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斯蒂芬·克萊恩(Stephen Crane,1871—1900)是著名的小說家和詩人,他出生于美國的一個小鎮(zhèn)。他的一生雖然沒有參加過任何的戰(zhàn)爭,但是他卻因發(fā)表了一部和戰(zhàn)爭有關的小說而為人所知,這部小說就是他在1895年發(fā)表的《紅色英勇勛章》。但不幸的是,因為生活的貧困和長期的勞累對他的健康造成了極大的損害,他在29歲的時候就因為肺病最終醫(yī)治無效離開了人世。斯蒂芬·克萊恩的一生雖然十分短暫,但是他對于美國文學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被認為是促進形成當代美國小說風格的作家之一。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作家,斯蒂芬·克萊恩在《紅色英勇勛章》中運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例如對于戰(zhàn)爭環(huán)境的描寫、對于聲音和周圍動物的描述,這種手法體現了反戰(zhàn)的思想。作者從一個普通戰(zhàn)士的角度對戰(zhàn)爭進行描述,突出了個人在戰(zhàn)爭中的感受,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反映了自然主義的思想和主題。
二、《紅色英勇勛章》內容簡介
該小說的主人公弗萊明是一名年輕的士兵,美國南北戰(zhàn)爭時期在北方軍隊服役。成為一名士兵之前,他對戰(zhàn)爭的幻想都是美麗的,他總是想象著自己在戰(zhàn)場上勇敢地作戰(zhàn),成為大家敬重的英雄。所以他對于母親的勸告無動于衷,毅然地加入了軍隊。但是真實的軍旅生活并不是他幻想的那樣,剛開始是無聊而艱苦的軍訓,緊接著就開始了殘酷的實戰(zhàn)。在和南方軍隊的第一次接觸中,他稀里糊涂地開了一槍,敵人也莫名其妙地就潰退了,他覺得自己就是英雄,完全沉浸在幸福里,小說寫到這里就標志一大部分結束了。但是南方軍隊立即就組織了第二次沖鋒,弗萊明還沒明白發(fā)生了什么,自己這邊的防線就崩潰了。從這時開始,弗萊明對于戰(zhàn)爭的幻想開始破滅。他和部分傷病人員一直往后撤,但是他自己并沒有受傷,因此有一些別扭,他十分擔心別人發(fā)現他是逃兵。所以他渴望自己也受傷,對于他來講,傷疤就是一枚“紅色英勇勛章”。這個時候后面又來了一群因害怕戰(zhàn)爭而逃的傷病員,他就順勢攔住一人想知道逃跑的原因,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那個人正在急著趕路,猛地一轉身,槍托剛好打在弗萊明的腦袋上,弗萊明因此得到了渴望已久的“紅色英勇勛章”。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的虛榮心得到了短暫的滿足。在后撤的時候,他遇到許多正在趕往前線的部隊,他開始覺得自己很渺小,在他看來英雄都是特殊的,而自己沒有成為英雄的條件。更加諷刺的是,弗萊明這個時候一心希望北方軍失敗,從而掩飾自己的懦夫行為,使自己的潰逃變得合情合理,甚至是某種具有遠見的行為,以保護自己的虛榮心不被傷害。后來他又回到了自己的部隊。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他不斷地編造謊言,說自己被打散后如何在其他地方英勇作戰(zhàn)并因此受了傷,戰(zhàn)友們自然對他十分敬重。虛榮和自負再一次使他迷失了自己,他認為自己的懦夫行為只有自己知道,自己依然是一名男子漢。但是當他聽到一名軍官用“趕騾夫”稱呼他們時,他又覺得自己變得渺小了,同時感到十分氣憤,心里告訴自己一定要活出個樣子。在以后的幾次戰(zhàn)爭中,弗萊明完全失去了理智,表現得像一名瘋子一樣猛沖猛打,但是他們卻取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戰(zhàn)斗過去以后,平靜下來的弗萊明回憶自己在戰(zhàn)場上的所作所為,他感到十分可怕,這時他開始清醒,深深地認識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以及和平的美好。這時候的他終于認識到自己曾經變得像小雞一樣的懦弱,然后又變成了發(fā)狂的猛獸,最后才開始逐漸地成熟,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男子漢。
三、《紅色英勇勛章》的象征意義
(一)自然的象征意義
在該作品中,太陽被多次提到,一般來講,太陽在小說中出現都是象征著溫暖,但是在本文中太陽卻代表了敵意。小說中寫到,弗萊明環(huán)顧四周,只見在純凈的藍天之下,陽光照耀著田野。剎那間,青年感到吃驚,在這樣的惡作劇中,自然母親竟然可以這么安靜地進行她金色的歷程。在文中,作者將太陽描寫為冷漠和對立的象征,區(qū)別于以往文學作品中對于太陽的描述,可以說是一次勇敢地嘗試。像這樣的描寫在作品中多次出現,太陽被描述為吞噬人類的怪物,是造成人類痛苦的元兇。并且其他的自然景象如山川、河流、樹木等也都表達了同樣的寓意。在人們看來,自然界就好像是我們的敵人,尤其是在克萊恩時期,人們對此深信不疑。
