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一門塑造學生心靈、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學科,其中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是該學科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器樂教學作為音樂學科的重要內容也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的重任。雖然不少家長都熱衷于鼓勵孩子學習樂器,表面上看是重視、支持器樂教學,但實際上還是出于一種功利意識,比如孩子學到了哪些樂器,掌握了哪些演奏技巧,獲得了哪些獎勵,在孩子的升學考試中有沒有加分,甚至有的家長還讓孩子參加一些社會活動獲取報酬。這種現象與器樂教學的目的嚴重相左,在此有必要撥亂反正。其實器樂演奏是對音樂藝術的一種再加工,是體現學生對藝術美的感悟、理解和表達的重要途徑。
一、器樂演奏的本質
一首樂曲往往凝聚著該樂曲創(chuàng)作者的心血,它是作曲家傳達精神和心靈的外在體現,因此一首樂曲是有生命的。要想演奏好這一樂曲,演奏者不能簡單機械地把這些樂譜演奏出來,而應該全身心地投入到樂譜中去,尋找作曲者和樂譜之間的鏈接點,從而與作曲者產生共鳴,并通過樂器表現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說,樂器演奏就是樂曲的再創(chuàng)作,是該音樂創(chuàng)作的延續(xù),這就不是一種純聲音、純技巧的表達,而是一種心靈對話、情感交流的需要,是激發(fā)聽眾與之產生情感共鳴的審美活動。
二、器樂教學的要求
認清了器樂演奏的本質,如何在平時的器樂教學中摒棄功利思想,真正使器樂教學的審美功能得到落實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1.處理好真實還原和藝術創(chuàng)新的關系
樂曲既然是作曲者內心的訴說和情感的表達,那么教師在進行演奏教學時就要帶領學生了解作曲者生活的時代背景,弄清樂曲創(chuàng)作的由來以及創(chuàng)作過程,體會作曲者創(chuàng)作的心路歷程,這就是音樂的真實性。但是我們又不能輕視創(chuàng)新的作用,要把握好真實和創(chuàng)新的關系,樂曲的藝術性才能得到真正的體現。演奏者要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之上,走進作曲者的內心世界,化身為作曲者全身心地進行演奏,同時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情感,這樣的演奏才能既真實地還原出了音樂作品本身,又使樂曲有了新的生命和活力,才能使樂曲演奏提升到一個新的檔次,演奏者的演奏水平才能得到真正提高。教師在進行示范演奏時首先就要處理好這兩者的關系,把自己的情感全部投入到樂曲演奏中。這樣,學生在演奏時才能深受感染,不浮于音樂和演奏表面,受到美的熏陶。
學生進行演奏時,也要弄清學習器樂演奏的目的,明確自己為什么要學習器樂演奏,怎么去學習演奏,想到達到什么目標。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摒棄急功近利的思想,才能靜下心來去體會、理解,才能用心去演奏音樂,體會音樂給他們帶來的美的享受,激發(fā)他們對美的追求,使音樂成為他們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處理好演奏技巧和節(jié)奏樂感的關系
高水平的演奏固然需要嫻熟的演奏技巧來支撐,但同時還離不開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產生的直覺和樂感,只有兩者緊密地結合起來,演奏水平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這里說的嫻熟的演奏技巧是先決條件,離開了技巧,其他的一切都無從談起,試想如果一個演奏者在演奏時還不熟練的話,怎么能順利地進行表達呢?怎么能給別人帶來美的感受和熏陶呢?當然,這里所說的技巧已不僅僅停留在單純的指法和氣息上,還應包含著演奏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心理素質。演奏者只有把音樂演奏當成是自己的愛好,把演奏過程當成是一種美的享受時,他們才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進行演奏。這才是對學生進行演奏技巧訓練的秘訣所在。
要達到行云流水般的演奏效果,還需要指導學生身心并舉的習慣,即培養(yǎng)學生一邊演奏一邊在心里哼唱的習慣,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節(jié)奏、節(jié)拍的敏感度,這樣才能做到準確無誤、完美無缺地呈現出樂曲的豐富內涵。所以在對學生進行技法訓練之處,就要對學生進行音樂節(jié)奏、節(jié)拍和連貫性的訓練,處理好音樂中音與音之間的遞進、起伏、轉承等關系,使演奏技巧更好地為表現樂曲服務,為學生順利獲得審美體驗服務,為陶冶人的心靈服務。
3.處理好被動接受向主動參與的關系
器樂演奏不僅僅是行為的藝術,更是喚醒人心靈的藝術?,F在的孩子有不少是迫于教師和家長的壓力來被動學習器樂演奏的,如果他們本身就不對器樂演奏有興趣,討厭甚至排斥,怎么可能會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產生美的體驗,受到美的熏陶呢?因此,教師在進行器樂教學時首先要通過讓學生欣賞器樂演奏、教師示范演奏、學生嘗試演奏等形式來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潛移默化地受到音樂的影響,繼而愛上音樂,愛上器樂演奏。
音樂其實也是一首詩,一串串音符就是這首詩中的字符。教師要引導學生去認識這些“字符”,用語文的思維和豐富的情感去認識音樂、理解音樂、表達音樂,重視學生在音樂演奏中的個性化體驗,增強學生對音色、音質的鑒別能力,提升音樂素養(yǎng),提高音樂品位,享受審美體驗。
教學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器樂教學更是如此。器樂教學成功的秘訣不取決于教師說得越多越好,而是取決于教師能不能善于喚醒,能不能喚起學生的興趣愛好,能不能喚起學生的主動性,能不能喚醒他們的心靈、思維和想象。作為音樂教師,一定要處理好以上三種關系,把器樂教學的審美功能放在首位,使器樂演奏成為學生內心吶喊和表達情感的需要,為器樂演奏教學找到回家的路。
(特約編輯 熊疊麗)