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全團帶隊傳統(tǒng),切實加強初中團隊一體化建設,構建“隊為主體、團為核心、以團帶隊、團隊共興”的格局,是當前團隊工作的一個熱點問題。初中少先隊教育是少年實現(xiàn)社會化、身心成長和諧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也是學校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組織基礎,同時,初中又是共青團發(fā)展的基礎和源頭,因此,團隊組織自身發(fā)展需要兩者緊密結合,自成一體。
初中階段的少年兒童既處于人的一生中身心速度發(fā)展最快同時承載學習任務較繁重的階段,也是為將來進一步的全面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的重要階段。該如何開展初中團隊工作呢?初中年級團隊一體化建設不是簡單的團加隊,也不是簡單的將團隊輔導員、團隊干部合二為一。它是一個過程,一個實現(xiàn)無痕跡延續(xù)的過程,是通過人性化、個性化的關懷幫助學生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過程。
鑒于這樣的理念,我在經過了兩年多的實踐,初步摸索出初中團隊一體化建設的有效方略:初中團隊一體化建設的基礎在初一年級。前蘇聯(lián)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長達維多夫(B.B.Da выдов)研究指出,11-12歲是兒童產生急劇心理變化的年齡,兒童心理發(fā)展存在著許多困難與不平衡。按我國當前的教育體制,11-12歲的學生正處于初一年級,顯然,抓好初一年級的團隊銜接,實現(xiàn)團的無痕滲透,是有利于初中學生順利完成兒童向青少年的過渡。在初一年級實行“團隊一體化”的建設,我認為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團隊一體化建設要立足學生的個體心理需求
在這初中的三年時間里,學生要經歷從兒童向少年的轉變:他們的思維方式發(fā)展到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并重;自我意識發(fā)展迅速,自我控制與評價能力日趨成熟;形成初步的社會責任感。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他們的心理需求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同的年級,心理需求各不相同。
初一的新學生,告別了熟悉的小學生活,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他們從小學的“老資格”變成了中學的“小字輩”,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環(huán)境都是全新的,需要他們重新適應;與新老師、新同學的交往,也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他們“獨立感”自我意識特別強烈,他們渴望被關注、受重視。他們此時的心理發(fā)展處于波動狀態(tài),適應能力差,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弱,禁不起挫折的打擊。這種情況下,學習障礙、人際關系障礙都會隨即產生。他們此時最需要的是樹立自信,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
慢慢的學生逐步進入青春期,身心發(fā)展嚴重不平衡,導致學習、情緒、人際交往等多種矛盾的產生。他們情緒激烈,容易沖動,感情強烈而不穩(wěn)定,思想偏激易走極端,自我意識增強,而責任感、義務感與社會感相對淡薄。他們已經基本適應了中學的學習、生活,思想有所松懈,對少先隊組織的情感日趨淡漠,出現(xiàn)兩極分化。他們自我控制的動力由主要來自外部的力量,轉變?yōu)橐詢炔孔粤⒖刂屏α繛橹鞯淖晕铱刂啤N覀兛吹?,初一初二學生的心理特征更具有積極與消極的雙重特征,為了發(fā)揚其積極性而克服消極性,在年級的團隊建設中即著手于思想引導的工作是必要的,這將有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對真善美的認識能力。
到了初三階段,學生將面臨較大的升學壓力,學業(yè)負擔重,他們往往一味追求成績,而忽略了思想道德上的要求,對團的追求熱情有所減弱,學習成績的起伏常常導致情緒的波動。在初一年級開展團隊建設,既有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有利于自身的意志品質的鍛煉。
根據(jù)上述對初中生個體心理衍變過程的簡要分析,我們應當充分意識到在初中展開“團隊一體化”教育的重要性,它將滿足少年心理變化的內在需要和心理發(fā)展的必然趨向。我認為“團隊一體化”能夠成為他們最終完成“成人禮”的可行的途徑。
二、初中年級團隊一體化建設要把好四項關口
學生進入中學后,面對全新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面對新的老師、同學,如何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如何體現(xiàn)自我價值,成為困擾學生的一大難題。
顯然,在初中年級展開“團隊一體化”建設不僅僅是要基于青少年個體心理發(fā)展的需求。我認為,熔鑄與新的心理需求層次相適應的集體感,提高與新的集體形式相適應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yǎng)初中階段所必需的學習心態(tài)以及道德意志,都將成為這一“一體化”教育的基本內涵。我將此歸納為“四關”。
