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習好音樂的關鍵是做好音樂課程評價,隨著音樂課程評價標準、評價形式、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教師只有做好了音樂課堂評價才能從根本上讓學生喜歡音樂,融入音樂,享受音樂。多元化課程評價不但激勵學生演唱技能,更讓他們在歌唱中去認識人生,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關鍵詞]音樂;課程評價;多元化
《音樂課程標準解讀》中指出:音樂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音樂不同于語文、數(shù)學,不能僅通過一張期末試卷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評價,需要從多方面進行了解評價。
一、音樂課程評價標準多元化建立在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音樂聽覺基礎上
所謂音樂,字面的意思可以理解為讓人愉悅的聲音,由此可見音樂是靠聽覺來感知的,屬于一種聽覺藝術。音樂課程評價應該建立在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音樂聽覺的基礎上,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guī)律,多聽,多感受,激發(fā)每個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在音樂的召喚下所反饋出來的每一個或高或低的音樂感應,這就需要音樂老師們利用多重音樂標準尺子進行測量評估,給予學生自主選擇音樂類型的機會,尊重每個學生的音樂敏感度,讓每個學生都能有發(fā)自內(nèi)心喜歡的音樂,這樣才能成就每個學生的音樂個性發(fā)展,引導學生更準確地學到相關的音樂知識。
音樂課程評價的標準多元化,需要音樂教師不光要聽到唱音準、字正腔圓的聲音,也要聽到在跑調(diào)中努力進步的別樣聲音。教師要深信每個學生就像音樂中哆來咪的特性音符一樣,發(fā)音有高低,擅長有側重,需要教師用多元化的課程評價標準編排出美妙的樂譜,從而讓學生們在教師的課程評價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音樂樂趣,進而更投入地置身音樂殿堂中自由暢聽,在音樂的聆聽中學習,感受,進步,成長。
二、音樂課程評價應遵循學生年齡小、參與音樂活動積極性高等特點
傳統(tǒng)的音樂課堂評價基本都是以教師的口頭語言評價為主,像平日里最常見的課程評價就是“你很棒!” “你做得很好!”等等比較單一、枯燥的語句,然而隨著社會的進步、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共同發(fā)展,學生的身心在當代繁榮生活的培育下,正朝著多元化素質教育方向均衡發(fā)展,對課程評價的期望已不僅僅滿足于幾句簡單的表揚的層面,這就要求我們的評價根據(jù)當代學生的期望進行形式多元化的評價,才能更好地激勵學生們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在任何的評價都不應該是隨意的、單調(diào)的原則下,以陶冶人格高尚情操著稱的美妙情感藝術的音樂課程評價更應該是多元化和豐富多彩的。小學音樂的課程評價應該遵循小學生的年齡小、重在參與的狀態(tài)等特性,解析藏在每首音樂背后的生動有趣的故事,進而采用以生動形象、形式豐富的口頭語言、姿體語言、書面語言等,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在學習中進步、快樂起來。
三、音樂課程評價主體多元化,以學生為評價主體,自主評價
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課程評價更少不了學生這個小主人翁,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更是評價的主體,沒有人比學生本人更了解他們自己所感受到的學習狀態(tài)、吸收狀況、所需調(diào)整,在課程評價面前,他們比任何人更有發(fā)言權。在音樂課堂上學生都在以他們的審美要求去賞析歌曲,這就需要音樂教師在自己掌握正確的激勵性評價觀的同時,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正面音樂課程評價,在放手讓學生自主評價、互相評價的同時,將班級進行分組評價,并分層進行小組內(nèi)部自我評價和小組之間互相評價。課程評價的主體多元化,不但讓學生們在課程評價的參與中進步起來,成長起來,更讓學生在自主評價過程中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發(fā)現(xiàn)自己學習中的問題,調(diào)整自己的學習策略,使自身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展,同時,學生之間的互評,不僅能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督促,相互合作,更有利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
責任編輯 沁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