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聲樂是門抽象的藝術科目,它是用人聲和音符、旋律來表達語言和情感的一種藝術形式。目前,全國的聲樂課程在教學方式、教學內容設計及教學管理、教育心理等方面仍存有一些問題。真正的聲樂教育是以培養(yǎng)學生有關聲樂的知識技巧、修養(yǎng)與審美等方面的能力為重點。在實施教學過程中,應當要注意從學生狀況和心理、學校教學管理、課程設置安排等方面開展聲樂教育工作。這樣,才能把聲樂教育的科學性落實到位。
[關鍵詞]聲樂;聲樂教育;記憶
一、對聲樂的認識
聲樂與器樂是音樂作品的兩大類,二者共同構成了音樂表演藝術。音樂多以感情語言形式出現(xiàn),以致長時期內,聲樂一直是主要音樂。于是人聲就是最早的樂器了,雖然聲樂與語言具有共同特性,即音高、音強、音長、音色、音量與節(jié)奏,均由聲帶發(fā)出,用于表達意義與感情。但是在聲樂中,更加重視感情表現(xiàn)與聲音的充實、悅耳,從而更具美感。即使到了中世紀,聲樂與器樂在許多地方因含世俗因素太多而受教會排斥。正式的、主流的音樂藝術仍然是聲樂。文藝復興以后,純器樂和由器樂伴奏的歌唱、戲劇得到了很大發(fā)展。然而聲樂因其簡便而富于感染力,始終受到人們關注與喜愛,著名歌手往往比著名樂手受到更廣泛的歡迎。即使在現(xiàn)代,在各國,包括我國的民間、社區(qū)以及中小學音樂活動中,聲樂教育也始終是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有許多人用唱歌來表現(xiàn)自己,表達自己的情感,豐富自己的業(yè)余生活,甚至參與歌手選秀活動。聲樂其實是門十分抽象的科學知識及課程。它并不像鋼琴、吉他、架子鼓等樂器那么形象直接,也正因此,全國除了黑龍江、遼寧、河北、山東、陜西等省聲樂氛圍濃厚外,在南方地區(qū),只有湖南、湖北、四川等省的聲樂氛圍比較濃厚。面對這樣的局勢,尤其是在南方地區(qū)教聲樂的教師們首先要讓他們懂得什么是聲樂藝術,學習這門藝術可以做什么,怎樣進行科學規(guī)范靈活的學習等問題。
二、聲樂教育應當注重科學性
聲樂教育是指有關聲樂的知識技巧、修養(yǎng)與審美趣味的傳承過程。它涉及到相關的科學知識、發(fā)聲技術、表演藝術與藝術欣賞。目前聲樂教育中所傳遞的科學知識主要是物理聲學與生理學知識。雖然有的聲樂教師曾在音樂師范系學習過教育心理學,并能在教學中加以運用,但由于聲樂專業(yè)出身的教師通常不懂心理學,而師范出身的教師單方面的心理知識運用又不同于必要的心理學知識的傳授,而且教育心理學畢竟不是聲樂心理學。所以,聲樂教育迄今缺乏專業(yè)心理學的支持。不比美術教育、體育教育,它們已分別建立了支持專業(yè)教育的藝術心理學、運動心理學。對聲樂心理的重視不足與研究不夠,使得當前無論在專業(yè)院校還是在義務教育、社區(qū)活動中,聲樂教育都存在重技巧輕理論、重生理因素而忽視心理因素的問題傾向。這種傾向是聲樂歷史上形成的,在過去雖具有合理性,但今天卻已成為阻礙聲樂教育進一步發(fā)展的根源。那么,以下就是筆者對聲樂教育的科學性問題進行的一些簡論。
1.學生條件方面。所謂科學的聲樂教育,首先學生要有適合培養(yǎng)的條件,再加上自己的興趣才能學有所成。那么,條件因素包括:領悟力、接受力強,學生若有比較強的領悟力和接受力,就能觸類旁通,獨立自覺地分析聲樂課上的問題并思考、解決問題;良好的音質、音域,學生若有好的音質、音域,則可以略微快速地掌握呼吸、發(fā)聲的方法,并把中低音和高音三個聲區(qū)進行平穩(wěn)練唱以達到氣聲結合的目的,從而縮短學習時間;具有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任何學問的深入了解都要學生刻苦、認真鉆研、勤于思考和總結,學習好聲樂必須能夠做到先思考,再練習;具有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和樂感,學生最后要以文化素養(yǎng)作為基礎,樂感和節(jié)奏感為核心去掌握歌曲的譜面知識(調號、旋律、節(jié)奏型等)內容,了解歌詞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生平和創(chuàng)作意圖等,用自己的感情投入演唱,促使學生更到位地完成作品??梢?,學生的條件是聲樂進行科學教育的先決因素。
