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語文課程標準》第一次引進了當代寫作學中關于“讀者意識”的寫作理論,而且2011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與2001年的語文課標在關于寫作教學要求上是一脈相承。究其寫作教學中讀者意識提出的原因,一是對“語文”定義的不斷深化的結果,二是有利于解決當今中小學寫作假大空的現(xiàn)狀。在此基礎上,淺談寫作教學中讀者意識的培養(yǎng)的途徑,探索出語文教學的新路徑。
關鍵詞: 新課程標準;寫作教學;讀者意識
作者簡介:莊曉晨,女(1990-),遼寧省沈陽人,碩士,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06--01
一、寫作教學要求在新舊課標中變化十分明顯
(一)“讀者意識”的第一次提出
不難發(fā)現(xiàn),相比較于2000年《中學語文教育大綱》(以下簡稱大綱)而言,2001年《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語文課標)7--9年級(初中)“寫作課程標準”有明顯而巨大的變化。語文課標寫作教學要求的第一條就是“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所謂的“目的”就是寫作者的寫作意圖,所謂的“對象”就是文章作品的“讀者對象”,也就是閱讀你的文章的人。這樣,中國的中學語文、寫作教學“第一次引進了當代寫作學中關于“讀者意識”的寫作理論,將培養(yǎng)學生的讀者意識、對象意識納入了寫作教學訓練視野?!?/p>
(二)新課標的一脈相承
2011年新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其中的寫作教學要求與2001語文課標的是一脈相承。除了2001語文課標寫作教學要求提到的“寫作時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和“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外,還增加了“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以及“寫作要有真情實感”等意在強化樹立讀者意識的寫作要求。
二、寫作教學中讀者意識提出的原因
(一)對“語文”定義的不斷深化
追溯本源,應該從我國語文“工具”學說發(fā)展史究其原因。語文是“工具”見于葉圣陶先生20年代的論著,以后的幾十年,葉老聯(lián)系不同歷史時期的經驗教訓,反復闡述,不斷豐富了關于語文是工具的思想。
葉老曾說過:“語文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語言文字這種工具,培養(yǎng)他們的接受能力和發(fā)表能力”,這其中的發(fā)表能力定是涵蓋了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意味著寫作者要具有明確表達自己為何而寫和寫給誰看的寫作能力,那么葉老所說的“發(fā)表能力”是不是正驗證了作文要有讀者意識的重要性呢? 教育部2001年和2003年頒布的義務教育課標和高中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011年的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也描述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這也間接證明了葉老對語文“工具”說的論證是合理的。
(二)亟待解決當代中小學生寫作難的途徑之一
學生作文空洞無物、假話空話套話連篇的現(xiàn)狀一直困擾著寫作教學。不得不提出的是,在一些相關性的社會教育調查中,不難發(fā)現(xiàn)關于中學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中學生感嘆寫作課無趣煩累,學校寫作教學封閉僵化,社會批判寫作教育只為應試而備,等等。而我們也不難從閱讀學生的習作中發(fā)現(xiàn),他們不知為何而寫,也不知寫給誰看,只知道詞藻的堆砌,空洞的抒情,麻木地運用老師所提供的寫作模板生搬硬套,導致考場上的文章千篇一律。
余軍民曾表示:“文風反映人格,假大空的文風勢必危及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笨梢?,新課標提出的寫作讀者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同時應該被引起重視的。
三、如何培養(yǎng)中學生寫作的讀者意識
(一)注重對寫作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在一次對中學生作文中的困難的原因分析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主要表現(xiàn)在寫作興趣、寫作熱情、寫作積極性方面的畏難情緒上。而提到對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不得不提到于漪女士,她曾說過:“興趣往往是學習的先導,是學習的推動力?!蹦敲慈绾卧趯懽鹘虒W中培養(yǎng)興趣呢?
首先,習作的主題應該有新鮮感。新異的刺激物能引起他們的定向探究活動,不同于以往形式的寫作課必定帶來協(xié)作創(chuàng)新的沖擊。培養(yǎng)寫作興趣是樹立學生寫作讀者意識的第一步,興趣有了,學生就有了習作的欲望,便有了“想寫什么”和“寫給誰看”的欲望。其次,教學趣味性。教師如果能在課堂組織教學活動中增加趣味性,學生就會感到輕松愉快。最后,注重情感因素。感人者,莫先乎情。創(chuàng)設情感情景的途徑有:觀看電影、現(xiàn)場讀故事、聽演講等以深入親情、友情、愛情真實生活話題。
(二)多途徑地“發(fā)表”學生的作文。
我們這里所講的“發(fā)表”,有著廣泛的外延。作文在報刊上登載,叫發(fā)表;在電臺。電視臺播發(fā),叫發(fā)表;在學校文學社刊物上刊登,叫發(fā)表;在墻上張貼,叫發(fā)表;在學生間互閱互評,叫發(fā)表;作為范文由老師朗讀出來,也叫發(fā)表。可以這樣說,學生作文一旦完成,也就意味著發(fā)表,便擁有了讀者。寫作者關心來自讀者的肯定或批評意見,這樣一來,寫作時就會全力以赴,去盡力發(fā)揮自己的最高水平。
許多學校創(chuàng)造了手抄報的形式進行廣義的作文發(fā)表,也有的創(chuàng)造了手抄書的形式進行作文的廣義發(fā)表。這種廣義的發(fā)表的作文教學法,很具有時代氣息,符合時代精神。一方面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成功心理、成就意識,激發(fā)了學生對作文的熱愛和興趣,對寫作的長期積極性;另一方面,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傳播意識。
四、總結
我們在弄清楚了什么是讀者意識,將讀者意識引進中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的原因、意義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了如何培養(yǎng)當代學生的寫作讀者意識。廣大教育工作者要以大膽創(chuàng)新,樹立獨創(chuàng)教學的基礎上積極解決我們語文教學中遇到的各種頑疾。單是寫作教學培養(yǎng)學生寫作讀者意識這一點,更是需要我們從實踐中汲取和總結經驗,然后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努力推進語文教育道路前進,這定不是一條平坦好走的路,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馬正平《中學寫作教學新思維》[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3年 第52期
[2] 張煒 周雷《閱讀·寫作·教育—張煒訪談錄》[J]北京:《語文教學與研究》 2009年第7期第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