第一,順利度過心理探視期,“以團帶隊”把好中隊建設關。
置身于陌生的新環(huán)境,有的人激動興奮,有的人緊張不安;有的人渴望做班級的焦點,有的與班級保持距離。此時,他們的集體歸屬需求特別強烈。
初一年級是全員少先隊員,他們的新班集體即是一個新的中隊。在共同的集體行為中同甘共苦,獲取相似的心理感受,是一條有效途徑。入學初為期5天的半軍事化訓練,使學生深刻感知“我生活在班集體中,是少先隊組織的一員”,感知集體的紀律。各班還邀請高年級的團員到各班,參加其“請你認識我”、“入校感受”主題演講,向初一年級新生介紹自己當年的感受、介紹校史、讓學生學會與師長溝通、學會結交朋友;感受班級、少先隊的溫暖,形成愛集體、愛少先隊組織的態(tài)度。
當初的初一(4)中隊,擬定了《今天我為**而驕傲,明天**為我而自豪》的演講主題,為50名隊員的初中生活奠定了基調。集體成員有共同的追求、一致的目標,在這種良好的氛圍中,大家互相關愛,友好競爭,這個集體可以說是“以團帶隊”新思路的一個比較成功的范例。
第二,順利度過心理調整期,“以團育隊”把好干部選拔關。
****中學的初一年級新生,通過了層層選拔,家長、個人都有較高期望值。他們小學階段在學習、工作方面都是佼佼者,95%的曾擔任小干部。在新的集體中能否保持昔日的輝煌?當不上干部該怎么辦?為了解決學生的這一心理困惑,給更多的隊員創(chuàng)造鍛煉的機會,大隊部要求新組建的各中隊實行臨時干部輪換制,讓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使學生爭當干部的動機由爭面子、慕虛榮、圖表現(xiàn)真正轉換為服務于人、服務于集體。通過輪崗,學生更多更好地參與班級和少先隊集體事務,提升了學生的集體情感。最終目標定位:使學生養(yǎng)成在班集體和少先隊組織中以小主人身份發(fā)表意見、提出建議,對大家決定的事情努力去做的好習慣。
我有一名學生在她進校之初,干部輪崗時就表現(xiàn)出了高度的工作熱情和出色的組織能力。經過中隊推薦擔任大隊委員后,她在高年級的團干部的指導下,逐漸獨當一面。初中三年積極參加學校文體活動,帶領初中部把文體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到了高中她已經成長為一名老練的文體學生會干部。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從中體現(xiàn)的是“團隊一體化”思維在學生干部培養(yǎng)上的有效性。
第三,順利度過心理困惑期,“以團助隊”把好學習考驗關。
初一年級的學生,行為的動機更多的表現(xiàn)為獲取他人的關注,博取教師的贊賞,同學的欽佩等,因此他們表現(xiàn)欲旺盛。他們渴望以成人的姿態(tài)參與更多的社會活動,青春期的萌芽又使他們逆反心理嚴重。對他們而言,第一次最能體現(xiàn)心理優(yōu)勢,表現(xiàn)成就感的莫過于顯性的期中考試成績。所以,初一年級最迫切要解決的是學習中的困惑問題。我們發(fā)揮組織優(yōu)勢,邀請高年級團隊員開展了“以微笑面對初中第一次考試”的志愿服務,與新生分享學習成功的經驗,幫助他們度過心理難關,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快樂,形成對自己有信心、熱愛生活的態(tài)度。
這是一個互助互動的過程。作為集體的一員,學生在輔導活動中既是受助者,又是助人者。這種互助可以增進學生對自信、自尊的體驗,從而達到自助。它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自我心理調節(jié)能力,較集中地解決了學生中的一些共同的問題。這種多向性的交流,有利于學生提高自我認識,進而相互支持,相互影響;濃厚的團體感染氣氛和支持效應,十分有助于那些內向、害羞等人際交往障礙的學生解決問題。
第四,順利度過心理松懈期,“以團強隊”把好理想信念關。
當學生逐步適應了新的環(huán)境后,會出現(xiàn)一個短暫的心理疲軟階段。他們對新的學習生活節(jié)奏已經熟悉,新鮮感正在逐步消退,對團的認識還很淡漠,思想上缺乏追求,要求上會有所放松。此時的他們,需要走近團組織。對理想與信念的追求將點燃他們的激情。
少先隊員是祖國的未來,也是共青團的未來。今天的少先隊員將成長為明天的共青團員。在許多隊員眼里,那些優(yōu)秀的團員青年的今天就是他們努力奮斗的方向。他們渴望進一步了解團組織,向往早日加入團組織。他們對團的追求會轉化為一種強大的內動力。為此,我們組織初一年級學生參觀烈士陵園,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請新團員介紹心得;為初一學生安排分散型的團課常識學習。初二各團支部與初一各班結成“手拉手”友誼對,團徽輝映隊徽紅,讓他們感受團的溫暖與力量。
團隊員共同的學習活動,不僅增強了少先隊員對團的了解,并由此而產生了對團的向往,增強了團的意識,而且團員自身的組織意識也在無形中得到了強化。他們更能自覺的理解和掌握團的知識,并能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起到團員的模范帶頭作用。
良好的行為習慣在少年階段養(yǎng)成,高尚的情操在少年階段萌芽,遠大的理想在少年階段孕育,生命的輝煌在少年階段奠基。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為每一個學生服務,是黨賦予我們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職責。
切實搞好團隊一體化建設,實現(xiàn)團隊共興的最終目標,給我們的思考還有很多。如何提升團隊工作者的能力、智慧,如何調動學校全員參與團隊一體化建設,乃是新的機遇帶給我們的新的挑戰(zhàn)。我們將在“三個代表”思想指導下,與時俱進,迎接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