2.學生訓練方面。筆者個人認為學生的訓練除了要循序漸進外,還要因材施教。有些學生對聲樂很有興趣,但沒有適合培養(yǎng)的條件。那么就不應該硬撐,應當合理調整專業(yè)訓練方向。以上是前提,接下來的是學生和老師的配合要默契,嚴師出高徒的“嚴”并不是一定要每個老師都發(fā)脾氣,對待不同情況的學生要因人而異,不主張課上用過激的語言來對待學生。但學生嚴重違反紀律,可以采取暫時冷處理,課后談話。另外,幼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每個階段學生的心理生理狀況都不一樣,建議學生滿15周歲再學習規(guī)范的聲樂藝術比較好。聲樂學習還要在課堂至課外加強氣聲結合練習,穩(wěn)定呼吸狀態(tài),找到聲音的共鳴位置等。這些目標的達到離不開學生的自覺和學生的身體體質??梢姡瑢W生的訓練是聲樂進行科學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手段。
3.課程設置方面。除上述兩方面外,課程安排上也有講究。聲樂課程對于正在成長中的學生來說,不宜安排太多,凡真正適合培養(yǎng)的主修生平均每人一周兩節(jié)單獨課就夠了。采用一對一的模式比較有效果,課堂紀律也能維持好,學生也樂意上好每堂課。而且聲樂課不要安排在晚上,應當安排在白天。至于學生練聲就靠自覺了,每日有規(guī)定時間自覺去琴房練聲:如早上七點到七點半,可以練習呼吸、發(fā)聲、歌曲等。下午則可以用五點半到六點,同樣練習呼吸、發(fā)聲及歌曲等。晚上可以用八點到九點繼續(xù)練習科學的呼吸及發(fā)聲狀態(tài)。一周除上固定課外,還要設置每周一次大回課,就是到舞臺上讓學生展示平日所學曲目,可以用鋼琴伴奏,也可以用伴奏音樂??傊?,讓學生有一種寓教于樂的感受。由教師指導學生的舞臺氣質和表演,加上早上、黃昏及晚上的自覺訓練,可見,課程的合理設置也是影響聲樂科學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4.教學管理方面。要使學生學好聲樂藝術,除了教師用心教育外,班主任也要監(jiān)督管理,政教處對于違反校規(guī)和教學紀律的學生也要嚴格管教。這樣,三點一線統(tǒng)一好,才會對教育工作帶來便利。因為一個好學生的產生和許多因素分不開,如家庭環(huán)境、家長意識、校園管理、班級管理和課堂管理等,缺一不可。所以好學生的出現(xiàn)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學生自己共同努力奮斗的結果。這就充分說明了學校的教學管理制度及執(zhí)行力度也是直接影響聲樂學科進行科學教育的重要因素。
三、記憶因素對聲樂教育的作用影響
記憶因素在聲樂科學教育的進行過程中也有很大作用。筆者從這兩方面來談談自己的看法,聲樂教育中有兩類重要記憶:一類是與嗓音的發(fā)聲官能技術相聯(lián)系的基本感覺記憶,另一類是把藝術創(chuàng)造的因素與技術因素相統(tǒng)一的藝術表演的記憶。記憶可以積累而形成教養(yǎng),還可以通過提煉成為直覺與靈感的資料。而教養(yǎng)對于音樂理解與欣賞,直覺與靈感對于藝術創(chuàng)造均關系重大。記憶可以分為學習、保持與記憶三個階段,其中記憶階段又可分為回憶與再認。因此對資料的學習和對作品的音樂分析,會通過保持而影響到技術的掌握和節(jié)目的表演。記憶中的回憶,有助于迅速重新學會被遺忘的技術與音樂。再認不像回憶那樣必須發(fā)現(xiàn)其客體,才具有便于轉移的特征。在聲樂教育中,可以通過讓學生在學過的聲樂作品中再認曾經學到過的技術與音樂成分,來幫助他們迅速掌握新作品與聲樂實用技術。
責任編輯 沁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