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實行,小學教育教學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加之現(xiàn)代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在不斷提高,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更是一種新的挑戰(zhàn)。教師應首先分析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了解小學語文的重要性,從而探尋新課改下適合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語言作為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的橋梁,語言的歷史與文化的歷史總是相伴而行的,人類一切文化活動都是需要借助語言表達出來,然而語文的教學可以很好地促進中華文明的傳播和發(fā)揚小學語文的教學,可以很好地指導學生正確理解文字。新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毙W語文的教學是所有階段語文教學的基礎階段,是小學生成才的奠基石,沒有受到良好的語文教育,很難在其他方面的學習中取得成功。小學語文教學的優(yōu)劣,關系到小學生正確運用和理解語言文字,有效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可以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動機。
基于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素質,而語文是教育的基礎,能夠讓小學生從思想上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產(chǎn)生對語言文字的熱愛。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是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是小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部分。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
1.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受到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很多小學教師沒有轉變到新課改的教學模式中,還是認為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此外,傳統(tǒng)的應試教學思維,使得小學課堂教學方法單一,小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教師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授課結束過后,又采用題海戰(zhàn)術,布置許多作業(yè),讓學生不停地反復練習,受困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沒有重視學生自身能力培養(yǎng),從而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2.評價制度落后。受傳統(tǒng)應試觀念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評價學生成績的優(yōu)劣,往往是以一些考試成績以及成績的排名狀況為標準。一些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并不是一個很聰慧的學生,只是應試能力比較強。這樣的一種評價方式,不僅不能準確地評價一個學生,而且還會給小學生的心理帶來更多的壓力,也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3.閱讀教學未能深入淺出。著名的教育學家葉圣陶先生說過:“課文無非就是個例子?!痹S多教師在閱讀教學上,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其他的內容很多都不管不問,低年級的小學生還未能認識很多的漢字,教師若給他們講解很深的內容,小學生往往都理解不了。學字是小學低年級每節(jié)課必須的重點,沒有這個基礎,就會很難進行下去,講解再多的知識,也是毫無收益。
二、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1.采用興趣教學法。興趣教學法就是充分調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積極性,使教師能夠有興趣地教學,學生樂于去學習??鬃釉?jīng)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學習的重要動機,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一旦產(chǎn)興趣,就會以一種主動的態(tài)度去學習、去探究。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望十分強烈,喜歡聽故事,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很好地利用這一特點,針對教學內容,找出與課文相關的故事導入課文,使得學生對文章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講解的時候再配上親切自然的語氣,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在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后,教師可以設定教學目標,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能獲得知識,教師也能順理成章地達到教學目的。在使用該種教學方法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根據(jù)教材的特點以及課堂的教學目標,準確引導學生學習,使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激發(fā),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教授《珍珠鳥》這一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伊始,教師先講述一個關于“藍絲帶”的故事,這是一個關于愛、信賴的故事,然后在上課之前可以事先準備一個藍絲帶,將這個藍絲帶送給某一學生,并且告訴他們,送出去的藍絲帶表示對他們的信任,這些學生會被這種信任的感覺給吸引住。這個時候告訴他們:“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边@樣一來既可以達到教這一節(jié)課的目的,又能讓學生獲得新的知識點。
2.采用情境教學法。良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狀態(tài),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的,根據(jù)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自身特點,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將課文中所描繪的情景,再次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情境教學,需要教師創(chuàng)造合理的情境,一般的常用的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有:通過多媒體技術再現(xiàn)情境、運用實物演示情境、扮演角色體會情境等,其中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造情境使用最多。隨著科技的迅速發(fā)展,多媒體技術有著圖文并茂等優(yōu)勢而得到廣泛的運用,多媒體的技術可以利用形象直觀的圖形、圖像、動畫、視頻或者音樂達到知識與信息的融合,創(chuàng)造出一種統(tǒng)一的教學情境,有效地激活了課堂氛圍,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秋天的雨》這一節(jié)課的時候,一開始教師可用多媒體以畫導入,播放春夏秋冬的畫面,讓學生進入一個四季輪換的情境,接著引出學習這一篇課文,在學習“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這一自然段的時候,教師借助多媒體制作多幅精美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黃色的銀杏、火紅的楓樹、金色的田野……接著,再拋出問題:“秋雨有哪些顏色?”帶著這些問題,學生回想剛剛播放的動畫、圖片等來獲取答案。通過多媒體技術的展示,將秋天的許多景物串起來,讓學生仿佛進入一個自然美景中,從而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提高了教學的課堂效率。
3.采用案例評析法。案例是指發(fā)生在小學語文教育領域的教學情境故事和師生典型事跡。它包含了某些重要的教育觀念或者教學問題,既能夠反映出小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的認知、發(fā)現(xiàn)以及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又能夠促進學生掌握和運用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和策略,從而形成和發(fā)展積極的教學情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念。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實施案例評析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它與以往講授為主的被動灌輸式教學相比,將學生和教師引入一個平等的對話中,通過雙向的學習和互動,使學生充分理解小學語文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性質,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思想素質。案例評析具有三個特征:對話性、合作性、探索性,案例評析則是強調的學生的自我探索過程,重視個人的想法和意見,鼓勵學生自己想辦法,這也正是體現(xiàn)出新課程改革的自主學習的理念。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新課改的引導下,教師一定要注重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適應新課改的精神。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一定要突出學生的重要性,通過好的教學方法的運用,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引下快樂學習,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學習成績得到提升,同時教師也能如期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孫廣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出現(xiàn)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現(xiàn)代閱讀,2013,(07).
[2]張朝剛,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研究[J].教學研究,2011:361-361.
[3]王維東,淺析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攻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2,(10):65-65.
[4]劉文文,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探析[J].教法研究,2010:54-55.
[5]肖晶華、馬艷紅等,小學語文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實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10):236-236.
[6]王建青,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法的教學[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04):148-150.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