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下的數學課堂應該是生動活潑、充滿樂趣的。在數學教學中巧妙地創(chuàng)設情境,能使數學教學化抽象為具體,由枯燥無味變得趣味盎然。教師應了解情境教學的定義、特點,從而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的教學情境。
[關鍵詞]數學課堂;情境教學;興趣
一、情境教學的定義
情境是為了教學的需要創(chuàng)設出來的適合教學需要的場景。情境教學給教學帶來了活力,它用典型的場景,激起了兒童熱烈的情緒,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把,把情感活動和認知活動有效地結合起來了。
二、情境教學的特點
1.形真。情境教學的設計,以青少年兒童為中心,從少年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出發(fā),將情境教學心理情感特性、日常生活知識、個性特點結合教學目標進行綜合設計。這就要求執(zhí)教者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認真鉆研教材,吃透教材,創(chuàng)設出讓學生具體可知、可感,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的情境。
2.情切。情境教學法的實施其實就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只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也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教學效果。
3.意遠。情境教學法最主要特點就是創(chuàng)意設境。這就要求教師在執(zhí)教過程中,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思維,因材施教,不失時機地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理解和融入的意境,讓學生真正走進教材、融入教材,參與課堂,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
4.理蘊。情境教學把教學中抽象的理念轉化為兒童能切身感知的形象,有效地提高了他們的認知力。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以教材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設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能夠充分激發(fā)他們學習興趣的情境。
三、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激發(fā)興趣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傳統(tǒng)教育的片面性給人一種數學遠離生活、遠離大眾的錯覺,其實,真正的數學是豐富多彩的,它有著實實在在、生動活潑的生活背景。
1.在活動情境中“玩”數學。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知識源于活動。”要讓學生在活動中用自己的感覺去認識世界、感知世界、進行探索、豐富知識。因此,教師應持動態(tài)的教育教學觀,使學生在興趣盎然地掌握知識中獲得發(fā)展。
2.在合作環(huán)境中“交流”數學。教師應多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在合作交流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3.在問題情境中“連”數學。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由問題開始,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教材內容的特點,在新舊知識的連接點上創(chuàng)設問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
所以,在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在思考中實踐,在實踐中感悟,在感悟中收獲,教學效果自然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4.在生活情境中“悟”數學。數學教學應既要忠實于教材的指導作用,又要讓教材煥發(fā)新的活力。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機會。
如,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筆者在講授如何比較兩個長方形面積的大小時,有的學生就想到了把兩個長方形分割成若干個小正方形來進行比較,筆者由此組織大家采納這位學生的觀點比較。問題一出,學生在小組中紛紛交流自己的想法,從而悟出分割的小正方形一定要大小一樣,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的大小,要用統(tǒng)一的面積單位,這樣不僅讓學生學到了新知識,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由此可見,情境教學在數學新課程教學中已彰顯出其獨特的魅力,教師要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fā),運用各種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和方式,創(chuàng)設出有利于教學,有利于學生積極健康發(fā)展的良好的教學情境,將數學課堂中的教與學有機結合起來,并真正落到實處。
責任編輯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