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小說家阿道司·赫胥黎的反烏托邦小說在西方和中國吸引了大批讀者,在英國現(xiàn)代圖書館評出了20世紀百本最佳英文小說作品中,《美麗新世界》位居第五,僅次于小說《尤利西斯》《了不起的蓋茨比》《青年藝術家的畫像》《洛麗塔》。而在中國,有文學評論家將其列為了“人生必讀的百部名著”。《美麗新世界》對極權主義思想進行了無情的批判與諷刺,而本文對這部小說作品的主題內涵及背后的思想進行解析,以便于更全面地了解這部佳作。
一、《美麗新世界》的創(chuàng)作背景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極大程度上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生產(chǎn)力,并且給予人類思想觀念方面的巨大改變。在21世紀到來之后,人們所看到的并不是充斥著光明的未來,而是接踵而來的災難與危險。人們面對如此殘酷性開始重新考慮了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未來發(fā)展與文明精神的關系。
阿道斯·赫胥黎是英國文學史上并不算出名的作家,是英國生物學家托馬斯· 赫胥黎的孫子。阿道司·赫胥黎家族多數(shù)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所以整個家族都顯現(xiàn)出濃郁的文化底蘊,而在這樣的氛圍中,他對于不同領域都會有所涉及,例如文學、藝術、思想、物理、生物、心理等學科,因此被譽為學科的“多面手”。在短暫的一生中,赫胥黎對小說、評論、專欄、詩集等都有研究,并且會將其他科學研究成果融合到自身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因此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學風格。
1932年,阿道司·赫胥黎創(chuàng)作的《美麗新世界》問世,在這部作品之前,他所創(chuàng)作的多部小說都描寫了現(xiàn)實社會中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之間的矛盾,并且告誡了世人怎樣在社會責任視角下實現(xiàn)自我價值。而小說《美麗新世界》恰恰是他文學創(chuàng)作思想內涵的深層次體現(xiàn),在小說中,阿道司·赫胥黎專門虛構了一個未來的世界,在這個虛擬的世界中,是以極權主義政府為核心,專門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掌控世界,人們會犧牲自己的思想與尊嚴來順從政府的一切行為,保證社會的徹底穩(wěn)定。
二、《美麗新世界》塑造的極權社會環(huán)境
(一)科技操縱社會
根據(jù)文章描述,世界國中的人類不再是通過正常的方式生育后代,而是使用科學技術手段將卵巢中的卵子取出,通過科學手段操作之后,卵子和精子在孵化器中受精并在特制的容器中進行培育。為了更快地培育后代,科學人員在培育過程中運用了波德斯奈普技術,這種技術可以加快細胞分裂的速度,每年都會固定分批定量生產(chǎn)。按照波德斯奈普技術,孵化之后的嬰兒就遵循法則命名,如阿爾法、貝塔、伽馬、德而塔與埃普賽隆。這五種命名方式代表著嬰兒們未來的命運,會根據(jù)供求原則來規(guī)劃不同姓的人數(shù),之后孵化廠會根據(jù)人數(shù)來批量生產(chǎn)。人們在出生之后就能選擇自己的工作類型,通過這種生產(chǎn)方式,世界國的居民從一出生開始就被世界國政府嚴格統(tǒng)治著。
嗦麻是趨于完美的麻醉劑,嗦麻可以讓人們減少壓力、減緩衰老,進而一生中都可以在腦力、生理方面保持年輕人的特點。這種麻醉劑對于人們來說就像是一頓圣餐,給予人們瞬間的滿足感。這種藥物看似很有利,其真正的意義并不是如此,嗦麻的真實意義是為了改變老年的“惡習”,世界國中的老年人習慣于拋棄、放棄,相信宗教,依靠讀書與思考來混日子,他們習慣于“思考”,而這對于建構社會是極其危險的。因此這種麻醉劑作為統(tǒng)治者的工具而存在,讓每個人都能夠擁有優(yōu)秀的品質。文中,世界國政府大量使用麻醉劑讓人民遠離生活中的壓力以及人體衰老帶來的憂郁,以此來滿足世界國政府的欲望,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居住環(huán)境。
與此同時,世界國的相關部門還發(fā)明了一種娛樂機器人,這種機器人可以為世界國的人民提供更多、更豐富的活動,同時這種活動并不會給世界國的人民帶來傷害,還會促進國家的穩(wěn)定消費與生產(chǎn)??梢哉f世界國政府將一切發(fā)展重點放在了維護社會穩(wěn)定與人類的“幸福”生活上,并用發(fā)達的科技來操縱著世界國的所有居民。
(二)國內的居民變?yōu)樯唐?/p>
為了滿足世界國政府的需求,政府將居民變?yōu)閲业纳唐?,讓居民沒有自己的思想和意愿。文中記錄了這樣一個片段:督導員帶領孩子們去參觀了育嬰室,經(jīng)過卡諾夫斯基的技術處理,八個月大的嬰兒眼前放著書本和鮮花。當孩子們滿心歡喜地爬向書本和花朵時會遭受巨大電擊。在經(jīng)過反復200次重復電擊之后,嬰兒們就會對書與花產(chǎn)生了巨大的憎恨感,讓他們不想去讀書,也就不用擔心解除了這樣的條件反射。一旦人們討厭鮮花,那么就不愿意來到鄉(xiāng)下這樣不需要消費的大自然環(huán)境中,進而增加了人們的花銷,從某種層面上起到了促進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作用。
