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提問是組織教學的主要方式,是師生互動的基本手段。教師課堂提問的藝術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當前農村語文課堂提問中存在很多問題,教師必須優(yōu)化農村初級中學語文課堂提問的策略。在農村初級中學語文教師隊伍年輕化的趨勢下,甚至專業(yè)不對口的情況下,這些優(yōu)化策略對農村初級中學語文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農村;課堂;問題;策略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問”作為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與互動的有效手段,具有傳遞信息與反饋學習效果的功能,已被廣大語文教師所認同并實踐運用?!疤釂枴钡暮脡耐鶝Q定了一堂課的最終教學效果,但目前農村初級中學語文課堂提問的現(xiàn)實卻很難令人滿意。
一、農村初中語文課堂提問存在的普遍問題
根據(jù)課堂觀察、聽課記錄和學生反饋,訪談龍南縣8所農村初級中學的語文教師,研究其語文課堂,發(fā)現(xiàn)大部分語文教師的課堂提問在預設、實施和反饋等方面存在諸多普遍問題。
(一)問題的預設方面
通過對龍南縣的農村初級中學語文教師的課堂長期跟蹤,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所設計的問題太難或太容易的現(xiàn)象普遍。許多課堂問題往往停留在認識性知識的層面上。比如有的老師習慣問“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本文的作者是誰”等一類問題,像這樣缺乏啟發(fā)性和探究性的問題是語文教學的大忌,這樣的問題過于容易毫無價值,根本達不到激活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目的,反而會助長學生學習的惰性。有的問題雖然有一定思維含量,但學生大多是根據(jù)手中的材料照本宣科地回答,表面上看學生回答問題有理有據(jù),答案完美無缺,學生表現(xiàn)得積極活躍,主動性強,實質上他們已成為參考答案的傳聲筒,這樣根本沒有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在前期,學生就變得不動腦筋,懶于回答那些有一定難度的問題。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學習方法、習慣得不到正確培養(yǎng),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思維就泯滅了,哪來運用呢?另外,有些教師純粹是為懲罰學生上課開小差而提問,問題難度大,學生往往無言以對,老師也無法給學生講清楚,這樣的問題超出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挫傷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對語文失去了興趣。當然,教師設計的問題太難主要表現(xiàn)在設計的問題空泛的現(xiàn)象普遍。有些農村初級中學語文教師常常在一開篇就問學生“這篇小說的主人公怎么樣”“本文的寫作特點是什么”,對學生只能啟而不發(fā)。
(二)提問的實施方面
根據(jù)對龍南縣的農村初級中學語文教師聽課,發(fā)現(xiàn)大部分語文教師在提問的實施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
1.把提問作為懲罰手段的現(xiàn)象普遍。大部分語文教師總是在學生溜號或是違反課堂秩序的時候,突然叫他來回答問題,由于事先不知,所以無言以對。這樣做必然會導致學生對老師產生抵觸情緒,與我們的初衷背道而馳。
2.重復提問和重復讓學生回答結果的現(xiàn)象廣泛存在。大部分語文教師習慣性重復提問題和讓學生回答,這樣既影響學生思考問題的環(huán)境,也不利于學生專注于教師的提問和同學的回答,有礙于學生傾聽能力的發(fā)展,許多時候容易導致課堂提問的低效,浪費課堂的寶貴時間,所以應盡量避免無價值的重復。
3.大部分農村初級中學語文教師提問多,學生提問少。具有強烈問題意識的學生才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的主動性被調動起來,學生的思維才會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新課程改革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學生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改變單一被動的學習形式。所以教師需要改變教學方式來促進學生積極發(fā)展。
(三)教師的反饋方面
根據(jù)對龍南縣的農村初級中學教師語文課堂觀察,發(fā)現(xiàn)大部分語文教師給予學生消極的反饋的現(xiàn)象普遍。教師在對待學生的反饋時,缺乏深度挖掘和拓展訓練。通常只是重復、更正,沒有進一步追問或啟發(fā)深入拓展問題。在語言上,除鼓勵和判斷的語言,如“很好”“對”“錯”,其他的評價性語言很少,相對簡單,給予學生的表情上也不足。同時,教師反饋封閉、呆板的現(xiàn)象普遍。許多農村初中語文教師常常只認定問題的標準答案,其他的答案都不是正確答案。如一位學生一連回答出“執(zhí)迷不悟”“冥頑不靈”等幾個與答案“頑固不化”相近的詞語,但都被斷然否定了。這不僅反映出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和教學業(yè)務能力問題,還從更深的層次上暴露了教師的教學理念、思維方式等存在缺陷。
