集體備課
因為網絡集體備課是傳統(tǒng)集體備課方式的一種創(chuàng)新,它突破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避免了語言霸權現象,擴大了校本研修的輻射面,調動了參與教師的積極性,提高了集體備課的效率,較好地解決了目前學校單年級單班集體備課難這一難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學校和老師可以通過在中國教師行動網創(chuàng)建“小學教研工作團隊”,組織教師開展網上“五步式”集體備課。
(二)加強網絡構建,發(fā)揮職能監(jiān)督作用
為了有效凝聚集體的智慧,一方面強化組織領導,另一方面積極構建集體備課網絡,明確職責。首先,由教研骨干承擔團隊的管理員,主要是組建團隊,邀請全體小學語文教師加入教研工作團隊,并通過層層培訓、督促、指導教師參加網上集體備課,重點完成語文學科的“專業(yè)引領”這一環(huán)節(jié);學校教導主任擔任審核員和監(jiān)督員,依據“五步式”集體備課程序,審核學校主備教案或督促教師按時參加集體研討;全體語文學科教師采取輪流主備的方式、上傳主備教案、參與集體研討、主備修改并上傳集體研究的教學預案,同年級語文學科教師進行個性化修改(二次生成)、課堂實踐及教后反思。這樣各個環(huán)節(jié)均有人負責把關,管理員實施全程監(jiān)控,并根據情況及時進行調控,保證了集體備課的正常運行。除此之外,為使教師們在其他時間教學研討的更方便快捷,團隊還可以建立QQ群和微信群,保證學科教師之間,學科教師與教研員及學科專家們隨時進行交流探討,解決教學中的困惑疑難。
(三)確保網絡集體備課的規(guī)范有序
為了確保網絡集體備課制度化、規(guī)范化。在實施網絡集體備課之前,可結合教育行政和業(yè)務部門“加強和完善集體備課的指導意見”和本地實情,制訂《網絡環(huán)境下集體備課制度》,民主制訂、共同遵守。對那些不參加集體備課的和沒有精心準備的、不參加集體研討或雖參與了研討但處于應付的以及不按要求上傳集體研究預案、拒不承擔任務不服從安排的、不進行個性修改和反思的、上傳不良信息的教師,可以將網絡集體備課情況與其本人師德考核、年度考核掛鉤。
(四)提高網絡集體備課質量
1、要突出主題,保證集體研討有方向、上質量。
緊緊圍繞“落實生本教育理念,構建和諧高效課堂”這一主題,敦促教師牢固樹立生本教育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整體構建,促進學生高效學習,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提高能力。
2、要自我反思、總結提高。
重視教師課中的自我監(jiān)控,課后的靜心反思,在回顧、診斷、自我監(jiān)控的過程中,或給予自我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從而進一步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
3、要加強研究、改進完善。
在網絡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每周組織教師進行1—2個課例的研究,在與教師們頻繁的網絡交流中,在與教師們面對面真誠地探討中,在不斷地總結與反思中,集思廣益、群策群力,便于進一步完善教學目標和教學程序,調整策略,改進方法,確保網絡集體備課效果。
三、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集體備課的幾種模式
(一)主講式模式
主講式集體備課是指圍繞一定的教學內容或主題,采取一人主講,眾人研討的集體備課方式開展的集體備課活動。主講式集體備課是教師比較喜歡的一種集體備課方式。眾人齊心協力打造一份優(yōu)質教學設計,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這個過程是教師學習提高的過程。但也容易產生為他人備課,事不關己的心理,在集體備課前準備不充分,從而影響了集體備課的效果。因此,組織者在其中充當起重要的角色:一要明確要求;二要幫助教師建立一個共同的目標,并轉化為每個組員的一種需要;三要隨時調控集體備課的進度和研討的氛圍和狀況,這樣才有利于知識的分享與創(chuàng)新。
(二) 專題式
專題式集體備課是指圍繞某一主題開展的專題性集體備課活動。如圍繞 “如何制定有效教學目標”、“識字教學建模研討”、“課外閱讀課內指導” 教學策略研究等方面開展活動。 主題式集體備課從教師教學實踐中提煉研究的專題,以專題形式開展,目的性和針對性強,教師的參與度高。主題式的研討更有利于教師個人隱性知識的外顯,有利于知識的傳遞與分享。如果有更多的優(yōu)秀教師參與,有利于創(chuàng)造更多有價值的知識。
(三) 競爭式
競爭式集體備課是指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在校內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校際間通過互動研討,對校級的集體備課成果進行評價的一種區(qū)域集體備課方式。這種集體備課方式最大的優(yōu)勢是能激發(fā)教師的參與熱情。評研的過程也是教師交流學習教學知識的過程。這種模式可用于選拔和評比的競爭性教研活動,如教學設計評比,教學目標設計評比等活動。
(四)引領式
引領式集體備課充分發(fā)揮學科核心組和中心組等優(yōu)質教師的作用,對指定的新教師進行研究教材、課堂教學等方面的指導和培訓,促進其專業(yè)成長。這種模式主要是應用在新教師的培養(yǎng)上。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充分使用優(yōu)質資源——核心組和中心組成員,他們代表著區(qū)內最高學術水平。事實證明,使用優(yōu)質資源進行集體備課,效果相對較好。劣勢在于 一是優(yōu)質資源有限;二是優(yōu)質資源容易變成一種權威。尤其對于新手教師,這種 “權威” 容易限制教師的個人思考,不利于教師個人知識的建構,更不利于知識的傳遞與分享。
(五)互惠合作式
網絡環(huán)境下集體備課是一種社會互動方式?;セ莺献魇郊w備課就是教師通過貢獻出個人知識,與他人分享教學知識,以獲得知識的回報的一種互惠式的集體備課方式。這種模式堅持互惠合作原則,集體備課是為自己而備。簡單一點說, 這種集體備課方式是“大家為大家”,集體備課是知識交流與分享,不是批判與否定。是比較理想的集體備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