政府為了控制整個社會并遵循其所謂的“平衡規(guī)律”,就會按照上述五個等級生產(chǎn)居民,將每個等級的居民維持在一個合理的限度之內。政府使用波德斯奈普技術和布卡諾夫斯基技術生產(chǎn)和處理居民,這完全是把居民當做商品在工廠的流水線上生產(chǎn)。在高速發(fā)展的當今社會,將人類當做商品一樣進行生產(chǎn)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世界國的政府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方便控制社會。世界國從居民出生開始,就對居民進行了嚴格的控制,從而讓居民變得更為冷漠,讓居民更容易接受自己就是商品的現(xiàn)實。文中則有這樣的記載:當琳達從保留地回到了世界國之后,除了約翰之外的所有人都同意她服用嗦麻。盡管是世界國的居民都知道嗦麻的危險,但是他們卻都建議琳達服用嗦麻,這足見居民之間的冷漠。
世界國政府除了對居民的日常生活有著嚴格的控制之外,政府對于居民的性行為也有著嚴格的管制。政府倡導小孩在進行“性愛游戲”時讓幾十或者幾百個裸體孩子一起玩耍。世界國政府所規(guī)定的性行為是政府控制的社會體系,居民智能按照這種體系進行性行為,傳統(tǒng)的性行為都會被廢除。通過對性行為進行控制,世界國的居民更認為自己是一件物品而不是人類,所以居民和居民之間常常是消費與被消費的關系。如亨利與定向分配員將列寧娜作為“一塊肉”,并且列寧娜也將自己作為“一塊肉”,這就是赤裸裸的事實。
(三)利用嗦麻處理真理和幸福
有很多人對世界國的政府以及生活方式進行了批判,認為他們違背了自然規(guī)律,不能夠享受到人類的幸福。文中所描述的美麗新世界到底出現(xiàn)了什么錯誤呢?事實上,世界國中的真理和幸福并不能共存,世界國中的居民受控制的政府,所以他們認為得到食物以及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是幸福。政府通過科學技術阻止居民看書、學習,這樣就可以讓居民誤認為自己所在的社會就是幸福,實際上這是一種病態(tài)的幸福。同時世界國中的性愛是不需要任何條件的,因為任何居民都是一件商品。久而久之,居民沒有了責任感,這也就消除了真正意義上的愛。在世界國中,只要出現(xiàn)了壓力、不開心的情緒,就可以使用麻醉劑去麻痹神經(jīng),讓所有煩惱都煙消霧散。服用嗦麻就可以將一切不開心的事情忘記,同時居民也不會得到事情的真理。世界國的幸福是一種虛構的幸福,所有的真理是制造出來的,所有的幸福也是政府創(chuàng)造的。
三、文中的反烏托邦主題
作為社會的兩種形態(tài),烏托邦與反烏托邦存在著一種必然聯(lián)系。摩爾的小說《烏托邦》設計了一個理想的國度模式——人人平等,沒有私家財產(chǎn),每個人工作都是為了整個社會的繁榮,每天都那么快樂幸福。但是反過來看赫胥黎的小說《美麗新世界》,可以看出作者融入了部分小說《烏托邦》中的內容,用語言塑造出了一個充滿著二元對立的“理想世界”,但是在不斷深入的敘述過程中,解構了這個虛構的世界,將原本烏托邦的美麗幻想轉變?yōu)榱朔礊跬邪畹暮诎祲趑|。
小說中,社會中的科學與宗教就是一種二元對立的狀態(tài),并且從開頭就將這樣的對立概念擺放出來。未來社會被“世界國”所控制,這里面的居民用汽車發(fā)明者福特的名字來替代了原來的上帝,而紀年方式也是以“福特年”來記錄,這說明傳統(tǒng)宗教文化已經(jīng)被科學技術所尊敬——尤其是福特所倡導的機械化商品大生產(chǎn)??茖W霸權主義早已奪去了傳統(tǒng)神學的地位,例如小說開篇所說:“這是一棟灰白色的大樓,矮矮的,只有三十四層。門口寫著:中央倫敦孵化與條件設置中心……”這句話點名了世界國對于技術控制的態(tài)度。安逸的生活是以居民失去人類最寶貴的情感與個性為代價的,世界不只是不“美麗”,并且就像是一座監(jiān)牢。而這里也顯現(xiàn)出小說的寓意,“科學技術假如只是用來維護了統(tǒng)治者的統(tǒng)治地位……讓大多數(shù)人處在一種沒有自己思想、沒有自己個性與感情的一味服從的愚昧狀態(tài)”,而這樣的科學就可以說違反了人類社會前進與發(fā)展的規(guī)律,與人類個性化發(fā)展形成了一種鮮明的二元對立狀態(tài)。
四、結語
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是對作者當時所生活的現(xiàn)狀以及當時社會狀態(tài)的批判和嘲諷。文中的世界國在我國也有縮影,可以理解為我國社會中的某些極端版本。在當今時代,所謂的個人幸福可以理解為——滿足需求的能力,同時個人的成功也會促進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通過《美麗新世界》,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作者內心的憂慮,作者的這種憂慮也值得我們當代人去思考。
[參考文獻]
[1] 王曉穎.論赫胥黎《美妙的新世界》中的順從機制[D].湘潭:湘潭大學,2009.
[2] 梅青.《美妙的新世界》與功利社會[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2.
[3] 陳麗.《美妙的新世界》對烏托邦主題的解構作用[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0(06).
[4] 張玉波.自由無可逃避對——《美妙的新世界》中科學技術觀的探討[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
[5] 劉小妮.幻滅的新世界——對《美麗新世界》的解讀[J].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3).
[6] 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批評方法新探索[J].外國文學研究,20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