課堂提問存在的種種弊病不容樂觀,但也不必過分擔憂,只要我們能及時地認識到這樣的情況,就可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了。為了更好地發(fā)揮課堂提問對農村初級中學語文教學的作用,需要努力優(yōu)化農村初級中學語文課堂提問。
二、優(yōu)化農村初級中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
教學提問雖然是一門藝術,但首先是一門科學。農村初級中學語文教師的提問應該根據(jù)農村初級中學所特有的情況,形成符合農村初級中學特點的提問風格,所以并不是隨意而問。提問是“帶著鐐銬跳舞”,必須要有所據(jù),必須要達到一定的教學效果,這就要講究提問的策略。
(一)創(chuàng)設提出問題和激發(fā)學生思考的情境
根據(jù)龍南縣的農村初級中學調查表明:農村初級中學語文教師年齡呈現(xiàn)兩極化,以青年教師(教齡不足5年)為主,剩下部分老教師居多(教齡10年以上)。由于農村初級中學青年教師教學經驗不足或對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認識不深,許多語文教師只注意把創(chuàng)設提問和激發(fā)學生思考的情境運用在導入新課中,沒有把這種情境貫徹到教學的整個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該精心創(chuàng)設一種問題情境,讓學生置身其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產生疑問,產生參與活動的力量和沖動。教育實踐證明,這是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參與合作、探究問題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而大多數(shù)老教師都能做到這一點,但在導入新課環(huán)節(jié)手段單一,通常由一段話導入,不能很好地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思考的情境。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手段多種多樣,如電腦、音樂、歷史、故事、游戲等等,這要根據(jù)當時授課的對象、時間、教學內容以及情境來確定。比如,導入新課就可以采用設置懸念、歷史故事、媒體視音頻、實驗等等。
(二)把握好課堂提問的技巧
1.了解提問對象
根據(jù)對龍南縣縣城初級中學和鄉(xiāng)鎮(zhèn)初級中學的調查發(fā)現(xiàn),縣城初級中學的學生比農村初級中學的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積累要好,農村初級中學語文整體成績偏差。所以對同一個問題的回答可能縣城初級中學生反應人數(shù)多,農村初級中學反應人數(shù)少。在語文學習上,主要是學生的閱讀知識面、寫作實踐、知識水平特別是生活經歷、閱讀經歷、學習環(huán)境還存在的差異。因此教師全面了解農村初級中學學生認知水平、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是有效教學的第一步。只有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巧妙提出與學生整體能力相當?shù)膯栴},才能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加深對課文學習和理解的深度和廣度,并且能進一步舉一反三,同時向課外知識遷移、拓展。如果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太難或太易,都很難有如此效果。
2.把握提問時機
提問有一個最佳的時間。發(fā)問過早,學生思維還沒有打開,造成情緒緊張,畏懼心理加劇,課堂氣氛沉悶;發(fā)問過晚,學生沒有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而有些無需思考就能脫口而出,使問題成為“瞎子戴眼鏡——多余的圈圈”。教師必須善于抓住這些最佳時刻。上課伊始,學生的情緒不夠穩(wěn)定,注意力不夠集中,這時多提一些識記性問題,以引起學生的注意;當學生進入積極主動思考狀態(tài)時,多提一些推理性、分析性和運用評價性的問題,推動課堂教學的進程;當學生思維由高潮轉入低潮時,可提一些強調性、強化性和非教學性問題。教師應充分把握課堂提問時間,不間斷調整自己的課程進度和廣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三)把握好提問的三個“度”
語文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針對農村初級中學的學生固有特點,積極啟發(fā)鼓勵學生敢于想象、敢于質疑、敢于發(fā)問,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質疑能力,進而進行發(fā)現(xiàn)的問題教學,激勵學生自主探索地學習,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提問的功能,應該把握好以下“三度”。
1.安排好問題的梯度
