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有靈性的吟誦更能體現(xiàn)語文的高貴。吟誦中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能使吟誦達到更佳效果:注重吟誦的美感,體現(xiàn)音韻美;注重吟誦的深度,體現(xiàn)情感美;注重吟誦的高度,體現(xiàn)文學美。
【關鍵詞】語文 吟誦 音韻美 情感美 文學美
語文的高貴在于讓生命詩意的棲居。語文教育不應只指向人的生理需要和社會需要,還應指向人的生命本體的人性、人心、人格的美育。有靈性的吟誦能契入詩人心靈,在一次次的吟誦中拯救心靈,安頓心靈,寧放心靈?,F(xiàn)結合本人的教學經驗從三個方面談談吟誦教學的一些體悟,望同仁指正。
一、注重吟誦的美感,體現(xiàn)音韻美
只有美的詩文吟誦出來才有美的感受,吟誦的一個重點,就是內容的選擇。詩歌是文學的奇葩,當然是首選。從《詩經》《離騷》,到魏晉詩篇,再到唐詩宋詞元曲,直至文質兼美的現(xiàn)代詩。對青少年,也可以從《三字經》《增廣賢文》《聲律啟蒙》開始,到唐詩宋詞,再到《論語》《老子》《大學》。稍長些,如中學生,就可開始誦讀《古文觀止》,古今中外經典美文、詩歌。凡文質兼美者均可入誦讀之列?!把灾疅o文,行而不遠”,但凡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文章,往往適合反復吟誦。課本中的文章大多屬于美文之列。
《墨子·公孟》說:“誦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睘榱吮砬檫_意古人竟然有誦之,弦之,舞之!我們今天無法完全模仿古人吟誦的音樂節(jié)奏,但還好古人語言的音韻和節(jié)奏較為完整地保留下來,讓我們的吟誦有了物質上的保證。吟誦時要注重這些音韻節(jié)奏,常常還配以適當?shù)闹w語言。吟誦是一個逐步地與自我以及和詩歌內容與詩人交心的過程。當我們在掌握吟誦基本規(guī)則基礎上,進一步就需要自我內部的調適,靜下心來去感受自己的音聲、調子、動作、神態(tài)是否舒適,細微地體會吟誦過程中氣脈是否通暢。不是以一個外在絕對標準化的對錯模式來束縛自己,而是以內在自我感覺、自我身體動作舒適感為底線來調整。我們需回歸自我,真誠地對待自我,與自我交流。從身體上,我們隨著自然發(fā)聲運氣去關照整個人的輕松自在。在心性上,我們漸漸地從散亂到靜定,讓眼睛觀照動作,耳朵觀照聲音,意識觀照心念。此時作為吟誦者的自我,便不是茫然地作機械的讀,而是在吟誦的同時仍能有一種清明的角度來觀照整個過程,這就是“觀音”。如此,躁動的妄念慢慢地安歇下來,我們便能清靜地安住于每一個音,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每一首詩歌傳達給你心魂的洗滌。自我神明的凝聚與專注,使我們的意念愈加清明,從而細膩地體味每一個音的豐富意味,才能慢慢步入詩人心靈的世界,獲得美的享受。
二、注重吟誦的深度,體現(xiàn)情感美
葉圣陶先生曾強調,對于“美文”,應重視“美讀”,“誦讀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心靈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于漪老師也說過:“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背晒Φ囊髡b,不但能引領學生進入文章的血肉和肌理,讀出語文文字的情妙,還能幫助學生“悟情入境”,體會作品意境和作者的情感,甚至看到站立在這些飽蘸情感的文字背后的不朽形象,觸摸他們那或淡然或痛苦的高貴靈魂,進而獲得及獨特豐富的生命體驗和心靈滋養(yǎng)??v情吟誦興味長,識人畫魂暗香來。此時,學生不但“內化”了文章精華,還“外放”了語文的馥郁,在一定范圍內“建構”了語文教學的情感生態(tài)和生命意識。
如李清照的《聲聲慢》,全詞無一“淚”字,卻滿紙嗚咽,浸染了詞人一生的悲劇故事和種種怨愁,可謂景景含愁,句句悲苦。像“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一句要讀出悲戚、無奈、抗爭的感情,要重讀“淡”“敵”“晚” “急”四個字,“怎敵他”之后的停頓可稍微延長,“風/急”二字可運用顫音、咽字的技巧來增強感染力;“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中的“點點滴滴”四個字要緩緩吐出,讀得一字一頓,聲斷氣不斷,邊吟誦邊想像,體悟一位才華橫溢的女子,曾經過著浪漫多情、安寧殷實、幸福美滿的生活,而今國破家亡、空虛寂寞、痛苦絕望的情形,體會到詞人漫天的凄楚,極力抗拒悲苦命運卻無法抗拒的愁苦和悲哀,她沉潛在內的堅毅不屈和痛苦高貴的靈魂更是重重激蕩了學生的心神,每吟誦一遍,便享受次心靈的洗禮。
三、注重吟誦的高度,體現(xiàn)文學美
科林伍德在《藝術原理》中強調:“真正藝術的作品不是看見的,也不是聽到的,而想象中的某種東西?!比欢鄷r候,學生已經習慣了“挑詞篩句”習慣了“理性分析”和“貼標簽”,這種技術性的閱讀,僅限于讓他們“知道了”什么,而非“體悟到”什么,顯然無法觸及語文根本的東西,更不用提豐盈學生的心靈,建構敞亮的精神世界。這樣的“語文”自然干癟無味,甚至面目可憎。但如果教師能帶領學生展開想象,反復吟誦,在長期吟誦中就能獲得文學的濡養(yǎng),品格的培養(yǎng),人性的涵養(yǎng)。
在教學《長恨歌》時,我先不作本文主題的三種解說,而由學生盡情吟誦本文的音韻節(jié)奏,體悟李楊愛情的成長環(huán)境、過程結局?!皾h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yǎng)在深閨人未識。……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币驗楸救讼矚g吟誦,常常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每每吟誦到詩情濃郁之處,或詞句鏗鏘悅耳之處,或體現(xiàn)詩中人物可恨可憐之處,往往欲罷不能,惋惜、痛恨、無奈的神情不由自主地表露出來,常常令學生凝神靜氣的賞聽我的深情吟誦,然后他們不自覺地吟誦起來,如此反復,本詩的主題還須要教師作枯燥的解讀嗎?學生吟誦到欲罷不能的時候,教師才作適當點拔。長恨歌,長恨是詩歌的主題,對唐明皇因美人誤江山的恨,唐明皇因江山殺美人的恨,愛人間生死永隔的恨。此詩不是純粹的諷喻詩或愛情頌歌,它是暴露和歌頌的統(tǒng)一,諷喻和同情的交織,既是對唐明皇誤國敗政的遺恨,也是對李、楊愛情悲劇的同情。學生在多次吟誦中輕而易舉地理解了本詩的主題,同時感受到詩歌文學的馥郁與魅力。
能流傳千古的美文,其情感往往都是博大而深沉的,尤其須要在吟誦中慢慢挖掘體悟。歌德說:“優(yōu)秀的作品無論你怎樣去探測它,都是探不到底的。”當學生愿意用綿心秀口吟誦充滿生命之氣的美麗詩文時,我們會聽到語文之花悄然綻放的聲音,能讓我們逐漸嗅到語文的芬芳,靜靜飄溢,漸漸彌漫。日復一日,這味道愈加香醇凝實、沁人心脾,我們語文的靈魂因之而更高貴和優(yōu)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