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14年馬年的到來掀起了“馬上體”語言使用的熱潮,“馬上有錢”,“馬上有車”,“馬上有房”等一批“馬上體”語言不斷充斥著人們的視覺,本文從順應論的角度對“馬上體”模因的廣泛復制傳播進行了分析,探討了“馬上體”模因是如何通過順應交際宿主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以實現廣泛的復制和傳播。
關鍵詞:馬上體;模因;順應論
作者簡介:李玉紅(1990-)女,吉林白山人,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在讀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H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1--01
一、引言
“模因”一詞最早是由英國牛津大學著名的動物學家和行為生態(tài)學家Richard Dawkins(1976)在科普著作The Selfish Gene一書中提出。模因主要通過模仿得到復制,傳播和發(fā)展,模因本身靠語言得以復制和傳播,因此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模因。本文以順應論為理論基礎,分析探究“馬上體”模因是如何通過順應交際語境而得到廣泛傳播的,旨在幫助讀者從語用學的角度更好地理解“馬上體”模因的出現。
二、理論框架
語言順應論是在1999年正式被Verschueren提出,Verschueren(2000)指出語言的使用過程是人們有意識或無意識地不斷地進行語言選擇的過程,是由語言內部或是語言外部的原因所驅動的。Verschueren認為在語言使用過程中之所以能夠進行語言選擇,是因為語言具有變異性,商討性和順應性。變異性是能夠決定語言選擇過程中可選范圍的一種語言屬性,語言的這種變異性使語言不斷變化發(fā)展;商討性這種語言屬性是指語言使用者的語言不是機械的或是根據嚴格的規(guī)則或固定的形式—功能關系模式來進行的,而是依據高度靈活的原則和策略進行的。順應性是指語言能使使用者從可供選擇的項目中作靈活的變通,從而滿足交際的需要。
在語言的使用過程中,Verschueren認為語言的選擇還必須與語境順應。語境包括語言語境和交際語境兩部分。語言語境指語言使用的上下文,包括篇內連接,篇際制約和線性序列等;交際語境包括語言使用著,心智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Verschueren,1999)。
三、“馬上體”模因的交際語境順應分析
Verschueren認為在語言使用過程中,說話人對語言的選擇要與一定的語境關系相適應。而順應論下的模因應是在順應多種語境下對以前的語言,文化進行模仿,復制及傳播的?!榜R上體”模因便是通過對語言使用者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的順應來感染受眾從而成功地被廣泛傳播。
3.1 “馬上體”模因對物理世界的順應
物理世界是一種客觀實在的語境,包括時間和空間的指稱關系,就時間而言,它包括事件時間,說話時間和指稱時間??臻g指地點指示關系,包括絕對空間關系和參照指稱對象的相對空間關系;另外交際者的身體姿勢,手勢,外表形象,生理特征也屬于物理世界,影響交際語言的選擇(Verschueren,2000)?!榜R上進狀態(tài)”,這是春節(jié)長假后各單位部門領導們最該說的一句話,長假過后上班,很多員工仍沒有很快擺脫節(jié)后綜合征,雖然人在崗位上,可心卻還停留在“放假模式”,干起工作無精打采,效率低下,狀態(tài)不佳,面對這一現象,許多領導便提出大家一定要“馬上進狀態(tài)”或“馬上有精神”或“馬上回歸”,這一系列的“馬上體”模因無疑不是順應了當時物質客觀世界,從而激發(fā)大家馬上進入工作狀態(tài)。
3.2 “馬上體”模因對社交世界的順應
社交世界涉及到社會制度和文化因素,包括社交場合,社會語境,規(guī)范交際者言語行為的原則的準則等?!榜R上體”模因的一系列祝福語言便是順應了當今的社會形勢,如“馬上有幸?!?,在經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們普遍生活壓力較大,快節(jié)奏的生活給人一種窒息感,進而人們幸福指數偏低,幸福感不強,因此“馬上有幸?!眲t表達了多數人的心聲。再如“馬上有健康”,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可越是發(fā)達的今天,人們的身體越是容易出問題,莫名其妙的就會被病魔纏身,因此“馬上有健康”的出現便也是順應了當今社會的語境,成為了被廣為使用的馬年祝福語。
3.3 “馬上體”模因對心理世界的順應
Verschueren(2000)曾指出,語言的互動性是心智與心智之間的交流,心智世界主要包括交際者的性格,情感,信念,意圖等心理因素,說話人選擇語言的過程正是順應自己和聽話人的心理世界的動態(tài)過程。Heath(2001)認為一些模因成功的原因在于他們能激起人們某種共享的情感反應。而很多“馬上體”祝福類語言的使用便是激發(fā)了大家在心理上的共鳴,從而被大家接受而廣泛傳播?!榜R上有房”,“馬上有車”,“馬上有錢”,“馬上有對象”等這些語言的出現都順應了大家的速成及希望馬上有一切的急躁心理,還有很多人是順水推舟,知道對方十分渴望得到一種東西,故而順應對方心理,祝愿對方馬上得到,以使對方得到精神上的滿足。這些語言的選擇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生活所需所求一時不能實現的焦慮,不安,浮躁的心態(tài)。
四、結論
本文以語用學中的順應論為理論框架,分析了“馬上體”模因是如何通過順應交際宿主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及心理世界而被廣泛復制傳播的,通過此分析探究,希望可以幫助讀者對理解“馬上體”模因躥紅的深層原因提供一定的幫助,并能對渴望“馬上有一切”的速成心理引起重視。
參考文獻:
[1]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科學語言》,2005(6)。
[2]郭宇芳,李白清,廣告語言模因的順應性研究[J],《文學界·語言研究》,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