農村初級中學語文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可以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圍繞教學重難點設計問題組。但問題與問題之間需要互相銜接,過渡自然,具有層級性或漸進性。這樣有利于指導學生的思維方向,發(fā)展他們思維的深刻性、獨立性。因此,在設計問題時要避免設計得太小、太細,以免影響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看法,阻礙思維的發(fā)散性。同時如所設問題梯度太大,沒有給學生增設臺階,學生找不到思維的方向,很難到達思維的深處,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領略一覽眾山小的壯闊。因此農村初級中學語文教師在設計提問時應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一層進一層地提問,引導學生向思維的深度發(fā)展,為學生增設臺階,使之能拾級而上,直達知識的高峰。
2.選擇好問題的角度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課堂提問也是如此。選擇不同的角度提問,實現(xiàn)的效果也相去甚遠。對于農村初級中學語文教師來說,選擇適合生活體驗有別于縣城學生的農村初中學生的最佳提問角度就尤其重要。大量的優(yōu)秀教案中設計的課堂問題、問題角度很多時候不適合農村初中語文教師。如何選擇適合農村初級中學語文教師最佳提問角度?這需要我們在研讀教材的基礎上,充分了解學生實際,針對具體課文圍繞教學目標重難點來確定。就文本來說,可以從題目切入,從關鍵句切入,從疑難句切入等;就學生來說,可以從學生讀不懂的地方提問,讀不好的地方提問。同時,教師還應注意轉換提問視角,采取“一例多問”,即對同一例句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以開拓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課堂多維思維。最后,提問應當盡量回避“是不是”、“怎么樣”等一般化、概念化的套路。
3.調節(jié)好問題的密度
提問是組織教學的基本形式之一。往往一節(jié)課就由幾個問題貫穿,它能起到激發(fā)興趣、啟發(fā)思維、鍛煉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等作用。但這并不是說提問越多課堂效果越好。提問太多,變成滿堂問,提問的價值無法顯現(xiàn),而且學生思考的時間銳減,更不用說理解消化了。提問太少,影響學生深入理解運用,主體性得不到充分發(fā)揮。因此,農村初級中學語文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教學內容確定數(shù)量適中的問題。
(四)教師要給以恰當?shù)脑u價和引導
根據(jù)農村留守兒童的相關研究文獻,并結合對龍南縣的農村初級中學教師、學生的訪談,本縣農村初級中學主要以留守孩子為主,而農村初級中學階段的留守孩子更容易產生畏懼心理、逆反心理、從眾心理。農村初級中學教師更要合情合理地評價學生的每一次發(fā)言,給予學生更多的積極的評價,發(fā)現(xiàn)答問過程中的積極因素。如:對敢于發(fā)言的學生要對其精神給予鼓勵,對懼于發(fā)言的學生要寄于期望鼓勵的眼神、肯定真誠的微笑,對后進生提出的淺顯問題要充分肯定。具體來說,具有畏懼心理的學生,農村語文教師更要科學地運用“無錯原則”來評價學生,予以某一方面或某種程度的肯定,以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樹立起農村學生的自尊、自信,同時幫助學生驅逐心靈上的畏懼和恐怖心理。而對有逆反心理的學生的正確回答要及時給予肯定。如果答錯或答非所問,要因勢利導,用委婉的語言啟發(fā)引導,給學生再次表現(xiàn)的機會,并從言語表情上都要做到充分尊重。對于偏從眾心理的學生要提高他們自主提問的積極性。這可以從兩方面著手: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求勝心;教師要熱情鼓舞。農村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把握學生心理進行設疑和巧問,必定能使語文教學奏出最美妙的樂章。
參考文獻
[1]倪文錦.問題與對策:語文教學有效性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11,(9):57-66.
[2]汪新華.關于優(yōu)化語文教師課堂提問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8.
[3]余映潮.論初中語文教學提問設計的創(chuàng)新[J].語文教學通訊,2003,(5):4-7.
[4]李英蕾.語文課堂提問有效實施的策略研究[D].延邊:延邊大學,2010.
[5]劉曉偉.優(yōu)化語文教學的提問策略[J].語文建設,2009,(5):76-79.
[6]劉曉露.專家型教師與新手型教師在語文課堂提問技能上的比較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1.
[7]崔國明.語文教學的“追問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1,(28):58-59.
[8]徐陽.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