小說中對于色彩的描寫也是十分特別的。例如對于紅色的描述,在文中紅色是最鮮明、最突出的顏色,小說的名稱就是《紅色英勇勛章》,紅色被描述為最勁爆、最原始以及最矛盾的顏色,它和憤怒、激情、烈火、戰(zhàn)爭等緊密相連。作者使用紅色來展示戰(zhàn)爭的殘酷和血腥。在弗萊明看來,包扎傷口的繃帶是被鮮血染紅的,那是英勇的象征。在他看來,傷痕遍體的人是特別快樂的,他希望自己也有一個傷口,那就是紅色的英勇勛章。晚上,軍中旺盛的營火就像是通紅的、奇異的花朵,把戰(zhàn)士們的臉都照得通紅,這紅色的火焰就是戰(zhàn)士們身體內的活力和生命。當弗萊明聽到行軍部隊的紅色鼓噪聲時,就已經決定要沿著紅色的喧囂方向前進,這時候的弗萊明被群體的氛圍感染。戰(zhàn)爭就像是紅色的魔鬼和野獸,它有一雙紅色的翅膀,并且可以發(fā)起紅色的攻擊。在該小說中反復出現對于紅色的恐懼,它告訴人們戰(zhàn)爭并不是浪漫之旅,而是殘酷和血腥的。
在該作品中出現的人物被刻意地描寫為“大嗓門”“青年”“大個子”“衣衫襤褸兵”等??巳R恩只是用別名或是外號來體現他們的特征,并沒有賦予他們真實的名字。這也正是作者獨具匠心地安排,這樣更能體現出人的微不足道,甚至在該作品里找不到一位描寫得豐滿的人物,作者盡量把每一個人的個性抹掉,只突出他們的共同性。斯托爾曼曾指出,在他的小說里出現的人不是某一些人,而是普遍的人,是不同人物的結合體,是一個群體的代表。克萊恩希望自己的主人公能夠代表那些不能從自己的經歷中收益的渺小的沒有存在感的人物。主人公沒有被稱為士兵,而是一直被叫做“青年”,是一個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原型。弗萊明這樣的普通名字也恰好印證了這一點,這一點也體現了作者對于人性的觀點:人不僅渺小、微不足道,并且還是無法取得進步的,弗萊明的存在就是為了驗證這樣的理念。在該作品中,作者多層次、多角度地運用象征的手法,有效地表達了作者的自然主義的觀點。通過對太陽以及色彩等自然的描寫和人名的象征意向的描述,克萊恩成功地向人們傳達了他的自然主義思想,那就是人類的存在是微不足道的。在和大自然的戰(zhàn)斗中,必須遵守適者生存的原則,戰(zhàn)爭就好比是我們這個社會,只有通過戰(zhàn)爭才可以生存下來。這也是整部作品中象征手法運用的整體表現。
(二)小說中映射的戰(zhàn)爭觀
《紅色英勇勛章》是描寫戰(zhàn)爭的軍事小說,他的焦點就不可能離開戰(zhàn)爭。作者在這里借助象征性意向間接地表達了自己的戰(zhàn)爭觀。光彩奪目的色彩、生動形象的動物以及機器意象展現了戰(zhàn)爭的殘酷、無情和野蠻且毫無意義。弗萊明的夙愿就是得到一個紅色的標記,從而告訴大家他是一名勇敢的士兵,并沒有逃跑。他最終如愿以償,但那并不是英勇殺敵帶來的,而是他無意間阻攔了另一名逃兵的路線,對方不小心送給他的。讓人感到無比諷刺的是,當他真正地英勇殺敵的時候,卻沒有得到任何的勛章和嘉獎。紅色在小說中代表了鮮血,是暴力的代名詞。受傷的士兵躺在流滿鮮血的戰(zhàn)場上讓人膽戰(zhàn)心驚。通過對一系列意象的刻畫,為戰(zhàn)爭創(chuàng)造了更加生動、形象的畫面,同時也將作者的戰(zhàn)爭觀展現了出來。表面來看,作者是在通過小說描寫戰(zhàn)爭,深入分析可以發(fā)現,作者更多的是在以戰(zhàn)爭喻生活。來自《美國文學》主編的評論對這部作品的評論可謂恰到好處:若說《紅色英勇勛章》是一部戰(zhàn)爭小說,我們完全可以將其看做一個生活的意象。正如作者在小說中所體現的,人們始終在為了生活、金錢以及地位而斗爭。人們的社會經歷本身就是一場戰(zhàn)爭?!都t色英勇勛章》的誕生并非來自于克萊恩對戰(zhàn)爭的親身經歷,而是其社會經歷所產生的戰(zhàn)斗靈感。此外,克萊恩通過對一名可以代表廣泛士兵心理的士兵的描寫,將其對戰(zhàn)爭的心理感受細致的刻畫出來,為戰(zhàn)爭的描寫賦予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四、結語
小說主人公弗萊明隨著一系列戲劇性的經歷逐漸變得成熟??巳R恩運用象征主義手法,通過對其心路歷程的刻畫來展現其整個蛻變過程,讀者對故事中的動物、聲音以及顏色等的描寫都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作者所體現的自然主義主題思想還充分體現在其對整個事件的描寫中,其中對戰(zhàn)爭的刻畫以及對弗萊明心理的描寫顯得尤為突出。弗萊明跌宕起伏的心理矛盾與變化歷程以及人們在殘酷的戰(zhàn)爭下飽受摧殘都充分展現了作者所要體現的自然主義。在強大的外部環(huán)境面前,人的力量顯得那么無力且微不足道,這些都激發(fā)了讀者對自然及人本身進行深入的思考。
[參考文獻]
[1] 劉文翠.斯蒂芬·克萊恩《紅色英勇勛章》的寫作手法[J].東疆學刊,2002(03).
[2] 梅華.戰(zhàn)爭在美國青年心靈上的投影——評斯蒂芬·克萊恩的《紅色英勇勛章》[J].外國文學研究,1998(02).
[3] 周開容.無情的環(huán)境與恐懼的內心——淺析《紅色英勇勛章》的自然主義觀點[J].文教資料,2008(25).
[4] 薄亞萍.析《紅色英勇勛章》中的死亡心理(英文)[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